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第2期

时间:2022-09-04 02:13:17

我是一所校带幼儿园的科任教师,由于校带园的特殊性,我们都身兼数职。除了做好科任工作以外,有时也和家长打交道,有个和家长有关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幼儿二班有一位女孩的妈妈,一天上午,她抱着女儿站在教室门前,满脸通红霹雳般地和班主任老师说着什么,孩子则紧紧地搂着妈妈的脖子,把自己藏了起来,一动也不动,班里其他的孩子则在一边喧哗、打闹,班主任老师顾了学生顾不了家长,真是有些无奈。看到这种情况,正好路过的我急忙走了过去,拍拍小女孩说:“孩子怎么啦?下来进班级呀。”孩子没有动静,家长却对着我像连珠炮似的讲了起来,我几次想插话,都没有机会,索性静下心来,认真听讲。她讲的都是孩子之间的一些小事情,最后她非常严肃地对我说:“我孩子有自闭症!”言外之意她什么事都得替女儿做主。

我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了:“你知道你女儿为什么自闭吗?”她睁大眼睛看着我,“都是你太能说了,太能干了,所以你女儿什么也不用说了,什么也不用做了,就自闭了呀!”

她略有所思,安静了下来。接着我们聊起了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有关孩子自闭的问题。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给孩子做事的权利。孩子终究要长大,要独立生活,父母不能管他们一辈子呀!

女孩子的妈妈放下女儿,高兴地让孩子回教室了。

我们这种校带幼儿园,都是一个班一名班主任,一个班级有四十来个孩子,班主任的工作可以说千头万绪,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倾听家长的意见、心声,作为配班的科任老师,时间相对宽松些,对于家长的一些小意见、小纠纷,我们可以协助班主任解决一下,比如倾听,有些时候,家长就是想让老师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并没有更多实际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帮助班主任做好倾听的工作,满足家长倾诉的欲望,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倾听缓解家长焦躁的情绪,为班主任做好家长工作铺平道路。很多时候,家长说完,并不需要我们给出任何意见,她们自己就已经找出解决的办法了,还有些时候,家长说完,情绪平复后,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反过来会向老师道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件小事告诉了我们:和家长沟通,是要讲究技巧的,如果暂时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先学会倾听,你会发现,有时候,会听比会说还重要。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实验小学)

如何提升幼儿早期的道德教育/姚自慧

摘要:幼儿早期品德教育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因为幼儿早期是奠定人的性格的雏形时期,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之一,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学前儿童的家庭品德教育的作用以及教育的方法作了浅析。

关键词:幼儿早期;道德教育;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塑造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是人生思想品德的基础。对于幼儿来说,3~6岁是其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及道德情感极为重要。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

道德认识是指对事物的是与非,行为的善与恶的评价,我认为也是一个人品质的评价。道德品质好坏与从小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说明了“小时”是“大时”的基础。“大时”是“小时”的发展,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从小逐步形成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可塑性大的这一最佳时期,帮助孩子在道德品质问题上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情感、正确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应先让孩子掌握是非标准,划清善恶界限,孩子才能知道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从而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而教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具有很大的暗示性,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孩子对是非善恶没有具体的标准,对成人的对和错都会无条件地吸收,所以教师、父母要以身作则教给孩子识别是非的示范标准。

二、道德情感的丰富

道德情感是依照一定的道德认识去评定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是促进道德认识付诸行动的动力。

教师、家长在以自己正确的道德情感感染孩子时,要及时肯定和赞扬孩子的正确行为,让他们体验愉快的情感以强化他们的行为。一孩子的妈妈看到邻居老奶奶蹲在那里拣豆子,就对自己的孩子讲:快给奶奶递一个凳子去。孩子会乐意去做,这时该孩子并不清楚做这件事情的实际意义,他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妈妈让她这样做,并对搬凳子这个动作本身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父母不断地对孩子的好行为加以表扬,孩子就慢慢地懂得了做好事是为了帮助别人,为别人着想,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了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行为、语言,分清了什么不好,什么是好。同样,这位母亲在处理孩子自我服务方面也有她的绝招。儿子生日那天,早晨起床时,即对儿子说:“以前穿衣服都是妈妈帮助穿一只袖子,自己穿一只袖子,今年你四岁了,要学着自己穿衣服了。”儿子很有信心地说:“我能穿。”母亲一边收拾床铺,一边注意看儿子,儿子反复穿了几次仍然穿不好,急得喊:“妈妈我穿不好。”“再想想办法,我相信你一定能穿好。”妈妈鼓励他。儿子得到鼓励,又看到妈妈丝毫没有帮助他的意思,只好自己来开动脑筋。“噢,我穿好了!”儿子终于高兴地喊起来,这是送给儿子最好的生日礼物。成人的情感对幼儿道德情感形成有着很大的感染力,因为幼儿的直接作用很大,最易受教师、父母情绪的影响,引起道德情感体验的共鸣,成人对某人某事的态度,很快成为孩子对这些人或现象所持的态度。教师、父母必须为幼儿创造道德情感的良好环境和气氛。

三、道德行为的训练

道德行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的行为举止表现,这是道德教育的落脚点。在孩子道德行为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抓好“练之以行”,家长要对孩子的道德行为方式加以适当的指导。因为孩子缺乏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不知道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如不注意方法,也可能“好心办了坏事”。如果家长只是简单地责怪孩子的错处,那就会破坏他的良好的愿望。所以,家长应当先“扶”后“放”。家长要对孩子的道德行为加以督促和检查,以确保这些行为的落实。

四、道德意志的培养

道德意志是指为了实现道德行为而做出的努力。它约束、控制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持之以恒、贯彻到底的作用,是道德行为得以巩固的保证。

在孩子道德意志培养的过程中,家长要“持之以恒”。首先,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道德意志,安排一些困难而有智谋的情境,让孩子去锻炼,并且及时地勉励和赞扬他们排除障碍的斗志。其次,家长要逐渐使孩子的道德行为形成习惯。长期反复地实践某种行为,就会逐渐形成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标志着孩子已经具备了某些比较稳固的道德品质。

总之,道德教育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信念的综合培养,不仅需要理论引导,还需要情感陶冶;不仅需要精神激励,还需要实际践履。家庭生活是社会的缩影,可以为孩子的道德养成提供练习场所。家长们应当有意识地利用这种全景的生活情感,身体力行,对孩子实施道德训练。

上一篇:走在成长的路上 下一篇:提高哈萨克族小学生汉语言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