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13 02:19:32

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心理应在教学上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结合历史学科对遗忘曲线、高原现象、詹森现象和培哥现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或方法,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效应;作用;历史教学

以往我们的教育通常依赖多年的教育经验,轻车熟路驾驭课堂,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学生学习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方法不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教育心理学是描述规律的科学,其规律和效应非常多,笔者以自己所教的历史学科与心理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探究某些心理效应的应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遗忘曲线

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时,发现学生普遍对历史学科很感兴趣,跌宕起伏的历史情节、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一谈到考历史,学生的态度截然相反――怕考历史。原因是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涵盖古今中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需要大量的记忆、背诵。的确,大量的、丰富的历史知识,往往记住了前面的,却忘了后面的;今天记住了,明天忘得差不多了。其实,这是遗忘的基本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对遗忘现象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为了使学习和记忆尽量避免受旧经验的影响,他采用无意义音节做实验,自己为被试,对材料学到恰能背诵的程度,过了一段时间重新学习,以重学时节省的诵读时间或次数为指标,测量了遗忘的进程。实验结果见图“遗忘曲线”,图中的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的发展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的时间遗忘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相当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有更多的遗忘了。简单地说,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

遗忘曲线表明,只要我们及时复习,使知识的保持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就可以克服遗忘。根据遗忘规律,在课堂中老师应该在上新课之前,复习前一课内容,加强前一课内容的记忆;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继续保持对知识的保有量;每单元之后通过归纳、测试等方式,再次进行复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知识的学习在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加强和升华。

二、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普遍出现在高三第一轮复习阶段。在开始进入高三复习之后,学生情绪高涨,精力集中,学习历史的效率高,收获大,进步也快,但随着复习进程的深入,效果越来越不明显,成绩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甚至走下坡路。

出现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它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称为“高原现象”。之所以称为高原现象,是因为高原地形海拔高,但就其本身的地面来说却比较平坦,人在高原上行走了很长时间,海拔高度并未上升。这与上述学习中出现的现象类似。

高原现象

出现高原现象,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主观因素和教学环境的客观因素,帮助学生克服高原现象。

1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永远保持激昂的精神状态或情绪表现,有高潮有低谷。出现高原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认真总结在学习方法、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完善知识体系,对自己的学习仍充满希望,从而不抛弃、不放弃,增强克服困境的勇气。高原现象并非是学习程度的极限,它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只要突破了这一关,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拓展学习的视野

.

学生如果思路打不开,容易陷入困顿局面。学生的历史知识往往局限于教科书上,限制了历史思维能力的拓展。课外阅读、历史讲座等,开阔视野,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视角的转变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詹森效应

美国运动员丹・詹森(DanJansen),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曾赢得了七枚世界杯的奖牌,并且打破过七项世界纪录,之前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并是夺冠大热门的他,由于压力过大,过度紧张的心理,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遗憾,与金牌失之交臂。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在重大或正式比赛中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是比较常见的。有的学生在平时的测试中心理稳定,发挥出色,成绩突出,但是到了比较大型的正规考试,如期中考、期末考就表现出紧张、惊慌,甚至病垮在床,连连失利,成绩一落千丈。我们老师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考试综合症”。其实就是詹森效应的表现。

出现詹森效应的对策,首先是对症下药。学生个人心理素质各异,对应试紧张心理的方式方法亦不同,了解学生各自的心理特点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基础。

四、培哥效应

在有些电视节目中,曾有人做过所谓奇特的记忆表演。一般都是在舞台上立一块黑板,然后随意让观众说出一些词语、数字、节目名称、公式、外语单词等等,并按顺序写在黑板上。表演者在这一过程中不看黑板,但他却能根据观众的要求准确地讲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内容,甚至还能把全部内容倒背出来,这种倒背如流的秘密就是培哥效应。

培哥效应的本质在于摸透记忆对象的规律,熟练运用记忆技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喜欢历史的情节,但历史知识点往往是无规律性、枯燥无味的,学生则对此聊无兴趣,要能记住,记得准,还是付出艰辛的。因此,记忆的方法技巧对记忆效果影响很大。

1.培养有意识的记忆

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对记忆效果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有了明确的识记任务,就有了强烈的识记要求和愿望,有了意志努力,全部的识记活动就会积极主动地集中在所要识记的对象上,且会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去实现它。比如我们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一般情况下按照课本的表述进行记忆。但是我们将其重新整合知识结构,从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文化方面进行记忆,任务更加明确,记忆的效果更明显了。

2.意义记忆

记忆的材料是否有意义,意义的大小以及学生是否了解其意义,对识记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是因为材料的意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也反映了识记材料与学生知识经验的联系,即新材料被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这样记}乙的效果当然显著。

3.活动对识记的影响

在有意识记时,识记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或结果时,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识记材料就容易清晰地被感知、深刻地被理解,从而比较牢固地保存在记忆中。我们在课堂开展的讨论、竞赛、表演、小论文撰写等活动的主题,学生记忆非常深刻,是因为学生为准备活动,亲自收集材料,并对材料分析取舍,敲骨吸髓般钻研,全神贯注于活动,记忆效果显而易见。

当然培哥效应的训练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为的事,它需要我们经常去锻炼,使自己的记忆非同一般,这样才能提高记忆效果。

总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我们都应遵循其学科的规律、效应和法则。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用自己先前的丰富的知识经验,理解心理效应的本质以及它给教学带来的积极或负面的作用,从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用浅白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与学生共同认识心理效应,尽量做到趋利避害,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2]沈阳.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0.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四中学)

上一篇:思想品德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