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创新模式探究

时间:2022-04-12 12:54:37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创新模式探究

【摘 要】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共同配送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新方向,应建立生鲜农产品产销地的共同配送系统、结合农村金融为冷链物流注入资金、并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形成“一站式”共同配送网络,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增加社会福利。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 共同配送模式

1 引言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逐步加快,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生鲜农产品特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要求较高。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上市时间集中,农产品收购者常压低收购价格,导致菜贱伤农、农产品滞销、腐烂。同时,由于冷链物流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冷链设备的利用率并不高,导致冷链成本偏高。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较快,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冷链设施落后、物流企业小而多、行业标准缺乏等问题都对冷链运输提出了挑战。据此,本文结合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究改善冷链物流的战略。

2 文献综述

上世纪中叶,冷链物流就已在西方国家获得高度重视。美国学者提出的“3C原则”、“3Q要求”、“3M条件”,为冷链物流奠定了基础。我国学者也对冷链物流进行了大量研究,如丁俊发认为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缺少统一规划和协同。张喜才等指出我国农产品冷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于产地、批发市场以及销地配送中心。文晓巍提出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散、乱的特点。以上学者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方案,但仅聚焦在个别领域,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以共同配送为切入点,探究冷链物流的发展新模式。

3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存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物流由农户、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这些节点构成了各具特色的物流模式。随着农产品电商化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冷链模式的比重持续提高,但所占市场份额仍然较小。

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需经过农户、产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等多重环节,物流主体以贩销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和个体运输人为主,第三方冷链物流和共同配送模式发展缓慢。经过多次周转,农产品的流通时间长、腐烂的风险大,各级流通者的加价也导致农产品的最终售价高。我国农产品物流具有规模小、分散化、多环节的特点,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物流成本占总流通成本的30%~4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仅占10%以下。

4 冷链物流的模式创新

4.1 依托农产品合作社,建立产地共同配送体系

农村作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的起点,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农村冷链基础设施落后、冷库容量低,可储存的农产品数量少,农民担心农产品腐烂,因此将农产品一次售完。农产品上市时间集中、到期一次出清,前来收购的农产品经纪人往往将价格压得很低,极大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出现“菜贱伤民”的现象。农产品跨季节需求强,缺乏冷库的储存也会导致供需失衡。相比于规模小且分散的个体农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具有更高的组织效率、拥有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依托农产品合作社,将众多个体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建设冷库和冷藏车等基础设施、共同使用,能有效解决个体农户自营物流落后、规模小的问题。合作社通过提高运输规模,进而降低单位冷链物流成本;利用自建的冷库储存农产品,合理调节供需平衡,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农产品因一次出清导致的价格偏低问题,间接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农产品市场存在的“小生产、大市场”结构类似于日本,日本正是通过专业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将众多小农户集中起来共同应对大的市场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合作社的规模较小,农产品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无法发挥共同配送的功能。因此,可以冷链物流为基础、以地域为纽带,实现一定区域内各农产品合作社的联合,利用不同农产品成熟期的差异,将其分期分批入库冷藏,充分利用冷链设施。此举也可有效缓解农产品跨季节需求的压力,提高农户在农产品销售中的定价权,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大规模配送也将降低单位成本,进而降低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既能扩大需求、也能实现惠民。

4.2 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销地共同配送体系

我国目前的批发市场以交易为主,主体众多,物流规模小而薄弱,在冷链方面的投入尤其不足。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导致物流效率低、冷库利用率低、单位物流成本偏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配送模式是由批发商组织货源,自行安排后续的配送环节,这就导致批发市场的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环境脏乱。

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利用掌握的市场供需信息和自有的冷库,以共同配送为切入点,联合众多经销主体和周围的冷链物流企业,整合分散的物流资源,建立大型的配送中心,进一步拓展自身的职能范围。这样不仅可以为驻地批发商提供一体化、综合性的物流服务,还可以实现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超市、餐饮企业等零售终端的小批量、多品种、多频率的配送,缓解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困境。共同配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从单一的批发交易转型升级为集农产品交易与展示、冷库储存、共同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同时也可使驻地批发商避免从事繁杂的物流业务,增强其主营业务的竞争力。

4.3 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一站式”共同配送网络

生鲜农产品的物流运输作为连接产销地的中间环节,其时效性和保鲜性十分重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逐步推广和应用,通^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可引导物流节点企业实现物流活动的无缝衔接,为共同配送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农产品流通从“菜园子到菜篮子”全过程涉及的物流主体众多、环节繁杂,需经多次中转配送才能完成,但目前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一定时期内还难以大规模提供“一站式”的全程冷链物流服务。因此,在共同配送的基础上,仍需要依托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共享的实时性和物流操作的可视性,大力推进“一站式”冷链配送网络的建设,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在共同配送联盟节点企业间的标准化操作、快速流转与无缝衔接。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可通过事先制定明确的物流配送协议,有效监控生鲜农产品冷链配送全程操作的规范性和温度控制情况,杜绝为节省成本而故意不制冷等违规行为,切实保证生鲜农产品品质。

5 Y论

共同配送能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但需要进行系统建设。任由市场发展会导致过程漫长,因此相关主体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从各方面着手共同推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

首先,政府必须起引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同时,也要提供财政支持以减轻企业的资金负担,促进企业加快进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主动从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向共同配送联盟体系转变,快速提升自身的组织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并购、优胜劣汰,催生综合化、一体化的全程冷链物流企业。此外,也要鼓励相关农业企业改变“小而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努力将物流业务外包,持续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12):133-135.

[2] 赵琦轩.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5,16:27-29.

[3] 王玉侠.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3:80-82+84.

[4] 任宏达.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2:1-2.

[5] 黄圣晶,马晓旦,夏晓梅.我国生鲜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系统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1:191-193.

[6] 王微微.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5:66-67.

[7] 宋志兰,于皎,李婷.“农超”对接背景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面临问题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17:72-73.

[8] 王志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协同路径及实现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2015,03:50-52.

[9] Brown GG,Graves G W,Honczarenko M D.Design and operation of a multi commodity production/distribution system using priMal goal decomposition[J].Management science,1987,33(11):1469-1479.

[10] Process Reengineering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Low-carbon Economy[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5,02:59-62.

上一篇:浅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 下一篇:面向社会资本的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