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学前儿童创新教育的探索

时间:2022-04-11 10:07:45

当今学前儿童创新教育的探索

摘 要:开展学前儿童创新教育是当代社会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势在必行。为此,首先探讨创新教育内涵及影响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因素: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旨在提出探索改革思路,即:教育观念上树立全体教育观、尊重幼儿教育观。实践中,改革课程目标体系,营造民主教育氛围,倡导教师创新工作。

关键词:学前儿童;创新教育;探索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弘扬人的主体精神,遵循创造的规律,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并培养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为宗旨的社会活动,其内涵丰富,领域宽广。如何看待幼儿创新教育呢?首先在观念上要明确创新教育基本内涵,我认为幼儿创新教育主要有以下三性:

1.主体性。学前期的儿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所表现出的创新由于受其年龄特征的制约,创新表现主要是低层次,低水平的,但他却是高层次创新表现的基础。每个正常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天赋的创新潜能,这种潜能还处在发展之中,但却是最纯真、自然,最富潜能的。都能通过适当教育取得创新,成为某方面人才。

2.差异性。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具有类型和层次的差别,这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交互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对每个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用同一模式。

3.创新性。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幼儿,都有可能做出优异成绩,其标志就是创新。对孩子来讲,只要有一点新建议,思想,观念及作法,是自己想出来的,对他自己来说确是新发现就能闪烁求知、创新放光芒。因此,对他们而言,不应一味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基于上述儿童创新教育的理解,深入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当今幼儿创新教育仍然存在许多影响创新能力发展问题,其影响因素为:

一、教育观念

1.创新性理论与观念不强。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缺乏对创新本质的界定与判断,有些教师对什么样的人是否有创造性的评价模糊。如,认为只有“听话”、“老实”、“聪明”的孩子是好孩子才有创造性,对具有“破坏性”,或独立行为的学生没有把握,或在各类活动中爱插嘴,有拆卸行为和不规范行为表现的幼儿都视为“错误,缺陷顽皮,任性”,认为无创新。甚至会在言语上,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加以压制,以至扼杀了孩子们创新萌芽,而大量的事实证明,往往那些“好奇”,独立自强、善于探索、喜欢提问、“不听话”、“判逆”等学生最具有创造力。所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应从多角度整体评定幼儿创造力,学会分析判断,科学合理评价儿童表现,才能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

2.对创造性活动认知模糊

认为发展幼儿的创新等同于放任自流。这种观念认为:不干预孩子任何活动,就是让幼儿尽情展露创新,实际上,幼儿自发学习,缺乏教师的参与指导,不仅不能发挥幼儿的潜在价值,反而会让幼儿去盲目摸索,困难重重,又无明确目的,而导致其丧失探索的爱好。

二、教育方式

1.溺爱型。有些幼儿由于某些原因非凡受教师的关注、喜爱。平时教师家长处处的帮助与替代,纵容幼儿依靠,懒惰的性格,导致在学习上缺乏强烈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体验不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乐趣,更谈不上创新了。

2.专制型。对孩子贯用命令式语句,让孩子沿着他们设计的方式发展,这是以剥夺孩子独立性、主动性为代价的短浅发展,高压气氛下限制了思维发展。

三、教育过程

1.重模拟。现行幼儿教育要求内容较多,如美术教师画一笔,学生也跟着画一笔;音域活动,让幼儿反复跟读新单词,机械记忆。教师评价多注重结果;幼儿画的像不像?会唱几首歌?会认几个字?的确,幼儿行为需要以模拟为基础,来习得各种行为,但不能否认行为创新,不能忽视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

2.过分强调“标新立异”。有的教师为体现“创新教育”,让幼儿讲出与众不同的答案,小小年纪就要“绞尽脑汁”已不是异想天开,而达到“胡思乱想”境地。如音乐欣赏,教师放一段美丽乐曲,让幼儿依次说出听后感觉,并反复强调要和别的孩子说的不一样,轮到一名幼儿了,他想来想去,说了一句很不雅话:“我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象蛤蟆吃×××”全班哄堂大笑,教师很尴尬。活动后追其原因,他说:“好词都让前面小朋友说了,教师又不准我们说一样的,我就说了这些。”这说明培养创新精神,需要鼓励孩子标新立异,但过分强调“存异”而忽略“求同”,可能会将孩子引入“创新歧途”,所以在培养创新思维重视“存异”的同时,千万别忘“求同”。

因此我认为要进行创新教育,目前幼儿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改革思路如下:

一、观念上

1.树立主体性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主体,有自己的需要与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是一种平等互动关系。教师不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三性”。应带一颗童心看待幼儿行为。既需要、爱好、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理解保护幼儿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

2.树立尊重每个幼儿的教育观

幼儿是有丰富个性的个体,是生命主人,有该年龄段一般身心特征和心理色彩。作为个体又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心理特征,其创新能力是有个别差异的。因此,教师非凡要注意因材施教,尊重其想法与作法,使幼儿在各自水平上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实践中

1.改革课程目标体系

幼儿创新教育应是一种渗透教育,因此,在各科制定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 时,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一些创新教育的要求,如续编故事,编谜语;听音乐编动作;自编动作;自由作画,自制玩具等。

2.营造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

这里教育氛围旨在利于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场所等物质方面,要为儿童提供充裕时空和材料,保证有自由活动,操作条件。精神方面,要形成宽松和谐愉快心理环境,使儿童自由思考、想象、选择,做出决定,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3.培养幼儿创新学习方法

①指导幼儿体验性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幼儿在周围环境或创设的环境中体验自己感受和某种感情道理。

②教幼儿操作学习。在生活中认识事物特征,理解形态、因果关系,掌握动作要领如弹唱、绘画、手工、舞蹈等技能技巧。

③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学习。因日常事物有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因果关系变化特点,教师口头描述幼儿难以理解,只有给幼儿提供某些条件和材料才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如教师运用创设情境式障碍,启发诱导,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其中道理规律,将使他们铭记终生。

4.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直接会影响到活动过程和效果,教师评价不能仅局限于最后结果,而更注重评价过程中主体发展的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到个别差异,要答应幼儿尝试错误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5.倡导教师创新工作

如何将教师教育目标转为幼儿发展目标,对此提出“弹性计划”(即“生成课程”):把课程设计看作是教师、幼儿、家长及社会共建过程,也是具有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开放性过程,不盲目追随计划,而是灵活有目的的追随幼儿。计划应有“弹性”,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灵活改变创新。

以上仅是学前幼儿创新教育的初探,可以说学前幼儿创新教育任重道远,更好的改革措施尚需在今后实践中做出不懈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 秦元东.幼儿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4] 张燕、邢利娅.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2-01-16

上一篇:试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魅力 下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