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家谈“新政”

时间:2022-04-11 10:35:19

金融专家谈“新政”

针对保监会推出的保险资金新政“13条”,学界又持怎样的态度?就业内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本刊与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永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过文俊三位教授进行了探讨。

《保险中介》:各位如何看保监会此次新政“13条”放宽险资投资这一现象?首先请过教授谈谈。

过文俊:放松险资投资管制、拓宽其投资范围,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条件下金融创新的必然趋势。在以往的改革过程中,监管当局对保险、社保等的管制过严,既妨碍了保险业的发展,也掣肘了各种基金拓宽融资渠道。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是PE、VC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在特定时期,严格的金融管制有利于维护金融安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严格的金融管制也应逐渐淡出,否则就会牺牲金融市场的效率,进而加大金融风险产生的几率。

《保险中介》:王教授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稳:这实际上是(监管层)尊重险企投资自,股票、房地产(产业投资)都放松,注重险企自身决策,经营管理权利。实际上是让市场、企业发挥作用,这也是市场的内在要求。

《保险中介》:叶教授,您认为险企在保险资金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叶永刚:我个人认为保险资金运用有四个原则:一是遵循现行政策,不论是投资基金、股票,还是地产,投资比例、数额都要合规。二是投资讲回报,但要符合险企自身资金的期限要求、流动性要求。三是投资期限、结构问题,投保是长期投资,要有长期期权相匹配。四是险企不能投资冒险性太强的项目,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管理,这是总的原则,因为险企是负债型企业,对于保险资金而言保值是首要的目标,然后才是增值。

《保险中介》:那您觉得保险资金新政“13条”未来的实施对整个金融市场可能会有怎样的影响?

叶永刚:这是件好事:险企投资范围更广,可以取得更多的利益与收益,对中国金融市场有推动作用,也有助于推动中国金融市场走向国际化。

但应该看到它也是把“双刃剑”:扩大投资范围,如投资境外,加大了投资的金融风险,这也带来了挑战。今后险企乃至整个保险行业都要注意资金的流动性、自身风险问题,流动性、盈利性与自身特性相匹配,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保险中介》:王教授,您怎么看待保险资金新政“13条”未来的实施对整个金融市场可能造成的的影响?

王稳:对于金融市场来讲,尤其是从整个大市场来看,总体上的投资总量是没有变化的。险企投资方向更加灵活,资金自由流动,比如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等有所突破,险企收益提升,竞争力增强。但是,投资总量没有增加,只是说(投资)结构受影响。

《保险中介》:那过教授认为监管层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的?

过文俊:诚如叶教授所言,任何改革都有其两面性,对于新政“13条”的实施也是如此。在放松险资投资管制、拓宽其投资范围的同时,监管部门也要采取必要的配套措施防范违规行为和投机行为引致的新风险。

《保险中介》:新政“13条”的未来实施,叶教授认为对险企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升?

叶永刚:其实,保单本身就具有期权性质,险企的投资跟其他金融机构是大同小异的,主要还是要加强对金融投资、金融政策、金融风险等学习,对未来的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尤其是在今后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

《保险中介》:那王教授认为监管层未来会有哪些监管趋向?

王稳:大背景下监管层的监管思路发生变化,同国际通则接轨,一般而言是确定目标、效率、稳定、增长,对于险企具体限制不严格,但这不是监管力度在减弱,而是对险企宏观的、核心的监管在加强,比如以偿付能力为抓手、为核心,加强公司本身的偿付能力、经营管理等风险的控制,使其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其实,诸如上交所、深交所等也都会参与加强监管公司内部控制。险企信息披露更加透明,对投资人、消费者及时披露公司经营信息。当然,保监会也加强检查、报告制度,敦促险企合规经营。其监管原则是放松管制,严格监管,确保险企健康、稳定地发展。

未来,保监会在监管方面更加国际化,放松管制,使险企实现“三自主”(即自主决策,自行投资,自担风险)。

上一篇:险企“期中考”点评 下一篇:给牛牛的未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