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4-10 03:43:5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 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它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以工学交替为主的多种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诠释了“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内涵,对由此形成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改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外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施过程中,两个很关键的问题制约了该模式向纵深发展。第一个问题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尚不规范,劳动力供过于求、政企体制问题等因素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很多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仅能进行参观式的实习,导致工学结合程度不够深入。第二个问题是指导实习的教师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把课备好、上好就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学院领导的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仍然忽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把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山东省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实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就业的需要。工学交替也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及丹麦等国家实施的“现代学徒”制度,实质上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要求学校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筹划,将教育规律、经济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结合在一起,增强学校的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特别紧密的关系,要主动贴近企业。重点工作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的培养,强化学生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意识。构建德育网络,坚持以成型、成人、成才为主线,以成熟、成事、成功为目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成长为充满自信、追求成功的职业人,实现全面发展。

二、加大针对于传统课程改革力度,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以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为落实高技能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开发了《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模具零件制造技术》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课程与生产性实训有机结合,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项目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来展开。项目课程教学通过描述工作任务、教师演示,并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动手制作和师生总结与评价四个步骤,最终要达到能力要求。这比传统课堂教学更直接、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以《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教学——“零件轮廓的铣削加工”为例,要求学生会工件加工工艺分析和零件的程序编写。通过亲手仿真操作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识、绘图能力、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和程序编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细致、探究务实的职业精神和技术意识。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训练内容纳入项目课程及生产性实训之中,通过技能训练,经过山东省技能考核网的考核,由山东省技能鉴定中心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就业率达到了95%。

三、积极围绕“学以致用”的理念,编写理论实操一体化教材

教材编写要根据工作岗位,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围绕“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工学结合、项目引导、‘教学做思’一体化”为编写原则,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尽量采用图示、表格、文字等多元表达形式,切忌长篇大论、文字冗长繁杂。应着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校自编教材,开展配套的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目前该专业完成了《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模具零件制造技术》等具有本院特色的企业岗位培训自编教材,实践一条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之路,对形成自己特色的实践环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创建双向考核认证制度,实行考核和教学方法双改革

双证认证制度就是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对接的重要举措,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的必然要求。应将职业认证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站(所),为职业资格认证积极创造条件。

改革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应以岗位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可以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实际教学中,要强化过程考核,可以尝试用职业资格考试取代传统的考试;上岗达标测试取论考试;完成规定项目取代课程的考试。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推行项目管理教学法、行为引导法、激励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等,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五、注重在职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既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拓宽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为了解决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一方面我院每年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到有关院校培训学习,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满足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

六、密切校企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实训基地

为了加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步伐,教学设备方面,我校有两套数控仿真教学软件,高规格的仿真编程室一个、数控系统实验室一个;数控车间有4台数控车床、3台数控铣床,满足学生实习操作的需要。其中我们的数控铣床是浙江大学的科研产品,它能够适用于多种数控系统的操作训练,为学生掌握多种数控系统操作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我们使用最先进的仿真软件,为学生学习各种数控系统的编程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我们的数控系统实验室中有4台先进的数控维修实验平台,它可以通过网络控制,用教师机向学生机发送故障,学生排除故障后,可以在教师机上对学生进行自动评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兴趣、锻炼了学生维修排障能力,又方便了教学。

总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取得成效,关键是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一旦合作后校企双方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措施来保证工学结合的正常进行,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审判程序对公诉工作的影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