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

时间:2022-04-12 12:43:25

怎样使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备初步的口头表达、文字运用以及初级阅读和作文的能力,具有初步语言文化素养和鉴赏的能力。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把小学语文教“活”是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的“活”,要从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活”的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的“活”,首先是语文教师的“活”。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把控教材(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把每篇选入教材的课文变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图画、动画、视频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理解,便于形成知识;二是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转变自己的角色,不要刻意地去做“老师”,而要做在小学生心目中活泼可爱的朋友。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主持人、导演、演员、听众、观众等角色,既统领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去,作好指导,作好小结或总结。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就具备了“活”的基础。

二、“活”的教学内容

要有“活”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就要做到:既要依据教材内容,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抓住阶段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创新设疑方式,引出学生规范标准的答题形式,以期能形成小结报告等模式,为未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于语文教材课后的设疑形式,早就有专家学者提出过质疑,即使是入选课文的作者,也有对专家在其文后给小学生设疑的问题感到纳闷的。因此,教师只要在目的和方向与新课程标准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更改符合本土学生认知识特点的设疑方式,生动活泼地展现知识点,方便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学内容就会真正“活”起来。我认为,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活”的关键。

三、“活”的语文课堂

怎样使语文课堂“活”起来?道理很简单,就是让课堂上的所有学生“活”起来,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做起来比较难,难就难在要让课堂上所有的学生“活”起来。

课堂“活”起来有三要素:一是教师要活泼;二是教学内容要生动;三是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其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活泼的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一方面,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态度;另一方面,整个课堂的设计、内容的安排、方法的运用,都出自教师本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关键,怎样调动,教师要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设想,教学形式也要多样化。如:运用多媒体观看相关影视,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时代背景、逸闻趣事,连接相关的歌曲等方式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好办法,也是活跃课堂的好方式。课堂“活”了,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把控好节奏和进程,做到活而不乱、有序推进,对知识点各个击破。

四、“活”的检测评价

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传统的考试方法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语文教学中,还要时时关注和评价小学生的瞬时表现和阶段表现。小学生个性率直,天真无邪,联想丰富,思考专注,“小聪明”会不时地体现在遣词造句、组织答疑和篇章构想方面,具有出奇、新颖的特征。语文教师要认真发现,及时鼓励,使之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的特点,并做好结果评价。这比考试更重要,可以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成绩。

有的学生知道基本的韵律,会编顺口溜;有的学生思维更慎密,可做出工整的对联;有的两者皆强,可写出简洁的诗歌……这些都是学生语文能力具体而直观的表现,应给以极高的评价。学生在口头或书面有完美的表现,教师都要加以肯定和评价,并作好评价记录。只有这样,最终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这就是“活”的评价机制。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再也不能停在填鸭式、讲义式的教学模式中了,而要以“活”作为教学的主线——点点激活,最终使全盘皆活。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下一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教师个体素质的提升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