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哈萨克族小学生汉语言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04-12 08:27:14

提高哈萨克族小学生汉语言能力的思考

2010年,富蕴全县有小学12所,有在校学生8100多人,其中哈萨克族学生6700多人,哈萨克族学生占绝大多数。由于母语不同,对汉语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表达都相当困难。如何使他们在短时间内适应汉语教学,为他们以后的阅读写作打好基础呢?根据富蕴县的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继续抓学前汉语教育

富蕴县是2005年开始实施“双语”教学的,当时按照“集中办学,普及‘双语”’的教育思路,坚持“双语”教育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民汉合校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试点等各项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1年,全县投资3123万元,新建11所学前“双语”幼儿园,实现了全县六乡三镇“双语”幼儿园全覆盖,按照国家“班均30人”标准,新增1730名幼儿入园,3至6岁幼儿入园率由60%提高到75%以上。幼儿学前“双语”教育的大力加强,为小学汉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民汉合校后,由于哈、汉两族师生共处5,哈萨克族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都处在使用汉语的环境中,汉语课、学校广播、各种校园活动使用的都是汉语,为小学生学习汉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此外,还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语言训练。

1 有针对性地训练语法结构,比如说“我们一起吃饭”,哈语语序是“我们一起饭吃”,引导学生注意这种哈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区别。

2 帮助小学生学习掌握汉语四声,通过调整座位,哈汉同桌,实行“一帮一”,以及让哈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交朋友,在平时说、唱、玩、乐中逐步掌握汉语四声。

3 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来加强语调训练,进行个别辅导,重点突破。

4 鼓励小学生当“双语”翻译,把民族风俗习惯介绍给其他汉族同学,把老师的意思告诉给哈萨克族同学,学以致用,尽快学会用汉语交流。

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教学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口头表达训练、听力训练、阅读训练和笔头训练等属于语言技能的训练。对语言来说,口语永远是第一位的,不仅让教育工作者,更要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汉语的语言知识并不是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途径和手段,我们最终要学会如何运用语言去交际,所以,重视口语教学是提高汉语教学整体水平的关键,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库尔特乡达拉吾孜学校)

关于推动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赵祝干

摘要:如今农村学校发展的瓶颈不在学生,而在教师,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学校的生源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得到了保证,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生来了,老师却大批量的流动,学校人心不稳,再多的学生也无济于事。究其原因,是学校管理思想的僵化,只重视学生成长,学校发展,对教师不闻不问,教师在物质上与精神上都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与照顾,所以学校管理者应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更多地关心教师生活,更好地控制教师流动,推动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师生活;教师流动;可持续发展

这几年,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局组织教师进编考试,为农村学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教师,然而农村学校管理者只注重引进教师,却不注重留住教师,只注重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却很少关心教师的各方面生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教师由农村向城市流动也就不可避免。要克服这些管理理念上的误区,需要农村学校管理者充分认识“以人为本、关心教师生活、控制教师流动”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一、关心农村教师生活,拓展学校内涵

一个有内涵的学校,教师员工生活的幸福指数就会很高;一个有内涵的学校,学生就会向往校园生活、习惯良好、兴趣广泛、爱戴老师。学校领导要能包容不同个性、特点的教师、包容持不同观点的教师,情系教师、情暖教师、情感教师,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在一起,凝心聚力,焕发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对教育的使命感,奉献的幸福感,这样,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才坚不可破。

满足教师成长渴求,创造教师幸福生活,追求教师课堂研究,关注教师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优秀的教师群体必将激活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学校教育的明天更加和谐!

二、关心农村教师生活,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生活与学校教学工作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光靠给教师压力而忽视教师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会使广大教师失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们会疲于应付。很难想象在被动的情绪下教师会真正地用“心”去工作,从而真正培养出素质型人才!教师在过大的压力下往往把对工作的不满情绪转嫁给学生,把对领导的不满情绪带到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对学生采取体罚等过激措施,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教师体罚学生致伤事件不能说不与教师的压力过大而又得不到领导的关心无丝毫的关系。学校要充分体现让教师满意的现念。教师在生活上得到了保障,人格上得到了尊重,才能一心一意地把精力投放在教学上,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教学奇迹。

三、关心农村教师生活,提高教师待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切实解决教师经济收入低的问题,使教师工资达到国民经济十二个行业中较高的水平。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教师待遇的改善取得了的实质性进展。我认为,绩效工资应按照岗位、绩效自主分配,向教学一线和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倾斜,并根据教师工作(德、识,勤、能、绩),逐段考核,逐段发放,并把绩效工资中大部分用于日常奖励,小部分用于年终一次性奖励。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分配差距固然要拉开,但不宜过大。这主要是奖励少的教师自尊心不受到过分的伤害。同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也符合人的心理愿望。

四、关心农村教师生活,控制教师流动

古语云:安居乐业。有人问戴南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锦兰:企业发展到今天,您最缺的是什么?他脱口而出:其他什么也不缺,最缺的就是人才。为了招揽人才,他多次走访大专院校,奔波于各大人才市场,运用网络、媒体等手段,求贤若渴。于是,四川的来了,湖北的来了,内蒙古的也来了……招进来不等于留得住,为了留住人才,他不惜重金,建起了新颖舒适的职工住宅楼;他想方设法,为外地职工牵线搭桥,在兴达安家;他与职工真诚相处,坦诚相交。电镀工小沈因工受伤,刘锦兰得知后派专车去上海邀请专家来会诊。为了消除小沈的心理顾虑,他以自己骨折的亲身经历劝慰小沈。小沈积极锻炼,配合治疗,很快康复。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滋润着每个兴达人的心。刘锦兰用诚心招揽人才,用真心留住人才,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魏书生老师日记中曾有这么一段话:教育和管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管理如果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方法、措施,其管理质量会大大提高。学校管理者在重视学生成长的同时,更要将教师生活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好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三者相得益彰,那么学校发展就犹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

上一篇:倾听 第2期 下一篇:小学体育课如何变得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