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2-04-11 05:49:00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 本文针对高校高等职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就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作了简单探讨,认为当今高职教育应具有创造教育模式。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7-0019-02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uan XuejunHuang LiboGuo hengju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271018,shan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problem on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ideas on teaching reform were proposed. Education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s discussed.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Education model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转型,对高等职业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正飞速发展,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也相继办起了高职教育,各种类型的职业学校也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各方面准备不足,在教育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高职教育强调职业性、技术性、适应性和高层次性,强调岗位性应用人才的培养,与高校的本科教育不同,原有的针对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职教学。各类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师资力量及教育理念也参差不齐,很难保证教学质量。那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既定培养目标,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针对高校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办法,并就高职教育模式作了简单探讨。

1 当今高职教育应具有创新教育模式

我国高校当今教育模式主要是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更难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环境变化快,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欲和创造力、具有专门职业素质的应用性和技能性人才。岗位和现实要求这些人才不仅技术熟练,而且有一定改革创新能力。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很多实用发明革新也往往来至基层技术人才。因此,当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适应岗位需要的,直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所以,高校高职教育的模式必须是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那么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应该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以系统的,动态的评价体系评价教学效果,以启发式教育和主动教育方式为主[1],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性,具有合理的教育结构,具有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主体。对高职教育来说,应该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建相应的创新教育模式和体系,包括教育思想和理念、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队伍建设、考核制度评价、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教育管理机制等方面。有关具体内容将在本文后面探讨。

2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目前,多数普通高校办高职教育的经验还不足,对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的研究还欠缺。对高等职业教育理解存在偏差,表现在教育投入不足,办学体制单一,办学形式不活等问题;表现在对高职的概念、内涵和培养模式认识模糊,对其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有些教师对高职专业的特点认识不足,对新的教育形势认识欠缺深刻,对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观念和全面素质观念缺乏明确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在教学运作中与本科教育没什么本质区别,只是本科教育的“缩减版本”。

在此,特别想提到的是,有些学校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有的学校把高职教育当作短期资格培训,当作创收的摇钱树,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因而,创新教育模式和体系的建立只能是功利创新,短视教育,不能培育出时代所需要的修养深厚、富有创新能力的管理人才和技术应用人才。

2)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高职专业教学中,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实际的岗位技能要求,专业设置处于一种盲目和随意状态,浮躁和功利的表现明显。没有主动调查研究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趋势和要求的意识,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只是跟风式的全都上所谓的热门专业。理论教学与实验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合适,存在过分强调实践教学的倾向。教学方法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3)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落后于实际教学需要,一些新增专业缺乏相应的教材,有些教材没有很好地突出高职教学特点,只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启发性和阅读性差。

4)学生的学习态度

目前,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高职教育低人一等,不正规,为此学生也有自卑感,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我国《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所以高职教育应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生把高职教育当作短期技能培训,不重视理论基础的学习,这也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5)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

由于办学条件等客观原因和教师的主观因素限制,在高职教学中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够广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

6)师资缺乏

现在普通高校办高职教育,客观地讲,有些院校办学条件不完全具备,特别是师资,一般都是原来的教师兼职授课,专职教师缺乏。按高职的办学要求,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比普通高校还要高,它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有新的教育观念和高尚的师德。

7)考试制度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高职学生的考核基本是对本科学生的单一的考试评价,缺乏综合动态评价,尤其是综合素质评价。

8)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要求,实训效果不理想

硬件建设方面由于经费不足,投入有限,加上规模的持续扩张,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普遍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仪器设备数量不足,陈旧老化,仪器设备的配置与实际生产水平脱节,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校内外实训基地无法解决教学需要,基地建设滞后,实训条件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3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学这一特定范畴讲,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师资队伍等内容。高职的教学改革应充分体现其办学特色,那就是以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高层次实用性职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以训练职业能力素质,特别是“转化”能力、创新能力为培养模式;以加强实践教学为改革核心。本文仅就现行教学中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革

目前,多数普通高校办高职教育的经验还不足,对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的研究还欠缺。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领导和任课老师都要转变教育观念,认清新的教育形势,树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观念和全面素质观念,认真研究高职专业的教学特点,按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借鉴市场经济的规律,确立新的教育模式,使教育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培养高素质职业岗位人才,适应人才市场需要。

2)专业设置的变革

高校应主动调查研究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趋势和要求,既要有当前所需的热门专业,也要有一些前瞻性专业设置。变“就业”为“创业”。对没有就业前景的老专业要有勇气停止,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3)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专业设置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的需求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学科课程及其内容的系统性,必须内容衔接紧密,交叉渗透;应考虑到经济建设的发展趋势,有一定前瞻性;应考虑到适度加大理论课设置比例和增加培养人文等综合素质的选修课程,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做知识储备;要体现强化实践性课程的原则,建立系统的实践课程体系;体现整合性原则,根据需要,实行多学科融合,优化课程结构。这样,既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又可避免出现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适应能力差等“急功近利”问题。

4)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中要将品德修养、文化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统一起来,把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统一起来。既要满足岗位的知识结构需要,又要考虑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要,理论的传授应侧重理论技术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中应体现基础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和渗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思想、业务、文明、心理、身体素质)的培养。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增加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比如,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增加实践机会,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对新兴行业,或有发展的专业,教学中体现前瞻性内容。对原有的课程内容应重新优化组合,对新开设课程应组织力量编写相应教材,以适合培养目标需要。

5)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学方法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自学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重能力培养,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重视方法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电化教学、仿真训练教学、微机化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化远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要善于利用信息网络系统, 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专业需要,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6)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教学评价是目标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以目标为依据,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体现整体性、目标性、客观性原则。高职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应加强理论研究,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系统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至少不应该以考试为主,注重能力素质的考察,进行多元综合评价。对高职教育的教学评价更应该注重考虑招生与学风建设、教学条件和环境控制、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对人才就业的反馈调查、师资队伍等方面。因为对高职教育来讲,生源的质量好坏、实习条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合理与否、对人才就业的反馈调查更能反映高职教育的质量、岗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7)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强化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水平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条件。至少目前,许多高校实习基地短缺。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表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2]。高校可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建立系统的实习基地,为教师和学生实习提供场所。

8)考试制度改革

应改革考试形式,实行多样化考试。既有理论考试,也又技能、操作实践、应用能力考试;既有开卷,又有闭卷;既有笔试,又可口试、讨论。对理论考试,要避免模式化,考试题型中应增加主观性考题,强调综合、分析能力测试,不应过分强调分数,应该按“优、良、及格”的等级划分。真正体现出考试是一种教育功能评价指标。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随机考核,加强技能考核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有的专业还可以建立“绿色”证书考核制度,与学历考核制度相结合,学生拿到岗位技能合格证书,可直接上岗。通过考试制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中高职教学缺乏专职教师,实际上,由于高职专业设置的灵活与更新,也没必要建立一支齐备的专职教师队伍。为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要建设一支相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可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从社会和企业招聘符合“双师”条件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学校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把师资建设与教师切身利益挂钩,来稳定教师队伍。

10)推进办学模式多样化

运用市场经济杠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面向国际,面向社会,广泛与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合作办学,走多元化办学的道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样既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又能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春,方友军.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1:37-38.

[2]张树宝.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J].职业,2007,1:40-41.

上一篇:电力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管理方法 下一篇:义马煤业集团某矿冲击地压分析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