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时间:2022-04-09 08:38:27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尽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成为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将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课堂于学生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28-01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自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数学教师们都在积极的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改变数学学习方式,探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含金量。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学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上,要使得教师“教的课堂”逐渐转变为学生“学的课堂“,使教师“教知识”转变为教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从而达到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和笔者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高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总结出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经验,仅供参考:

一、将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是两回事,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与研究毫无关系。研究被认为是专家学者们的“专利”。教师很少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也少有教师能主动的去研究教学,其实这是由很大弊端的。一方而,专家、学者并不是在教学的最前线,没有教师所具有的实践经验,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能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也并不定能为教学创新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最前线,有专家学者所不能及的一手资料以及心得体会,但是却又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没有以研究为依托提高和深化以及其他学科的支撑,就容易在照搬老方法、重复旧经验的怪圈里不能自拔。这种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教师自我能力的提高都是极其不利的,更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而且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理念也在不断的创新,以及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所出现新问题,新挑战都是过去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难以应付的,因此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再毫无创新地把这些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理论研究者与经验实践者,教师即研究者就意味着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改革创新,使学生能达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要以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站在更高的角度以研究告的心态和眼光去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研究体会和实践经验,对自身的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的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启发思维力和提高人的记忆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枯燥的公式、定义以及解题技巧。那么同学们怎么样去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很好的运用解题技巧,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不但要靠教师的教,更要靠学生的“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学习。

学生是否能对高中数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主要在于教师的如何引导,教师应该用学生容易接受、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引入到我们生活中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还可以合理的运用图片、多媒体、模型等教学手段,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数学题、数学原理与与实际的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吸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教师,就应做一个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用字母表示为数字,将文字语言简化为数学符号,这些都体现了数学的简洁之美;几何图形中五角星的对称之美、黄金分割之美、图形的对称和谐之美;推理论证过程的严谨之美等等。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做一个美的发现者,引导学生能在数学美的海洋中自由邀游,一定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提出“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新课标提出的这三种学习方式其实都包含有“学生主动学习”,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现代人才所具备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要求越来越严格,我们那种单纯的只满足知识灌输的教育越来越不合乎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来达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在课堂上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全盘式的讲,填鸭式的满堂灌,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这样只会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难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我们能不能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在新课改要求的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要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能自己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独立的数学理解力和感悟力。

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广泛的应用与整体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一门非常强大的学科。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到知识的由来、认识到数学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及它的使用价值,提高了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还能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浅析英语教学里英文数字教学 下一篇:指导观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