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还会有反串表演吗

时间:2022-04-09 07:00:38

未来还会有反串表演吗

梅兰芳先生创造了中国戏曲表演的高峰,使得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成为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布莱希特并列的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这就是梅兰芳还创造了另一个表演上的高峰――反串表演的高峰,世界上没有第二个艺术家能像梅兰芳那样把一个个女性角色表演得如此惟妙惟肖、美仑美奂,而他自己却是一个铮铮的男子汉,一个面对侵略者的屠刀“蓄胡明志”、宁可与艺术同归于尽也不以艺伺敌的热血男儿。然而今天,当我们纪念这位艺术大师并缅怀他的艺术创造时,却忽然发现当今中国戏曲中能叫得响的男旦越来越少,戏曲学校中愿意继承梅先生“衣钵”饰演旦角的男孩越来越少,行内人士惊呼男旦有断代的危险!这使我们不能不发出这样的疑问: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反串表演是否已走到尽头?未来的舞台上还会有反串表演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问反串表演是如何产生的。一般说由于长期封建思想的统治,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或多或少地形成一种观念,即男女同台表演戏剧特别是女性上台被认为是“有伤风化”的,欧洲在中世纪教会思想的禁锢下,不少国家在某个时期或某段时期都曾有过不准女性上台表演戏剧的禁令;在中国,由于长期受着“男女授受不亲”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及艺术表演中时刻总是要“严男女之大妨”,除了汉、唐这种国力强盛、思想开放的时期允许女性演戏外,在其他国力衰弱、思想禁锢较严的时期,往往都要禁止女性演戏。日本的情况也是这样,日本的国剧――歌舞伎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仅有二十多年时间允许女性上台,其余时间则全部由男性表演。禁止女性演戏或对女性演戏另眼相看的结果便是戏剧舞台上男性反串女性成了“传统习惯”。另一方面,在男性中心社会里,无论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真主或佛祖,还是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人,都只能是“Man”――既是人也是男人,所以戏剧中只能是男性占据中心的地位,戏剧表现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都需要男性来体现,也只能由男性来体现,由女性来扮演男性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戏剧舞台上男反串女比女反串男更普遍的原因。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及艺术中着力展现人体美,因此西方人总是要鲜明地表现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及外形上的第二性征。而中国则不同,在“严男女之大妨”思想统治下,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艺术中,往往要回避男女两性外表上的差异,有时甚至对两性的性征加以贬抑和抹杀,如成熟期妇女有时用束胸的方式以避免其性征引起其他男性的“邪念”,实际上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艺术中,男女两性的差别一般只体现在服装、化妆、发式等方面,在宽大的外衣笼罩下,男女形体上的性别特征也就很难区别了,这就为反串表演在扮相上提供了方便。实际上在中国戏剧的反串表演中,除服装、化妆、发式等方面体现两性差异外,角色在形体上都是中性的。

以上便是产生反串表演的历史及社会的根源,在今天,这种历史早已过去,其社会根源也早已消除,除少数几个信奉伊斯兰教国家外,在中国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再也没有人限制女性演戏或禁止男女同台了。但是,迫使人们不得不用反串表演的社会原因消除以后,反串表演仍然没有消失,这可见反串表演的存在还有其他原因。

我们知道反串表演不但是中国有,几乎在世界上大部分文化中都出现过,古希腊在酒神节的戏剧表演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男扮女或女扮男的表演。实际上人类早在原始时期戏剧刚开始萌芽就有了反串表演,原始时期的反串表演主要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性兴奋,因而这种反串表演往往是裸的夸张性特征。当人类产生了婚姻家庭以后,便以婚姻家庭形式来限制和束缚婚外男女之间的,与此同时,服装也从最初的突出强调性感部位以刺激异性,演变成遮羞的作用并以此对男女两性产生阻隔与屏蔽。于是,当伦理道德及社会习俗进一步形成“男女授受不亲”的状态以后,便在人们心理上造成对异性的陌生感与神秘感,但是人类两性间本来就存在着“异性相吸”的本能,当异性相吸的本能受到限制与制约以后,反而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性冲动,同时人们会将对异性的陌生感、神秘感转化成对异性的好奇心,并强烈希望了解、体验和把握异性,于是,便出现了对异性的模仿,而这种模仿表演就是反串表演。

既然人类是出于了解、体验和把握异性的动机而设身处地地将自己扮演成异性的形象,从而产生了反串表演,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里,人类的婚姻家庭形式仍会存在,伦理道德、社会习俗及服饰的作用仍会造成男女两性间的阻隔与屏蔽,因而人们就仍会产生对异性的了解、体验和把握的冲动,这么一来,反串表演也就不可能完全消失了。这是未来反串表演得以继续存在下去的人类学及心理学的依据。

但是,要完全把握反串表演的未来发展,我们还得通过对未来社会的分析才能从中找到答案。展望反串表演的未来,我们发现未来社会既有利于它发展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它发展的一面。

当今世界上除少数几个伊斯兰国家仍然用宽大的长袍禁锢男女两性的身体之外,具有优美曲线的女性形体及强健有力的男性形体早已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公开的健美追求,因此,要在人们可接受的程度上把一个人“变成”异性的人,一般的服装与化妆已难于瞒过观众了,一旦观众不能认可反串演员的“变身”扮相,自然就无法接受反串表演。当未来社会不再迫使人们不得不进行反串表演时,假如不是出于特殊的需要,如此麻烦的反串表演也就显得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另一方面,未来社会是开放的充满阳刚之气的社会,中国人不断大声疾呼要“寻找中国的男子汉”,对传统的“奶油小生”则嗤之以鼻,在这种追求阳刚之气的社会风尚背景下,越剧等一些剧种中带女性化的女生行表演也就较难引起现代人的普遍共鸣,同样,热衷于用“娘娘腔”扮演女性的男子是否能受到普遍的赞赏也很值得怀疑。所以在未来,一旦迫使人们不得不采取反串表演的社会因素消除以后,反串表演也就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盛行了。

但这并不等于说反串表演已走到尽头,由于未来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自由展现自己的形象以至自由选择社会性别形象的社会,既然人类的性别形象本来就是十分丰富多彩的,那么在未来每个人就更可以自由地扮演任何一种社会性别形象,假如一个人对于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异性角色尚有顾虑的话,那么,在艺术表演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反串另一种性别也就可以毫无顾虑了。就像当今健美运动中有一些女性练出一身比男性更加强劲有力的肌肉,就像当今有些男性愿意做一个温柔贤慧的“贤夫良父”一样,人们也完全有理由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爱好从事反串表演,社会也将为人们能自由地展现人的多姿多彩的风格美提供更多的机会,实际上京剧自从1913年出现第一个女小花脸宋凤云之后,至今已出现过不少很有影响的女花脸、女武或女生角,最近台湾还出了个具有相当水平的女花脸,这说明在开放的社会中,只要人们把反串看成只是某种艺术表演手段,就像演员扮演一个与自己性格反差比较大的角色一样平常,那么,反串就仍然会继续出现在表演舞台上。

总之,笔者以为:尽管由梅兰芳及他那一时代人共同创造的反串表演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中国以及世界的戏剧舞台上再也不可能出现那种普遍的、人们司空见惯的反串表演。但反串表演却不会轻易退出人类历史舞台。不仅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人们仍会看到不同形式的反串表演,或许在某个时期也还会掀起一两个小小的反串表演的高潮,但那不过是一种回光返照罢了。■

上一篇:秦腔板胡的演奏技能 下一篇:“叙述”与“展示”的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