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改革

时间:2022-04-08 03:34:26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改革

人才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可以为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素质教育理念产生并得到推广。素质教育是在重视学生技能和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思想道德、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和培养,追求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的各种素质教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并极大提高了人才质量,成为各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同时也改变着高校学生教育的背景或环境。我国积极推行的包括素质教育在内的教育体制改革等,形成了高校教育新形势,对高校传统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及教育体制改革的双重背景下,一些高校充分认识到推行素质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收获,但很多高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实践还不够深入彻底。一方面,很多高校教育理念仍未彻底转变,片面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在学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个性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上十分薄弱,使推行的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多数高校采用的学生素质教育模式单一,教学手段或方式落后。很多高校推行的学生素质教育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环节为辅,且在利用互联网等先进媒介改善教学方式上不到位。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全面深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彰显,老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发挥,导致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更不利于其创新精神等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二、新形势下改革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对策

第一,打破传统教育观念,更加重视素质教育。高校应当积极、主动地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和观念的限制,学习和深入了解素质教育理念及其内涵,充分树立起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在继续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重视和教育力度,并在各项教育活动和实践中贯彻和落实学生素质教育理念。

第二,完善高校课程设置,促进素质教育模式改革。高校推行素质教育模式改革应当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因此,高校应当在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保障教育课程的设置满足学生自身发展、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增强课程的适用性,并在注重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及实践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并适当增加对该方面教育的比重,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模式的改革,高校应当适当改变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在实行以分数等量化方式以及以最终期末考试成绩等为主的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应当将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纳入考核及评价之中,融汇使用阶段性和终结性评价、定量和定性评价等来评价学生学习及教育质量,增强素质教育效果。

第三,加强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素质教育方式。一方面,高校推行素质教育时,应当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吸收当前比较先进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环节、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学习、学生素质的培养等融合,运用项目教学法,通过在不同专业知识的分类基础上成立不同的专项专业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们进行研究和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添加更多专业以及相关案例,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并给予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还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法,有目的地创设与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和学习,这样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查阅教材等相关资料,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在各种灵活教育方式下,既完成了专业知识教育,又增强了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素质教育及其改革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人员。高校教师们应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树立促进学生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意识,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特点等进行因人制宜的素质教育。鼓励教师们进行素质教育模式的革新探索,不断增加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保持其活力。同时,应当建立健全高校相关的激励约束以及薪酬制度,提高教师们进行素质教育模式探索的积极性。

作者:洪卫烈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上一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调查分析 下一篇:农林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