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11 23:03:48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1

关键词:重建;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

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现状是重建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基础。目前,全球发展一体化趋势在逐渐增强,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来自国际环境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我国农村金融在国家金融中所占的比重在提升,因此,农村金融也在不断受到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今天,社会越来越关注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建设现状主要体现在:首先,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制度不完善。虽然目前我国的农村发展还不是非常的好,但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已经逐渐丰富化、复杂化,面对这样的情况,与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相适应的制度就应该是较完善的。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制度还不够完善,组织体系的很多活动都缺乏明确的指导,因此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组织体系管理中,就会面临较大的困难。所以说,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制度的不完善,是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存在的问题之一,也是面对的现状之一。其次,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缺乏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对于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而言,更需要创新。当前社会,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更是急速的变化着,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作为社会经济环境的组成,自然需要以环境的变化为基础,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但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相对较落后,与现代金融体系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会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所以说,创新的匮乏也是当前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现状的体现。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以外,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现状还有其它体现,比如运行的不规范,业务的单一等。但同时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现状也有好的体现,比如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组织体系中开始出现相对科学的管理意识等。

二、重建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组织体系的现状,本文认为,重建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集中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集中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重建我国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不同,分散的金融市场、单一的业务模式都使得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重建中,大型的金融机构很难发挥其优势,实现其作用。为此,就要集中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别是那些能够与农村经济相适应的中小性金融机构。通过对这些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集中发展,可以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进而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稳定创造条件。所以说,集中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是目前重建我国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重要策略。

2、准确定位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实现市场组织体系制度的完善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经济与世界接轨,农村金融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同样面临挑战,在重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过程中,就需要以国际环境为背景,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实践经验,准确定位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实现市场组织体系制度的完善。在过去,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集中在节水灌溉贷款、农业技术改造贷款等方面,但是社会的发展使得今天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也应该做出一定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发展等都应该属于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之内。在准确定位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之后,才能更好的调整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结构。此外,在准确定位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的同时,也应该实现市场组织体系制度的完善,根据确定的业务范围,制定出合适的制度规范和指导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建设同样重要。总之,准确定位农村金融的业务范围,实现市场组织体系制度的完善,是当前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建设重建中的重要策略选择。

3、创新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以外,重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同样需要创新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创新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首先要求以对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进行充分的调研为基础,市场组织体系的构建应该与实际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所以,创新之前的调研工作非常重要。其次,创新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可以借鉴国外金融业市场组织体系建立的经验,同时也可以学习国内城市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构建策略。总之,创新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是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之下对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重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基本策略。

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重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还是普通群众,都应该意识到重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重要意义。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重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才能保证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的作用的发挥。同时,重建农村金融的市场组织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员的投入。

作者:佘松涛 单位:中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家传,梁希震,张乐柱.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问题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3(17).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 音乐教育; 现状;未来发展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主要是乐理知识、音乐技能和唱歌等方面的学习。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艺术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是很重要的,对于情操的陶冶,审美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从我国现如今的境况来看,农村的小学甚至比城市的小学还要多,但是农村很多小学的音乐教育发展水平极为低下,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所以,农村小学必须要重视音乐教育的发展,切实的让音乐走进课堂。

一、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

囿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学校教育普遍的重视升学率,把发展重点都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忽视了美育教育,越是发展落后的地方,这种情况就越是严重。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中考和高考,学生的天赋和爱好无法释放出来。在高考决定命运这种理念的支配下,音乐教育就变的可有可无,音乐课都被语数外占了,形同虚设,小学阶段的学生丝毫得不到音乐方面的熏陶,不知道乐理知识,更别提识谱,大多数的学生都成了乐盲。

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音乐不在考试的范围,所以音乐老师是很难参与评职称的,农村小学音乐老师更是缺乏。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没有老师,也就无法上课。虽然国家近年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农村小学进行专职音乐教师的配备,但音乐老师数量太少,导致老师的负担过重,从而无法保证课堂质量,甚至在很多学校中,音乐老师都是文化课老师兼任,上课也只不过是放歌给学生们听,让学生跟着唱,老师自身都没有什么音乐素养,更别提什么教给学生,更有甚者,如果哪个文化课老师兼任音乐老师的话,那么课程表上的音乐课就是上文化课,所以,音乐课是名存实亡的。

3.音乐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我国政府正在逐步的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并且还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发展的政策,在资金方面有所投入,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了,教育底子太过薄弱,所以国家的资金支持也不过是杯水车薪,音乐教具的造价普遍不低,政府的拨款大多用在了基础设施和图书购买上,音乐教育用品往往被搁置,从而导致无法正常的开展音乐教育。

二、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当地的教育部门必须要紧跟国家教育部的教学要求,积极的更新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度,同时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相关理念。另外,各级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必须要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上规划日程,真正的将音乐教育扎实的开展,必要时还可以将音乐教育纳入考核的范围之内,促使学生和家长也注意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2.提高农村音乐老师待遇

由于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中不受重视,所以音乐老师的地位也不高,他们在职称评定、专业教学等方面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也导致可越来越少的人选择去农村小学做音乐老师。所以各级教育部门一定要想办法改善音乐老师的现状,关注音乐教师的师资状况,稳定他们的教学工作,切实的提高农村音乐老师的待遇。

3.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投入

政府的支持对如今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来说是很重要的,而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支持。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经济能力较差,消费水平较差,而音乐却是一门“很贵”的学科。音乐教学设备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来购买,还有专门音乐教室的建设,还要购入各种乐器和音响等硬件,音乐教学的书籍也不可或缺。总之,只有有了足够的资金,才可以将音乐教育必备的设施准备好,否则即使学校真的开设了音乐课,也只不过是听录音机里磁带上的歌,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切实的提高。总而言之,在如今农村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依旧存在着很多必须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音乐课是必须要开展的,农村教育也必须要和新课程的改革相同步,学生也必须要接受音乐的学习,在课堂教育中了解音乐知识,认识乐器,学唱经典歌曲,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农村的音乐教育一定会与时展同步,紧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冬梅.长沙地区小学阶段“小学科”及对应教师地位的现状及形势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915.

[2]汪馨.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开展现状与对策[J].未来英才,2017,(13):115.

[3]吴恒芬.农村小学音乐教学[J].未来英才,2015,(22):149.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3

今天召开全市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动员大会,主要议题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工作,广泛动员全市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中来。刚才,高官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很好的动员部署,对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我完全赞同,望会后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步推进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综合标志,积淀着历史和现实的元素,体现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昌明,包含着经济基础,社会秩序,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以及社会法制道德等诸多因素。文明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当前,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城市居民享受社会文明要大大地先于农民、多于农民、优于农民,并且城乡间的这种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我们经常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说它是重点,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八、九亿农民,没有这八、九亿农民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说它是难点,难就难在广大农村文明程度大大地落后于城市,小康建设任重道远。现在,许多外国人看了中国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的一些开放城市,都说你们的社会文明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发达国家,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在广大农村就全然不同了。虽说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广大农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状况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享受社会文明进步成果来讲,农村文明建设程度并没有得到大的提高,有些地方甚至发生了一些逆向的、反向的变化。改革开放前,虽说广大农民生活不怎么好,但事事都有人管,合作医疗、学校教育、修建道路等等,都有统一的规划部署。可现在很多农村几乎流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村镇建设没有规划,村民想在哪建房就在哪建,有的甚至在行洪河道上建了房,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垃圾和污水也是想往哪儿倒就往哪儿倒,还有猪、牛、羊、鸡、狗、猫都处于一种自然放养状态。整个农村建设不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而是一种乱七八糟、混乱不堪的状况,即使是一些富裕村,环境也很差。农村的文明程度不是用钱就可以买到的。一些农民再有钱,比如说像赵远长那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也买不到和城市一样的文明程度,顶多能修个大院,盖个几层楼,但他的生活质量、居住环境没法改变,没法提高。这就使得一些先富起来的人,想方设法脱离农村到城市购房居住,甚至到北京购买豪华住房,就是想拥有那样一种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果我们不下决心彻底改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进行文明生态村镇建设,而是放任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发展长期背离,那么就会在农村出现经济“空心”现象——有钱的人带上老婆孩子到城市居住,整个农村更没人管,状况更为不好。同时我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阳泉刑事犯罪八类重大刑事犯罪案件,有92%的犯罪是在农村,这是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农村的文明程度在日益弱化,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极大地背离,与城市的文明程度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是重要的、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农村文明生态建设,千方百计满足广大农民享受社会文明成果的要求,切实把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搞好。二、以推进现代化建设为载体,切实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是涉及整个国家稳定的大问题。占我们国土面积大部分的农村,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地通过工业化实现城镇化,建设现代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九十的农民进入现代化,这是世界上没有的先例,需要我们艰辛的探索。当务之急就是必须统筹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这是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中的第一个统筹,是我们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如果农村的产业结构得不到大的调整,城镇化建设水平得不到大的提升,农民的素质不能有大的提高,农民收入增长就没有可靠的保证,城乡统筹发展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要真心实意地抓好“三农”问题,什么时候也不要忘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要忘记广大农村的工业化。尤其市场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竞争,不管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靠素质来竞争,靠本事来竞争,因此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难题,实现统筹发展,一定不要忘记农民素质的提高,切实把教育农民、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放在突出位置上。文明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社会个体、自然人素质的载体。因此,农民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文明程度的建设。举城市建设的例来说,阳煤集团马家坪那一大片瓦房是解放初期建的,算是城市的木板房,多少年来一家人分成两家,两家又分成三家、四家,住户膨胀,房子周围搭建的临时建筑也膨胀,一进去污水横流,苍蝇、蚊子乱飞,臭气熏天,哪里能体现出现代文明?阳煤集团下决心对其整治,四十多幢现代化楼房现在已经建了起来,并通了水、电、气、暖,居住在这里的市民文明程度也相应有了提高,污水横流的现象不见了,熏天的臭气也闻不到了。再说桃河,治理前人们随便往河里扔东西、倒垃圾,现在治理出了72万平方米的美化、绿化、亮化的大公园,竣工一年多,整个公园的草地和树木基本没有遭到破坏。环境造就人,有了好的环境,人们的文明程度也就提高了。还有我们今年改造的下站那一块,改造前居民住的楼房不通暖气,没有自来水,没有煤气,冬天仍然是在窗户上安烟筒,仍然是每天提着桶到楼下倒煤渣。我去了好几次,到处是垃圾,到处是煤堆,可以说,多年来他们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大的改变。今年,通过改造,那块的整个社会文明程度也提高了。还有小阳泉,在改造前就是个村子,现在变成了一座座楼房,楼与楼之间有了绿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同样作为一个载体带动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但是,就目前我市农村的状况来看,这个载体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人的素质提升作用极为有限,甚至有的还起到了反作用,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积极抓载体,建载体,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优化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不断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走出一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发展的新路来。三、以加大投入为切入点,确保文明村镇建设的顺利开展搞好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是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去年以来,农村实施“村村通”工程,主要是农民自己出钱出力。但修义白路投资1个多亿,没有向城市居民摊一分钱,全部是财政支出,并且城市居民也没有参加过一天义务劳动。像这样下去,城乡差别会越来越大,二元结构当然消失不了,我们必须非常认真地注意解决这个问题。按理说,社会的大财政农村和城市都有份,农村文明生态建设应放在与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事实上并不同等,财政预算根本就没有这个项目。而且实在话讲,多少年来,从市委书记、市长,到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到乡镇书记、乡镇长,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很用功地、下大力地抓农村的文明生态建设,没有真正下功夫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问题。这一点我们大家都应该检讨,我们实在对不起广大农民。今后,一定要把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列入财政预算。我非常同意现在有关农业上的一些专项投资,如教育、土地、城镇建设等等,要捆绑起来使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千方百计从城市文明建设投资中切出一块来向农村转移。同志们,不要怀疑,只要我们扑下身来,与广大农民兄弟手挽手地实干、苦干,下大力推进农村文明生态建设,坚持十年、二十年,就一定能够见到巨大成效,城乡文明程度的差距就会越缩越小,广大农民群众也会享受到更多的文明成果。只要是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生活环境,广大农民群众始终是有着很高的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引导好、发挥好和保护好。今年我到农村检查“村村通”硬化路时看到,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们出台了个优惠政策,修1公里水泥路,省里补1万、市里补2万、县里补2万,不足部分全部通过农民出义务工解决。让人十分高兴的是,在这样政策的鼓舞下,到今年年底,全市95%的村庄都会实现通水泥路。今年上半年,市委提出要历史性地解决当前农村遇到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使全市广大农民能够首先吃上水,再也不用让老百姓为人畜吃水而发愁;二是一间不剩地解决广大农村中小学危房,再也不用一遇连阴雨,就晚上睡不着,担心房子塌了压着孩子;三是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统筹,使广大农民不再为大病发愁;四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使全市95%以上的农村不再出现行路难的问题。前不久,省委书记田成平到我市盂县调研,强调当前农村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一定要使每个村有一条好的道路;二是一定要有一所让农民满意的、能够担负教育任务的、教学质量高的好学校;三是一定要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四是一定要使所有行政村农民能看到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市电视台等几套主要电视节目;五是一定要使农村电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可靠的流通线。省委、市委对农村工作提出的都是农村建设的最基本的任务。这些任务,有的完成得很好,已经见到明显成效,有的正在攻坚,力争按预定的时间表完成目标任务。总而言之,我们在农村的工作很多,头绪很杂,成绩不小,问题也不少。特别面对当前农村文明程度参差不齐这样一个现状,我希望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来关心农村,把文明生态村镇建设工作好好抓起来,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农民会拍手称快的。这个工作虽说有一定难度,但是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我们各级党委、政府是主导。只要有个好的班子,只要把广大农民发动起来,农村文明建设见效要比城市文明建设快得多。城市修一条路花两、三个亿,改一个河槽花两、三个亿,农村不需要这么多钱就会很快改变面貌。要搞好农村文明生态村镇建设,需要我们对这些年的一些工作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和好好研究。我们抓的“村村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共抓了两三年,全市近1000个行政村就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农村中小学危房也基本上全部消灭。因此说,农村的事不是办不到,而是看我们怎样去做。我们一定要把农村文明生态村镇建设这项能够惠及广大农民的工作,作为市、县、乡以及各有关部门的中心任务,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大业的具体行动,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从市到县再到乡三级领导,几个人包一个村,包上五年,下点辛苦,一定能够有一个新的面貌。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4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小康社会的总体发展为我国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有利的保障。这个战略任务在我国人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所以全面,不仅代表了物质方面,还包括了政治以及文化方面的小康,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奋斗目标,对于农村文化建设,也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发展和完善。

一、当下我国农村文化现状

农村文化,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村为主要改革的主体,能够全面的展现出农村文化中展现出来的文化水平以及经济基础,把人民群众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价值观念以及生活状态展现出来,能够表达农民的心灵世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构建农村文化,这就需要全面了解我国农村的文化现状:

(一)长期受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具有落后性。

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受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封建性。因为农民在生活中以农耕为主,与文化知识的联系性不大,而且缺少与其他文化互相沟通交流,这就使得农民的思想观念具有凝固性,不能展示出文化的精髓。在农村,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使得临近城镇的农村和边缘地区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以农耕为主,但是大多数的农村还是依旧耕作,文化就更为落后。

(二)农民政治观念、文化素质不高

在农村,农民由于学习不够,其很难改变农民的政治观念以及文化素质,这就容易使得农村闯入不良的文化,增加了农村的封建性。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不容易接受新兴的外来的文化,容易轻信封建迷信。

(三)一些农村家族、宗族文化比较活跃。

在部分农村,农村在一定的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形成以血缘为关系的纽带,或者以宗教为信仰的裙带关系,这样能够使得农村传入新兴文化时比较困难。

(四)经费不足,基础设施陈旧。

在当今农村环境中,文化馆不能免费开放,其政府对农村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大,其政府的财政拨款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农村文化的支持,使得农村本身在传统文化的理解下,对新兴的文化不能够接受,在现代社会中就显得单薄。另外,农村的平均收入相对来说较少,收入来源较少,农民在有限的收入下就不能进行文化学习,农村的文化建设更为困难,其在农村中的教育力度不够,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这就不利于农村文化的总体建设和发展。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从农村的发展现状来看,不利于整体环境下的农村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力发展下,农村文化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首先,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的经济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受到了影响,对于这种文化发展的大形势下,农村文化的总体建设有了新的机遇。

其次,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激发了整个农村的建设,使得城乡为一体进行带动发展,青年在整个环境中起到了积极分子的作用,其改革开放得到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较多的能量。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力量基础。

第三,经济的总体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这就为文化的建设提供了经济条件。农村本身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就具备了学习文化的精神需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力度。使得全面建设小康大环境下的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另外,先当今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大城市涌进,农民工在大城市中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城市,能够在城市中学习相应的文化素养,等到农民工回到家乡,就会把在大城市中学习到的文化知识以及所见所闻传播到农村中,能够最大限度的带动农村文化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四,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成为了当今重要的发展总方向,带动性发展成为了关键。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大量崛起的城市连带着周边农村进行发展,能够为农村带来了机遇,经济的发展对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托,其他沿海农村的快速崛起对其他农村带来了映射的作用。

第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为农村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不仅带来了经济全球化,而且也是文化的全球化时代,这就对农村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其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互联网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网络成为农村必不可少的对外联系的工具,成为了在农村发展中的一个有力的学习榜样,能够使得农村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其他农村文化发展的例子。农村要抓住这一机遇,并学习利用,这样才能为农村赶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三、形成我国特有的发展之路

(一)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意识。

农民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使得自身的文化素养程度也不高,农民本身对集体主义的要求不高,这就要求政府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进行大力宣传,对农民进行强有力的灌输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思想,帮助农民集体致富,向农民普及科学法律知识,全面的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二)培植多元的农村小康文化主体。

全面多元化的提升文化素质,对于家庭文化、农村文化融为一体,存进家庭和谐,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整个农村文化素质的提升,设计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进行结合的模式使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家庭对整个文化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使得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和激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了提升综合国力竞争中强有力的保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村中的问题不在少数,整个经济建设中的文化基础不高,其经济建设就会难以真正的发展。政府要充分的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升日程,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为最终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体系做准备。

(三)坚持文化大众化方向。

在农村,由于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高,这就要求在文化宣传的过程中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农村文化的发展要紧紧的结合农村的传统文化,这样能够确保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引起群众的重视,能够引起群众的反响。

(四)多渠道增加农村文化的投入。

首先,要引起政府以及相关领导的重视,能够有相关的政策进行扶持,这样能够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基础建设,政府进行鼓励,落实国家政府提出的相应措施,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5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 问题 对策

“文化经济”是以人的智慧成果即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开发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贵州发展文化产业,应通过对广大农村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适度技术化、组织化,直至加以知识产权专属化、生产资源资本化,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产品(产业)的自主开发。贵州广大农村的发展,已不大可能再走沿海农村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却很有可能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开发文化含量高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资源资本化开发的文化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贵州农村文化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为今后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必须看到,贵州农村文化产业还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群众文化的时代表征

所谓农村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是指一定区域的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村文明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深层的心理结构的反映。它表达的是农民的心灵的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明开化的程度。在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民的精神状态、思想道德水准、科学文化程度、价值取向等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农村文化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容乐观的境遇。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审视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中的不良现状,这是“三农”建设必须面临并要解决的问题。

广义的农村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载体的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特定民族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特定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它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社会生活规范、文化发展模式以及由之产生的功能机制。当代农村文化强烈地反映着农村社会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区域特征,它除具备区域文化的一般性特质如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悠久性以外,还彰显着鲜明的时代表征。

第一,农村文化的原生性形态与当今的经济技术形态一体互动。与传统的农村文化不同,如今的农村文化不仅凸现其原生性形态,而且也显现其经济技术形态。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力”和“文化资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农村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大批的文化资源转为文化产业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技术财富,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一体互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

第二,农村文化的个性化特征在多元文化格局竞争中凸现整合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流动的不断加速,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频繁,农村文化与现代文化区域不断互动,农村文化的发展视野不再是独立的、小范围的行政区划单元,而是超出地域限制,纳入了现代文化区域的交流圈甚至更大的范围之中。农村文化一方面传承其独特的优秀文化,彰显其地域的个性化特色,同时又不断吸收和利用外来文化。过去单一的、传统的农村文化逐渐退缩。在多元文化的竞争中,大量的农村文化在不断吸纳异质文化的基础上,资源得到了更为合理的配置。在文化经营上,农村文化也从分散、自发状态,经过联合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农村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出现了新的整合和创新。

二、农村群众文化的涵义

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因此,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实质上是在建设“以人为本”的生态“软环境”及和谐共存的“精神生态”。在价值层面上,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文化发展的归宿;在技术层面上,要坚持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保持文化自身的创新能力,使农村文化发展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促进生产力的解放,最终推动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方法措施上,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坚持先进文化发展主旋律的前提下,形成多样文化的和谐发展。

三、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对策

新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是指农村文化产品创作、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文化产品的创作。文化产品在表现形式上有: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戏剧、音乐、歌曲、舞蹈、绘画、雕塑等。优秀的农村文化产品是对农村新风貌的反映,体现着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的善恶判断和理想追求,体现着农民的政治倾向、道德理想、、审美趣味和哲学观念。当前,农村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必然使意识形态包括文学艺术多样化。

第二,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农村文化工作者是农村文化产品生产的主体,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文化产品质量的优劣。新时期,农村文化工作者应加强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是努力学习,提高思想理论修养;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创造有利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反映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三是要有奉献精神。文学精品凝聚着文化工作者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独特的人生体验,不付出代价和艰辛,没有奉献精神,是不可能创作出精品的。

第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指:广播站、电影放映队、有线电视、乡村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和其他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指广大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涉及饮食、服饰、医疗卫生、体育、娱乐以及人际交往、家庭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地积极地参与,文化活动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朴今海.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5期.

[2]聂华林、李荣华. 中国西部 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概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5页.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6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育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16-02

众所周知,教育是国家之本,切实保障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来源,而对于具体的教育发展问题来说,全面发展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这种全面发展就要求国家在发展教育时必须要加强对于农村等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针对其中存在的方面困境进行准确分析,然后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逐步改善,切实提升农村教育的水平。本人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老师,下面就以自身的实际经验及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理解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1.农村中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中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其面临的困境是比较明显的,具体分析来看,这些困境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首先,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上来看,几乎所有的农村家庭在经济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虽然随着近十几年的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和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一差距也就决定着农村家庭在中学学生学习方面的投资必然就会比城市的投入减少,进而导致其在相应的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其次,从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着一部分的家庭家长不具备辅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能力,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难以为中学学生的学习课业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辅导,而家庭对于中学学生学习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上是提升其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一方面的缺失必然也会导致当前农村中学教育面临的困境更为明显。

(3)最后,从当前农村对于教育的观念方面来看,虽然说当前我国正在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较大程度上加大了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在农村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教育无用论家庭,这种教育无法改变命运理念的存在也就必然会导致当前农村中学教育中很难得到相应的配合,这一点无论是从中学学生家长还是从中学学生身上都能够得到相应的体现,其在较大程度上打击了中学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2.农村中学教育面临困境的解决对策

(1)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对于农村中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来说,其要想得到长足的进步,缩短和城市中学教育的差距,首先就应该贯彻落实好教育公平,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国家政府而言的,在相关教育政策和教育机制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于教育公平的关注,尤其是相对于当前城市和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来说,尽可能的缩小,避免对于城市中学教育的资源投入远远大于农村中学教育,在师资力量、教育手段资源等方面切实提高对于农村的扶持力度,弥补当前农村中学教育的不足和缺陷,提升其发展速度。

(2)统筹城乡中学教育。对于农村和城市的中学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其存在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相应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手段上,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单单从教师资源的学历和教学经验方面来讲,城市教师却是远远优于农村中学教师,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学水平落后于城市教学水平的重要原因所在,基于这一点来说,除了针对农村中学教育进行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强公立学校标准化建设之外,还应该鼓励实施师资交流轮岗制度,促使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能够统筹发展,缩小农村和城市中学教育在师资方面的差距。

(3)重点加强对于困难学生的扶持。当前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因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而出现辍学的问题,这不仅仅违背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对于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农村中学教育发展中,就应该针对这些困难学生进行重点支持和扶助,给予其经济方面的帮助,通过奖学金、助学金等多种形式来减少这些困难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压力,促使其能够完整的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4)加大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针对当前仍然存在的一些“读书无用论”理念来说,在今后的农村中学教育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展示给农村人们教育和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促使其转变旧有的教育理念,能主动接受相应的教育。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我国现在的农村中学教育现状来说,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和城市中学教育相比来看,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面临的困境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针对这些困境来说,有的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有的是观念方面的问题,但是都会影响到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这些问题和不足也就是今后农村中学教育发展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君晓.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的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5:22-23.

[2]刘发明,严盈芳.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06,03:357-359.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7

【关键词】农村经济 经济发展 思考和分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现代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升。但是相对于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讲,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虽有显著性的提高,但是距离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已经是促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措施。

一、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自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但是在农村的经济发展当中还是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如何挖掘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富裕,还是需要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的采取扶持政策以及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通过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研究,发现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当前农村经济的工业化基础薄弱

当前农村地区的经济主要还是以种植业为主,工业化发展为辅,这种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社会提高的是科技的发展、网络化的发展,但是在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基本化的工业发展都不能保证,更别说网络科技化的发展了。因此,若是要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首要问题就是促进当地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2.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足

虽然我国现在的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大部分都己进入机械化的时代,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地区采用以前人力耕作的方式,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收割。相比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还是与其存在一定的距离。其次,农业生产的发展中,除了机械化水平不高这样的外在因素以外,还存在耕地水平不高、土地肥力不足等内在因素的制约。加上现今农产品销售价格的起伏波动大,单位土地使用价格逐年的增加,就致使农民的经济收入低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

3.城纠史入差距导致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严重

现代经济的发展,逐步带动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前的差距也逐渐增大。在一些农村地区,当地的村民为了更好的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都相继进入城市发展谋生。这样就导致农村劳动力大大的减少,很多农村地区只剩下年长的老人和年幼的小孩。农村人口严重的外流现象,农村经济也就因为劳动力的缺乏而陷入发展受限的窘境。

二、改善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政府加大对农村经济的工业化资金投入

要想在根本上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推进农村经济的工业化发展,鉴于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工业化经济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工业化器械设备。利用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带动整个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并且,对农村地区的居民,进行定期工业化知识、技术水平的培训,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使之认可工业化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在认可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的创新。

(二)推动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落后买,是因为农村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水平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思想状态,并且其思想观念已经脱离现今的时展。因此,要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思想意识,改变其守旧的思想观念,将先进的社会文化、人文观念植入到其思想观念当中,达到解放当地人们思想的目的。

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如医疗设备的投入、教育设施的投资;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当地农民积极的参加工业化技术技能的培训,这样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农民向职业化技术工人的转变,促进当地的经济化水平的提升。最后,还需要聘请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对当地的农民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和管理经验的传授。

(三)提高当前农业发展的机械化水平

农村地区的经济化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但是在农村完全采用工业化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还是需要重视农业生产的提高,引进先进的机械化生产设施,逐步的用机器代替人力,在减少人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使中国的农业化发展逐步的向发达国家迈进,当然在发展的进程中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四)转变现在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经济水平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单一化,大部分是依靠农业经济的发展,带动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这样单一化的发展模式,难以有效的改变当今的农村发展的经济形势,所以需要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创新化的发展,比如由单一化的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开展乡村旅游、乡村生态化发展等。

结语

当今农村发展的现状篇8

采取了哪些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让农民增收致富。*年,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决策,是政策实施密度较大的一年。具体来讲有这样10个方面:

1、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为农民减负。从一些地方的情况来看,这项政策落实到位的话,能减轻农民负担的30%。

2、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以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生上学难、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几年内,在国家的扶持下,要解决好贫困学生就学和贫困地区学校改造。中央财政为每个农民出10块钱,地方政府筹集10块钱,农民自己出10块钱,逐步试点恢复农村医疗体系。

3、扩大农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力度,放开市场。一些地方尝试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也起到很好的效果,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农民的利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个改革意义重大,为下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改革探索了新办法。

4、启动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今年选择了8个省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帮助农村信用社增强自身活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5、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国债资金中专门安排了“六小工程”资金,建设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民生产生活必需的小型基础设施,如沼气建设、乡村道路、草场围栏、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水电等,这些对改变农村面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进一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始,在11个品种上实施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已经基本形成了长江中下游的优质水稻的产业带,黄淮海专用小麦产业带、东北的专用玉米的产业带等。对大豆、小麦等实行良种补贴,凡是在优质区域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较好,价格也比普通的同类产品要高。

7、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主要开展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一个是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力度很大;另外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尽管在财政等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但总的原则定下来了,外来务工农民子女要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待遇,解决了农民工十分关心的一个大问题。

8、各地将普遍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为农民外出就业创造条件。国务院已批转了农业部等几个部委的农民培训规划,每年要培训上千万人,国家拨专款,进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9、很多地方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在进行农民社会保障、保险等方面的探索。这也是今年的一个亮点,特别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上海、浙江等地正在按照城市居民社会低保标准,统筹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险等问题。

10、在户籍制度改革上,今年不少地方有很多突破。

归纳这10个方面,可以看出今年的政策措施的一些特点。一是密度大。包括投资和政策倾斜。二是措施实在。都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群众多年反映的焦点、难点问题,都在开始探索、突破。三是全方位。不仅涉及到农民的生产,还涉及农民的生活;不仅涉及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涉及到农村社会的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明年的政策规划

尽管今年农民增收4%已是来之不易,但还是没有摆脱农民增收缓慢的状况。主要原因是一些结构性矛盾比较尖锐和突出:1、城乡差距在继续扩大。农民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每年扩大0.2个百分点,专家测算,2*年已达到1:3.1,是改革开放25年来差距最大的。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了。2、地区之间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最大的难点是在中西部粮棉主产区,农民增收缓慢,甚至有的还是负增长。现在省际间的差距有的已达到4到5倍,这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同步发展。3、农户收入的差距也在扩大。户与户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差距是惊人的。据统计,我国农村特困户有2600多万,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贫困标准,我国还有近1亿人处在贫困线下,这是个大难题。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如果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民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农村经济就没有活力,要改变农村的面貌就是一句空话。现在近80%的人口消费水平只有不到40%。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经济不能发展,扩大内需就要失去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要受到影响。所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仍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心。

现在已有几项大的政策出台,如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把过去对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转移到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上,增加农民种粮的收益;适当提高粮食的收购保护价等。明年将继续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思路来做,政策力度一定会比今年更大。并且在政策设计、制定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政策落实情况。

制定政策、出台政策仅仅是一个开端,只有把政策落实下去,群众才能真正得到实惠。所以在制订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为下面执行政策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条件,比如取消农业特产税,考虑到会减少地方政府收入,政府就采取了转移支付的方法。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采取一些最直接的办法把利让给农民。继续加大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实践证明,群众的参与才是最好的监督,今后要按照制度化、民主化去加强监督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一定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来解决,光靠农业内部来解决是有难度的;仅是一种措施也是困难的。需要多元化、多渠道,通过改革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产业发展、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扩大农民就业空间来促进增收。农民增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范文 下一篇:统计学调查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