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2-04-10 12:10:10

浅谈政治课的语言艺术

职业高中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高,而中学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知识抽象、深刻,有些还不太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疲劳,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及学生身心发展。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寻找一把钥匙,来开启学生智慧和活力的大门。

教师独特的语言艺术就是这样一把金钥匙。语言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接通学生心灵的桥梁。课堂上教师精彩的语言就好比点燃学生智慧和兴趣的火花,运用得当,事半功倍;运用不当,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下工夫锤炼其教学语言。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政治课教学中语言运用的一些体会。

一、语言要饱含情感,力求声情并茂,能感染和激励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常常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导课环节,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情境,激励学生“我要学”。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动情的语言,能引发学生入情、动情、抒情。适时引用优美的诗歌、歌曲,可以营造一种情意盎然的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强烈的感染。在讲到哲学与人生中“事物的发展变化”时,笔者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走进新时代》,在歌声中共同感受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欣欣向荣;在欣赏诗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真切体会到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然,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圆满,也要尽量地肯定他们的长处,同时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期望。

二、语言要富有幽默感,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

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课堂上没有幽默是枯燥的。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如果只是采用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从观点到观点的理论灌输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奥为浅显,变沉闷为轻松,既能使课堂趣味横生,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比如,笔者在教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强调反对拜金主义,就列举了这样一些反面例子:记者——言为薪生;演员——多财多艺;历史学家——谈股论金;家庭教师——因财施教。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幽默与诙谐之中,让学生真正领会了知识的内涵。

幽默在导语中使用,可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中或总结时使用,既可以增添课堂趣味,又可以强化组织教学。使用时要找好切入点,注意针对性和文明化,避免弄巧成拙。有时上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笔者就借“对牛弹琴”的故事,对学生说:“上课就像在弹琴,你们不是牛,我也不愿做牛,我们都不想对牛弹琴,是吧?”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笔者的用意,当堂课效果极佳。有位著名的演讲家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更需要加强积累,勤奋钻研,精心设计,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三、语言要含蓄而富有韵味,给学生以启迪,引发其思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把知识讲通讲透,而且面面俱到,唯恐学生搞不懂,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地方也包办代替了。教师既然已把话讲清说透了,学生哪里还有创造性可言呢?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更注重学生的“学”,要围绕学生营造主体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探索、归纳、比较、质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过于直白。记得有位大画家画过这样一幅画《深山藏古寺》,画面不见寺庙一瓦一角,只见溪边汲水的老僧,却能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倘若是让老僧在寺庙中念经,那就变得俗不可耐,毫无韵味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与该画作颇有相通之处,教师只讲七分,其余的由学生去补充、创造,留给他们充足的思维空间。

四、语言要富有节奏感,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政治课理论比较抽象,直白的说教显得空洞乏味,但通过打比方却能化深奥为浅显。在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和近期目标三者关系时,笔者就把阶段目标比作通向长远目标的台阶,那近期目标就是眼前的第一个台阶。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排比句富有语言气势,形成有规律的外部刺激,能引起学生的长久注意,也容易产生共鸣效果。在讲述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时,笔者借用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些语言极具感染力,学生饶有兴趣。对比的恰当运用可以产生强烈的反差,教学中可以大量运用。例如比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虽然这些内容很抽象,但通过比较之后学生很快就理解掌握了。

总之,优美的语言像甘泉,沁人心脾;像阳光,暖人心田。学生在享受语言美感的同时,也强化了学习效果,寓乐于学。

上一篇: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 下一篇:养成信息素养,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