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加等效膜后对皮肤和肺的影响

时间:2022-04-12 12:07:38

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加等效膜后对皮肤和肺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治疗中加用等效膜后对皮肤和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8月于本院肿瘤科乳腺癌术后胸壁接受电子线照射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在放射治疗时加用等效膜,对照组不加用,比较两组治疗后皮肤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Ⅱ度和Ⅲ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Ⅰ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病率为16.0%,对照组为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等效膜;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肺炎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25

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术后的常用的治疗方法,其通过高能射线的生物作用使肿瘤细胞死亡,在临床运用广泛[1-2]。有研究表明,放疗时在患者治疗放射野加用等效膜可以有效提高皮肤的照射剂量,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3-5]。本次研究即针对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治疗中加用等效膜后对皮肤和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8月于本院肿瘤科乳腺癌术后胸壁需接受电子线照射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为女性。实验组患者年龄25~67岁,平均(46.4±9.7)岁;病程1~9年,平均(5.5±2.1)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7~71岁,平均(48.5±8.4)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6.7±2.6)年。所有患者均已接受6~8个疗程的辅助化疗,病理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实验组在放射治疗时加用等效膜,对照组不加用。两组性别、年龄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定位及制定放疗计划 患者仰卧于专用乳腺托架上,身体向健侧倾斜,患侧胸壁尽量水平,调整机器臂架使得照射野与胸壁弧形切线垂直。标出胸壁野照射范围,上界位于第一前肋骨端水平(锁骨头下缘),下界相当于对侧乳腺皱襞下2 cm水平,内侧界为体中线,外侧界为腋中线或腋后线。包全手术瘢痕及引流口。

1.2.2 放射治疗 两组均采用6 MeV的电子线照射,照射总剂量均为DT:50 Gy/5周,5次/周,2 Gy/次,实验组在0~36 Gy时加0.5~1 cm厚补偿膜,对照组不加用。治疗深度参照MRI实际测量的胸壁厚度。

1.3 评价指标 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例数及严重程度,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本研究中分为Ⅰ~Ⅲ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 例(%)

组别 Ⅰ度 Ⅱ度 Ⅲ度

实验组(n=50) 8(16.0) 2(4.0) 0

对照组(n=50) 2(4.0) 1(2.0) 0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肺部受照射剂量及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部受照射剂量及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组别 肺部照射剂量(Gy) 放射性肺炎 例(%)

实验组(n=50) 209.44±17.62 3(6.0)

对照组(n=50) 172.04±11.45 7(14.0)

P值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占女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乳切除术(包括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后,尤其中、晚期乳腺癌仍存在较高的局部复发率[6-7]。胸壁是最常见的复发部位。而术后放疗又是目前乳腺癌术后最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原理是,通过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使复制分裂活跃的肿瘤细胞的DNA发生变性、断裂,致使肿瘤细胞死亡[8-9];同时可以使细胞电离产生自由基,加速细胞损伤[10-11]。放射治疗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可以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12],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乳腺癌放射治疗有多种方式,多采用胸壁切线野照射。电子线照射时,由于电子有质量有电荷,在与组织细胞相互接触碰撞时能量迅速释放[13],因此适用于皮肤等表浅组织肿瘤的治疗。研究表明,乳腺癌胸壁复发主要在皮下淋巴引流区,因此,如何在提高皮肤表面剂量的同时又能减少肺组织的受照剂量显得至关重要。

等效膜的成分是聚苯乙烯、石蜡等,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是可以调节照射剂量在放射野的分布,可以使增加皮肤及皮下照射剂量,减少对肺的损伤。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在体表弯曲部位,容易产生照射剂量不足的问题。高能电子线的深度剂量随着照射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直至达到最大剂量点,从而形成从表面到最大剂量点深度的剂量建成区。加不同厚度补偿膜后,高剂量坪区位置不同,随着加膜厚度的增加[14],剂量建成区向皮肤表面移动幅度增大。由于这种建成效应的发生,笔者在乳腺癌电子束胸壁照射时,通过添加补偿材料增加高剂量区位置处补偿材料的厚度[15],并且添加补偿膜的厚度和方式不同,可影响射线照射肺组织的生物效应。在本研究中,乳腺癌术后胸壁一般厚约2 cm,采用6 MeV的电子线并添加补偿材料,既可提高皮肤剂量,又能减少肺部受照射的剂量。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中Ⅱ度和Ⅲ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患者Ⅰ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病率为16.0%,对照组为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治疗中,加用等效膜,虽然会增加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但是有效提高了患者皮肤的照射的剂量,而肺部的受照射剂量降低,从而减少了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丛也彤,亓波,王兆平.乳腺癌胸壁电子线照射加等效膜后对皮肤损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0):2011-2013.

[2]谢凯,潘东,杨柏成,等.电离辐射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6,16(2):129-130.

[3]屈纪富,程天民,许霖水,等.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22(3):152-155.

[4]刘淑美.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皮肤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2):138-139.

[5]邹岚,杨和平.21例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22):175-176.

[6] Eliahu G E Z, Bar-deroma R, Ashaf N, et al. Postmastectomy electron-bear a chest-wallir radiation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2004,60(4):1190-1194.

[7]钟鹤立,顾伟英,张光伟,等.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疗技术与剂量分布[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0,17(3):136-137.

[8]曾子君,李伟雄.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疗加等效膜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07,28(4):614-615.

[9]孙蒙杰.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加等效膜对肺组织损伤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7,28(17):1829-1831.

[10] Amin Z F, Paris K, Minor G I, et al. Postmastectomy chestwall irradiation withelectron-beam therapy: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J]. Cancer J,2005,11(3):204-208.

[11]丛也彤,王小红,孙世元,等.乳腺癌胸壁电子线照射加等效膜后对肺生物效应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4):3469-3471.

[12]陈英海,吕广艳,杨月琴,等.电子束不对称照射野剂量分布特性的测定与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20(1):26-27.

[13]曲雅勤,黄巍,姜新,等.乳腺癌胸壁照射加组织等效膜预防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7,27(4):347-348.

[14]丛也彤,亓波,王兆平,等.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肺前缘的剂量分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2):2192-2193.

[15]冯一中.高能电子线皮肤辐射损伤动物模型的超微病理学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20(6):121-123.

(收稿日期:2012-12-17)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 下一篇: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