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湟水河 殷殷故乡情

时间:2022-05-08 12:53:58

最近,在兰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西宁市秦剧团推出了由王景珊编剧、刘鹏执导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湟水情》。该剧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魅力,展现社会的变革,展现人性的善良,展现生活的美好,同时也揭示出西部人在西部大开发的宏伟事业中,奋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共建美好家园的高尚情怀。它是一部以情动人的秦腔现代戏剧作,更是一曲西部开发的赞歌。

这出戏之所以如此感人,观剧之后我想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视角新、人物新,使剧作耳目一新。

《湟水情》是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描写了处于社会变迁时期一群普通人的命运和生活。剧作者没有以社会变革的表象作为切入点,却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群小人物着眼,用朴实、细腻的手法刻画出他们情感和心灵的碰撞、思想矛盾的纠葛与冲突,以人物内心情感的流动去捕捉因生活的变化而引起的情感的变化,以及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终定位。

如果说这新颖的视角吸引了观众的视线,那么颇有新意的剧中人物的塑造更是赢得了观众的心。绿叶、田东、大宝和阿琪,这群喝着湟水河的水长大的河湟儿女,虽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活态度,但他们共建美好家园的理想与信念却是一致的。绿叶善良、传统,于穿越喧嚣的散淡宁静之中,又有一种满怀激情的憧憬和坚毅;田东大胆、自信,为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而悖于亲情,尔后魂牵梦绕的故乡情、骨肉情又让其心灵回归;大宝朴实、忠厚,为人处世豁达、诚恳,集传统美德与道义于一身,而又不乏难言的苦恼与尴尬;至于阿琪更不是其他“克隆”版的歌女,或妖冶或浅薄,而是一个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见解,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歌女形象。虽然她是个不光彩地插入他人家庭的“第三者”,却不使观众心生厌恶,细节之处倒显其可爱。剧作者精心塑造的这组个性迥异的众生像,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着普通人的理想追求,甚至有着普通人的性格缺陷,不但让观众感受到了人物的真实可信、亲切自然,而且也渗透出剧作者对历史变革时期人物生活的深度思考和真挚感受。

――结构精巧,情真意切,剧作以情动人。

整出戏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并且显露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戏剧效果。第一场中剧作者设计的“三丢”,即“离妻”、“别母”、“弃子”的情节,编织起了整出戏的“结”,使剧情迅速展开,戏剧悬念得以设置。这个“结”编织得很紧凑,是全剧的画龙点睛之笔,引领观众进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然而,随着场次的推移,“遇(前)妻”、“寻母”、“认子”的情节设置,又把开场编织的“结”巧妙地一层层解开,使观众领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这一切正如剧作者所说:“这些情节的设置,只是想以小人物的戏剧冲突,来反映改革开放中全社会走过的坎坷历程以及所付出的诸多代价”。这些看似离奇的情节却又符合生活的真实,让观众爱看、耐看,迎合了国人的欣赏习惯,取得了较好的剧场效果。

精巧的结构构筑了这出戏的框架,而浓得化不开的“情”字成为这出戏的血肉。全剧错综交织的母子情、夫妻情、父女情、公德情这些人情、世情一起汇入家乡情、故乡情的主流,使情贯穿全剧,催人泪下,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就此我不得不佩服剧作者,他能让故事象条河,蜿蜒曲折,能让情感象鼓满了风的帆船,载着观众走过急流,越过险滩,驶向故事的尽端。

――秦声依旧,新韵吐香,共谱河湟曲。

对于音乐我是个外行,但《湟水情》那清新、自然、和谐、统一,而又被作曲家打磨得如此精致的戏曲音乐,让我感到了惊奇,我不仅用耳朵去倾听,而且也用心灵去感受。我从中体味到作曲家追求的是一种“既是新朋初见,又是旧友相逢”的艺术创作境界。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湟水情》的音乐创作首先是曲作者对秦腔传统板式的继承与创新,主旋律音乐的设计,保留了秦腔原有的特色,只是在声腔处理和唱法上强调出新意,让观众有种“旧友相逢”的相知感。而青海本土“花儿”音乐元素的吸收和歌剧音乐手法的运用,点缀其间,丰富了该剧音乐的色彩,增强了时代感和地域特色。如主人公绿叶的一段唱腔,将歌剧美声的花腔糅入秦腔唱段,自然、贴切,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像这样的精彩乐章,在剧中比比皆是,相信你在听过之后,会和我一样产生一种“新朋初会”的惊喜吧!

整个乐队的编配在民乐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管弦乐,大提琴的低声吟唱,铜管的嘹亮高歌,与板胡、扬琴相呼应,不仅使整场音乐具有了磅礴的气势,也显得音乐富有层次,错落而有致。

另外,演员表演的到位,舞美的简洁,也为此剧增色不少。人常说“好事多磨”,同样好戏也需多磨,愿这出《湟水情》在西宁市秦剧团全体演职员的精心打磨之下愈发光彩夺目。■

上一篇:长歌当哭悼肖炳 下一篇:秦腔音乐板式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