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4-09 12:54:34

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 要: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学生特点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对我国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思考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各类高职院校都得到了长足进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率稳居前列。但从学生跟踪调查来看,学生的就业稳定率却呈下降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研究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高职学生特点

我对内蒙古交通职业学院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入学成绩进行了统计汇总,结果发现高职高专生源的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同时成绩差异性比较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甚至相差150分左右。从报考志愿的录取率来看,每个专业报考人数分布不成比例,有的专业全为第一志愿录取,有的专业60%~80%为调剂录取,从全院总体情况来看,有20%~40%为调剂录取考生。同时,我又对全为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20%~30%的学生对专业有一定的了解,非常感兴趣;20%~30%对专业并不了解,完全依靠家长的意愿报考;50%的学生是通过社会用人需求而选择的专业,只是为了将来好就业,并没有兴趣可言。

二、企业用人需求特点

我对中交集团、中铁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调查发现,随着国家总体规划和行业发展需要,每年需要大量的高职人才,且待遇丰厚。但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专业知识硬,动手能力强

企业当前紧缺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传统意义的能工巧匠。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更需要理论与实践双重的人才,以适应企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2.综合素质高,心理素质好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唯一的、持久的竞争力将来源于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因此除了要求毕业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

3.职业道德高,能吃苦耐劳

现代企业需要的是有高度职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强的专门技术人才,并且这些人服务于生产与管理的第一线,是最基础的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因此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与企业同成长、共命运,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踏踏实实地从基层做起。

三、我国高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的指导下,各个院校纷纷进行改革,以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过分强调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过分强调理论—实践的比例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实践动手能力,往往压缩理论课程,甚至对一些课程进行删减,学生没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必将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间接导致人才培养方向发生改变,使之向传统技术型方向发展,这并非企业所要求的高素质职业型人才。

2.急于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出现,在没有对专业特点、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就会得到大家的盲目追捧,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效仿。未能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结果往往只能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地追求形式和结果。

3.课程整合存在一定的误区

课程整合是指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学科,融入课程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能看到课程整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在执行过程中,我们的确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例如,老师对概念认识不清、整合的目的不明确、主次不分,这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兴趣爱好。在对学生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缺乏专业兴趣,导致为了毕业而学习,即使走向就业岗位,出现“跳槽”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加之“90后”即将迎来就业的高峰期,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比“80”后欠缺得更多。另外随着行业发展规划的改变,入学时的紧缺行业到毕业时已经趋于饱和,如何培养多元化就业及就业稳定性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1.建立校企合作,发展订单式培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职业型人才,而不是为了搞科研,教学中的先进理念来源于企业。而企业需要的是适合本企业长远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企业文化及理念,促进学生的敬业、乐业、团队协作的素养,增强综合素质,可以大大降低将来的跳槽率。企业的先进方法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基础资料,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双赢。

2.淡化专业强化课程,发展学生兴趣

同一专业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也各不相同,我们能否在教学方面发挥学生的这些优势。比如,(1)学生对某门课程感兴趣,我们是否应该发展学生这方面的特点,然后引导其对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最终达到对专业的认可。

(2)借鉴本科院校的双学位方法,试探让高职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学习,成绩合格则颁发结业证书。这样既满足了个人兴趣又为将来行业发展过盛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

3.重视选修课的建设

在部分院校,对选修课不够重视,开设比较随意,考核不够严格,基本采取开卷考试,结果导致学生为了完成应有学分而被动选择。其实,高职高专开设选修课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创广阔的天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健全选修课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开设方式、考核方式等。

总之,正确理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企业需求制订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课程进行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义,牛全峰,唐燕妮,等.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郝红梅,.探讨高职高专院校面向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经济研究导刊,2011(18).

[3]邬大光.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网络课程.2011(10)http:///MyCourse/Process?course_id=123&courseware_id=1128.

(作者单位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打造概念原理教学的交响乐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有效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