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的探究

时间:2022-04-11 07:59:41

数学课堂上的探究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并不是“包办代替”。这样才不会抑制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逻辑性 抽象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纯粹地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他们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教好数学,就要在课前考虑如何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如果不进行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地、有效地组织教学,就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完全地传授给学生。讲台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想把这台戏唱好,必须预先进行创作、设计,所以教师既是作者,又是导演,还是演员,同时还是乐队的指挥。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日趋完善的过程。

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思、多想、多看、多表现。

所谓多思。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据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如在教学“9的分与合”时,老师提问:“把9根小木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呢?”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的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有8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再经过师生共同的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的概括出其他数字的分解与合成。

所谓多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应该服务于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发现”规律,研究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这一堂课中,老师先把球放到盒子里,让学生目睹放进去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球,然后让学生猜:任意摸一个球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还可以摸到什么球?通过多次猜想、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可能性大小的分析。然后追问,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大。还是让学生猜,但这次猜,学生可以根据刚才的游戏得出的数据分析,对这次摸到的结果就有了猜测的理论依据;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小。学生在一次次的猜想验证中兴致高涨,可能性的大小也在一次次的猜想、验证中逐渐明朗。这样通过思考、猜想、验证,使学生初步勾勒出知识的轮廓,从整体上了解所学的内容,启动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其思维处于亢奋状态。

所谓多看。在教学中多提供观察的机会,教给学生一些观察方法,让他们通过观察找出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以及规律性的东西,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去。如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表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横着看,竖着看,你发现什么?”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不仅能发现表中蕴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和思考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比老师硬“灌”进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所谓多表现。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特别在意来自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让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小小售货员,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习的自信心,满足学生心理的成就感。如在教学14-8时,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算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己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还用学生姓名命名口算方法,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并不是“包办代替”。这样才不会抑制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新课程使我们认识到,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而一个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确立。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进行研究与反思,设计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

上一篇:数学课上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下一篇:女人节:与美食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