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时间:2022-10-14 02:27:44

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教师对自已的评价。有时,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此,学生就会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最终就能使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

二、引导情感沟通,健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有其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的“情感”教育制约着学生的求知心理,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情感线索去修养品德、学习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遵循了“以讲读启感,朗读激感,写作抒感”的原则。我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情感导语和情感线索,并使之贯穿全文。这样,既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中,也能使他们在情感中求知学知,在情感中陶冶情操。

三、进行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要形成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约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作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由于语文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

总之,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与研究,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指向 下一篇:试论体育文化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