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时间:2022-04-08 10:39:59

韩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摘要:本文以韩国的《朝鲜日报》为个案,通过对该报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两个时间段内,以中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626篇文章的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报道形式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朝鲜日报》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中韩交流年”(2007年)与“奥运年”(2008年)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家形象 中国 韩国《朝鲜日报》

序言

中韩两国于1992年建交后,无论在政治、经贸还是文化关系上都有了很大发展。2003年,两国关系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种背景的推动下,中韩两国大众媒体如何报道各自的国家形象,引导本国民众正确看待中韩关系,对于中韩双方都显得至关重要。研究韩国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有助于消除双方的误解,增进相互了解,更有助于两国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传播。

2007年是中韩两国“交流年”,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对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两年韩国媒体在传播中国国家形象方面体现得更为广泛深入。本文以韩国的《朝鲜日报》为个案,对该报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两个时间段内,以中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626篇文章进行分析,研究《朝鲜日报》如何向其国民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

研究方法

选择《朝鲜日报》是因为目前它是韩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发行量大,覆盖范围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韩交流年”和中国“奥运年”都是标志性的事件,因此,韩国报纸中涉及中国的报道比重大幅增加。在《朝鲜日报》的网络版(www.省略)中,以“中国”为关键词,检索了2007年和2008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涉华文章,共917篇,通过人工分析,删除与中国报道主题相关性低的文章,最后确定为626篇文章。本文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内容分类,取正面、中性和负面三种报道倾向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区分报道倾向的主要依据是看新闻报道的用词和内容,赞扬中国政府的有关政策与做法的报道属于正面报道;批评中国政府或可能对受众在中国形象的认识上造成明显障碍、曲解或误解的,以及有可能对中国形象引起反向联想的报道,归入负面报道范畴;其他客观且略带褒贬色彩的事实陈述均被列入中性报道。

结果分析

(一)整体报道特点

对中国报道远高于发达国家。本文就《朝鲜日报》在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同期对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6个国家的报道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从报道量来看,《朝鲜日报》对中国的整体报道远远高于美国、日本等5个国家。美国作为世界强国,在现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也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大国,这两个国家都与韩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朝鲜日报》涉华文章的数量却最多,这从一个方面表明,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中韩关系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两国民间的友好交流。

涉及社会和经济类的报道最多。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朝鲜日报》以中国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报道主题如表2所示。在这期间,《朝鲜日报》以中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文章,社会类报道最多,占对中国报道文章总数的35.6%;其次是经济类报道,占32.4%;文化类报道相对较少,只占13.6%。从数量上来讲,在这个时间段内,《朝鲜日报》对中国的报道主要以社会和经济类为主,对政治和文化类的报道数量相对较少。

以中性报道为主,正负面报道比较均衡。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朝鲜日报》关于中国的报道倾向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报道以中性报道为主,占报道总数的59.4%;其次是正面报道,占20.5%,负面报道与此相差不大。整体而言,媒体对中国的印象比较友好,中性及正面报道占79.9%,这与近年来中韩关系的改善和加强是分不开的。

政治类评论性文章最多,文化类消息最多。将报道主题与报道形式进行交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报道主题与报道形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联系的,即不同报道主题的文章在形式的分布上有显著的差异。

《朝鲜日报》对中国报道的评论性文章共192篇,政治类的评论性文章在整个主题中占的比例最高,占36.5%,其他主题的比例相差不多。而文化类消息最多,占43.5%。从报道数量上看虽然不如经济和社会类,但是评论性文章和消息类文章所占比例较大,说明韩国对中国的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动态十分关注。总体来说,韩国媒体对中国在各个方面的报道比较全面,客观性的报道占主流。

(二)“中韩交流年”与“奥运年”的比较

2008年为“奥运年”,以中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文章有319篇,2007年为“中韩交流年”,以此为报道内容的文章有307篇,虽然《朝鲜日报》在同一时间段对中国的报道数量变化不大,但在报道内容上却有所变化。

政治文化类报道有所增加,经济类报道相对减少。从表5中可以看出,相对于“中韩交流年”,韩国媒体在“奥运年”对报道中国的主题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经济类报道比例相对降低,而文化和政治类报道明显增加,社会类报道所占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文化方面报道力度的加大,是由于迎接“奥运”,中韩双方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大量的文化交流活动,进而媒体加大了对中国文化的介绍。政治类报道的增加是因为李明博政府与中国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媒体对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负面报道比例增加。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朝鲜日报》以中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报道倾向结构变化如表6所示。

韩国媒体在“奥运年”对中国的报道倾向有一定变化,正面报道比例略有升高,中性报道比例略有降低,而负面报道的比例有些增加。笔者认为,负面报道的增加可以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来解释,国内主要是事件和自然灾害,国外主要是围绕奥运火炬传递世界各国对中国进行的负面报道。比例没有明显的变化,应该说对中国形象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必须指出韩国媒体(《朝鲜日报》)报道对中国国家的干涉。比如对和新疆等领土的报道中出现“原来是独立国家,中国政府1950年占领了”、“为了防止新疆的独立示威,中国政府以恐怖活动的名义镇压”等描述。其结果是,韩国公众不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中韩两国共同利益增多、交流频繁,但韩国媒体对华报道的价值标准没有变化。这与因两国政治体制不同而决定的韩国媒体(以《朝鲜日报》为例)本身的价值取向有着密切关系。

经济和文化类呈正面倾向,社会和政治类呈负面倾向。将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报道主题与报道倾向交互分析后进行比较,结果如表7所示。从表7中可以看出,2007年4个报道主题中,经济类(占主题的25.7%)呈正面倾向,社会类呈负面倾向(占28.8%);而2008年文化类(占主题的33.3%)呈正面倾向,社会和政治类(占主题的26.8%和26.2%)呈负面倾向。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迅猛,股票市场空前繁荣,世界对中国经济市场的期待感倍增。中国与韩国是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韩国期待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给韩国国内不安的经济市场带来一些活力,这些因素也反映在2007年《朝鲜日报》的报道上。而步入2008年,中国经济的不安状况使《朝鲜日报》的正面报道不再一味眷顾经济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为了宣传奥运会,《朝鲜日报》不惜版面和篇幅大量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旅游胜地以及处于领先地位的体育项目等。文化类正面报道的增多也说明,韩国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的国家,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认同感。

2007年的负面报道中社会类比例最高,占整个主题的28.8%。数据表明韩国对中国社会的固有“偏见”还是存在的,这与西方媒体报道的影响和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不无关系。2008年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负面报道还是主要集中在社会类和政治类主题上。2007年12月李明博作为大国家党的候选人当选总统并于2008年开始执政,大国家党是倾向保守,强调与美国的关系,主张加强韩美同盟关系的党派。可以说该政府的对外政策变化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韩国言论对中国报道的倾向性。

(三)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印象

经济上逐渐崛起的“超级大国”。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报道中,《朝鲜日报》大篇幅关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共626篇的报道中203篇是关于中国经济的报道,占总报道比重的32.4%。其中,中国股市行情、房地产、国内经济走势以及汽车行业等领域备受关注。《朝鲜日报》对中国经济的报道饱含热情和信心。“增长”、“经济强国”和“又大又强”成为定义中国经济的中心词,“最大的”、“强大的”等修饰词经常见诸报端。报道题目上更是出现了《202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大大超过美国》、《中国,给美国讲授经济》、《再生能量大国的梦》,还有“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孤立,中国已经走向经济强国的地位,经济迅猛增长”等句子。中国被热情洋溢地描绘为一个快速增长、前景广阔的经济强国。

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大国。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朝鲜日报》对中国的主要报道议题集中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韩关系、海南博鳌论坛、事件、世界反中示威、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等方面。中国政府的反腐行动、两会盛况、政府和领导人的形象得到了正面的肯定;对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政府的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出现了“中国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等词语。此外,对中韩两国之间的交往也给予了积极评价,报道中频繁出现中韩之间“达到全新的互信水平”、“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等正面说法;同时,中国在推动解决北朝鲜核问题上的外交努力也得到了正面的评价。负面报道则主要集中在事件以及围绕奥运中国政府采取的一些政策和外交礼节等方面,出现了“傲慢的中国人”等词语。

《朝鲜日报》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关于中国的政治类报道勾画出了一个政治大国形象,对内打击腐败、倾听民众心声,对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解决朝核问题、重视发展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在国际关系上,中韩关系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内政外交上,均展示了一个政治大国的形象。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国。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朝鲜日报》有关中国文化类主题的文章非常多样,涉及美术、体育、饮食、电影、出版等各领域。进一步分析文化类报道的内容发现:议题主要集中在奥运及相关活动、中国的国宝展、中国足球的恐韩症、中韩文化交流等。其中对中国美术、中国乒乓球水平、饮食文化以及出版等领域的发展状况给予了正面报道,出现了“出版大国中国”、“世界乒乓球――又是中国的盛会”等赞誉之词。整体而言,韩国媒介对中国文化类报道较多,报道围绕着中国的文学艺术动态、文化产业动态、中韩文化交流等方面,体育动态也有一定的报道量。总体勾画出了一个注重开展文化交流、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极发展各种文化产业、尊重本国文化遗产的文化大国形象。

社会发展不均匀的国家。《朝鲜日报》关于中国的社会类新闻报道最多,共223篇,占到总报道比重的35.6%,报道以负面报道和中性报道为主(为节约篇幅,此处数据略)。整体而言,《朝鲜日报》的社会类报道数量较多,报道角度比较宽,主题涉及犯罪、灾难、服务行业行情等。在灾难事件上,报道语调比较平和,大部分为中性报道,尽管如此,韩国媒介展示出的中国仍然是社会治安较差、言论控制严、灾难较多、伪造状况较多(证件、药等)的国家形象。《造假的天国――中国》、《脏乱的中国》、《狠抓言论控制的中国》、《奥运会和人权――过度的集体主义导致人权问题》频繁出现在《朝鲜日报》对中国报道的标题中。关于社会问题的报道带有一定的负面倾向,必然会造成中国在国际传播体系中的负面影响。

结论及建议

中韩建交后两国一直努力增进相互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双方相互了解,是两国持续增进友谊的首要因素。各自的国家形象在促进双方关系中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本研究围绕2007年“中韩交流年”和2008年“奥运年”,韩国媒体中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分析。基本结论简要综合如下:

《朝鲜日报》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方面关注集中。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社会的各种变化引起各国媒体的关注。《朝鲜日报》所报道的中国国家形象主要是:经济上逐渐崛起的超级大国、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大国、以古老的文化历史及文化交流为主的文化大国、社会秩序还是比较落后的国家等。从报道倾向来看,以中性报道为主,正面和负面报道比较均衡。对负面消息,总体来说韩国媒体处理得比较低调。可以说,韩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是比较全面的。

“奥运年”对韩国(以《朝鲜日报》为例)媒体的报道有明显影响,整体报道量增加,文化类、政治类报道比例上升。2007年4个报道主题中,经济类呈正面倾向,社会类呈负面倾向;而2008年文化类呈正面倾向,社会和政治类呈负面倾向。结果说明:虽然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增加了,但是评价褒贬不一。从2007年和2008年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报道量虽然增加了,然而负面报道也增加了。这些负面报道中部分涉及有关中国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内容,媒体以此为卖点,吸引受众,造成了对中国形象的某种歪曲。所以,近年来虽然中韩共同利益增多、交流频繁,但是韩国媒体对华报道的价值标准没有变化。

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大众媒体,传播过程就是在公众心目中“投影”国家形象的过程;另一方面,公众舆论是映照国家形象的一面镜子,一个求健康、积极向上的国家,善于透过这面镜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瑕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修正自己的形象。随着中韩两国关系的增进和全球的影响,媒体对双方国家的关注程度会持续增加,但是要时刻注意大众媒体负面报道可能带来的影响,中国要有意识系统地管理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朴相俊等:《韩国航空经营学会》,第6卷,2008年3月。

2.柯惠新、郑春丽、吴彦:《中国媒体中的俄罗斯国家形象――以对〈中国青年报〉的内容分析为例》,《现代传播》,2007(5)。

3.www.省略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编校:董方晓

上一篇:精心策划 巧用方法 下一篇:巧用图片助力国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