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时间:2022-04-09 07:13:58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进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语文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在农村众多的学生不喜欢语文,甚至讨厌语文,语文成绩也不理想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实提高语文水平的方法很多,平时多积累多阅读都是良策。在此,一个关键的因素摆在了我们面前,那就是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是迈向学好语文的第一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兴趣基石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尊重、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往许多教师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权威,学生面对教师具有胆怯畏惧感,学生因惧怕教师而学习,在当时也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当学生思想日趋成熟,对教师就失去崇敬,学习兴趣逐渐消失。特别是现在的高中学生,思想活跃,见识面广,如师生关系处理不当,造成师生对立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淡化消失,如有的教师说,这些学生对某学科学习兴趣浓厚,而对我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不尽人意,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师生关系处理不当,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即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要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盎然,发放适当,才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

二、精心设计的导语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心向往之”的学习意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导语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而教师更多注意的是己有知识的运用,以“导”激“情”以“导”启“思”。

如在讲授《麦琪的礼物》一文时,以韦唯的名曲《爱的奉献》导入,并提出要求一听完歌曲时谈谈自己对爱的认识。荡气回肠的乐曲既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无形之中又在进行德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且还切合文章的主题:“夫妻双方都去奉献爱,他们就是聪明的麦琪”。要很好的运用一些方法,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更注重的是知识的探究和疏通,体现知识的无穷力量。

三、运用多媒体可增强学习兴趣

运用现代技术已改以往教学中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局面,以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从形式枯燥的学习中跳出来,充分享受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新鲜和丰富,它可以将以往在教学中无法展现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为真切的认识。如我在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时,播放《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情境中,在舒缓的小夜曲中展现剑桥大学,康河的风光,在创设了这种情境之后让学生伴乐朗读,让学生在浪漫的乐曲中一品诗人的情怀,直到下课,学生还陶醉其中,这种教学激发了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到了诗歌带给人的心灵上的抚慰和震撼,多媒体在这节课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课外活动会浓化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广泛地接触事物的现象,进而产生某种认识倾向,萌发兴趣,又能调动其运用各种器官将信息注入大脑取得成倍的效果。语文学科是“大语文”,那么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也就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事实上,语文知识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教学。具体途径有:1、观察,或学生自己留心,或组织参观学习,或是日常生活,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思考,学会观察。2、阅读,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课外有价值的读物,以学生现有的欣赏水平去欣赏,从中得到乐趣。3、记忆积累。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语句或片段用笔记摘录下来,形成自己的《学习辞典》,经常浏览使之变成自己的东西。4、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物都应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分析;能分析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然后写成日记。

五、成功机会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使其自信起来,有助于学生心理的成熟。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原因;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如每天安排5分钟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前活动,引导学生将《一碗阳春面》、《蒲公英》等课文改编成电影剧本,自编自演《皇帝的新装》等课本剧以及引导学生争当“小先生”上台讲课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有了成功体验,变得精神振奋,教师适时给予鼓励,会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学习作家,写一写诗歌,散文等。在班里组办一个小小的刊物,定期发表学生的作品,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是艺术,它是一片知识甘泉流淌的园地是学生训练思维,提高技能的实验。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真正有了学习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去阅读、探索和钻研,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更有活力,更有生机。

总之,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感的诱发剂,是主动学习的驱动力,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兴趣,又能充分利用课外广阔的空间延伸,那么语文教学是一定会令人满意的。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教育理论》辽宁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

[4]《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磨课”促进数学教师发展 下一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