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气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2 13:06:50

未来气象科普工作计划

未来气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气象防雷 科普宣传 问题 策略

随着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也较之前有了明显增强,因此对于气象的了解有了更高的标准。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都愈发认识到气象防雷问题的重要性,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力度,这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开展以及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象科普的必要性

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社会公民所需要一项基本素养,对于公民社会群体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1.有效提升社会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

现在,地球气候恶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多关注的焦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为长期遭受的破坏,正频临危险的边缘。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球性质的环境问题,气象与我们日常生活体现出愈发紧密的关联作用。今年来气候灾害事故为社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这无疑给人们敲响了预示警钟,人们开始对气候的变化情况给予越来越多的注重,并自愿的投入到气象改善及预防的活动中来。通过气象科普的开展,对于社会公民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的作用。

2.为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提供基础

打造发展符合我国社会特色的气象事业最关键的就是要提升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质量。可以说在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根本原则就是坚持“为大众服务,造福社会”的理念。当社会的进步对于气象服务有了全新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在之前服务理念上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与改进,增加了对气象服务公共性、安全性以及资源性的强调,从这里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发展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往我们所说的公共气象服务就只是局限于未来天气情况的提醒与播报。不过当前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也极大的推动了气象事业的前行,人们对于气象相关知识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二、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开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科普宣传渠道较为单一

现在,在气象防雷宣传开展的过程中,通常都是采取集中化的形式。另外在加上一些简单的宣传渠道,这样以来导致气象防雷科普宣传较为单一,在创新问题上存在一定的欠缺。这样往往无法有效的抓住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所取得的宣传效果也就不够理想,所以必须要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化扩展。

2.宣传思想理念缺乏创新性

从现在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所采取的方式往往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宣传方法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明显不足。在进行科普宣传的时候,首先有气象部门设计相关的知识框架,之后再实施宣传指导。不过该指导思想在原则上较为陈旧,很明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与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往往无法取得可观的科普宣传成效。

3.宣传内容重点不够明确

当气象部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气象常识的科普,更主要的是要针对各个地区群众进行相关的知识传播,使传播内容重点给加的明确。比如说对于那些夏季雷雨频发地区的公众,就应该加大对雷雨天气相关知识的科普,以及传授公众正确的防雷措施,从而将雷雨天气所造成的社会损失降到最低。

4.专业人才资源有所欠缺

从现有的气象部门人力组成架构来看,能够有效承担起气象宣传任务的专业人才存在明显欠缺。一般而言,在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中,能够担负其宣传职责的专业人才都有其他的科研工作要开展,宣传往往只是作为兼职,这对于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有效开展及影响力的进一步深化造成一定的限制。

三、加大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力度的相关策略

1.实现科普知识内容及方式的多样化

科普工作重要的科学知识内容,首先要让人民群众了解雷暴灾害的发生及危害。雷暴对人们生活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家电安全,所以预防感应雷显得非常重要。气象部门应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宣传。增强人们对于雷电灾害的防御认识,将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2.开发防雷科普新渠道

气象科普工作应该和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结合,提高科普工作的全局性,实施具有计划性的整体策划,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对科普手段及其效益的调查和研究。注重科普内容的实效性和适用性,提高科普工作的科技含量,结合本地的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制定贴近人民群众和社会需求的科普工作计划。

3.将科普范围扩展到更大的领域

将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中心逐渐的转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信息传播较为闭塞的地区。针对那些气象灾害事故较容易发生的地方要投入充分的关注力度。通过宣传使当地人们对雷电灾害有更加清晰的概念,深化对于雷电危害的防御认知,同时传授他们雷电灾害发生时正确的应对方式。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气象科普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性问题。如何在当前实现气象科学知识的有效科普成为社会性的热点问题。在进行气象科普宣传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借助过去所累积的经验,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际的工作需求及具体情况,在摸索中中前行,发现更多适合气象科普的全新渠道,并最终确保气象科普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云荣.气象科普社会化若干问题的研究.江苏公众科技网,2010

上一篇:学校社科普及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农村学校科普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