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看课程设置改革

时间:2022-10-26 04:54:55

从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看课程设置改革

摘 要 现在高等教育的很多课程学生不愿意学,费尽心机逃课的现象很普遍,针对高校的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查分析提出了改革方案,认为应根据学生情况和社会情况进行调整。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逃课 高等教育 课程设置 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Curriculum Reform from College

Students' Skipping Classes Phenomenon

YUAN Xianghong

(Inner Mongolia Police Professional College,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1)

Abstract Now many courses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do not want to learn, skipping is widespread, for scheming for college curriculum is not very reasonable in this issue, the author based o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investigation, proposed a reform program that should be based on student conditions and social circumstances.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imperative, hoping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concerned department.

Key words skipping classes;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scheme

现在高等教育的很多课程学生不愿意学,费尽心机逃课的现象很普遍,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粗略统计数字显示:在大学校园里,专业课的逃课率为20%,基础课的逃课率为25%,而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的学生到课率仅为50%。

大学生逃课到底去了哪里呢?调查结果显示:47%的学生在图书馆自习,20%的在外兼职,16%的在上网,11%的在忙着找工作,而真正因为贪玩贪睡逃课的仅仅为6%。在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中,教科书内容陈旧、课堂没有吸引力、学生缺少学习动力、课时安排不合理是4大主要原因。

课程安排不合理是学生逃课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高校的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这一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查分析提出了以下改革方案:

对于专科生来说,应该偏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对于本科生来说,应该偏重于对学生的知识的培养。所以大学在设置课程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有所侧重,不能只一味学习著名高校的设置课程方法,应考虑学生主体,课程不受学生欢迎本身就是课程设置落后的问题。大学应该引导老师转型,积极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了解学生的需求及社会的需求,问题的关键在于修订学科专业目录的时候,必须科学、慎重对待。应多方征求意见,不能总是沿袭旧的设置方式,课程设置也不能单凭某个学生的喜好来决定,应根据学生情况和社会情况进行调整。

应调整大学的四年课程设置安排。很多大学大一课程较少,学生闲暇时间多,学生虽然有了参加学校活动的机会,但因高中阶段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的学习模式与大学阶段在学习上突然失去支撑点和新目标的断链式衔接方式,使学生刚进入大学突然失去目标,比较盲目,又因自主学习能力弱,缺少学习动力,学习开始松懈,有些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小说、游戏,有些学生沉迷于学生活动、社团活动,有些学生无心学习,想学习也不知怎么学。因此大一上半年安排课程应多一些,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与高中理念相衔接,除了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课还应安排学习指导、就业培训等讲座,使学生尽快找到学习方向。大四安排的课程应尽量调整到大三以前的课时安排中,安排的课程应改为毕业论文写作、实习、就业指导等课程,避免到了大三、大四,学生开始实习或找工作,还要为没修满的学分发愁。其中毕业论文应安排课时,很多高校的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学期的末尾,结果学生忙于考研或找工作以至于论文质量并不高,甚至抄袭一篇了事,学校对本科生的论文质量也并不重视。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就业的机会,应设置就业指导等课程,使学生从学习到就业的转折阶段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很多招聘企业要看的是能力,不是成绩单。

毕业实习应安排在每学年的课程计划中,单独安排课时,免得很多学生选择逃课去企业实习。大学实习阶段通常安排在大四毕业阶段,而此时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在忙于找工作和考研,结果实是流于形式。实习单位和学校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草率打分了事,最后没有得到实践机会的还是学生。

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学校应开设更多的与时代融合的专业课程,如法律,音乐,服饰,舞蹈等课程,课程设置应多样化、人文化、职业化。目前很多高校片面追求学科知识深度和难度,忽视广度和趣味性,重理论,轻实践,加重了课业负担,与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联系不大甚至脱钩,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扼杀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而且很多高校课程设置比较落后,教师很难把新知识教给学生。传统的单一的僵化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地发展,也不利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很多高校除普通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本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外,公共选修课很多,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但因设置学分制,选修课课程已经设置好,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的空间并不大,其实与必修课无异,有不少学生只是为了修学分而上选修课,他们选课的标尺只是看课程考试的难易程度和教师点名的频率。很多选修课到课率并不高,教师也就缺乏授课热情,讲课的质量一般。因此应设置全校选修课时间,避免与必修课冲突,并扩大选修课内容,不应划分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爱好自选任何专业的课程。学校可以把选修课改成讲座的形式,不能把没有教师作为借口,可以让现有教师报送讲座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大一的时候尽可能地选修各种课程,以弥补学生在大三、大四选修课很多的状况。

安排学业指导课程。在大学里,“上课没什么用,临到考试随便看看书就能考过去”的观点和“课堂上的东西对以后找工作有帮助吗?”的疑问是普遍存在的。甚至老师也觉得就业难而给学生开绿灯,考试划范围,上不上课无所谓,上课学不学习也无所谓,总是认为大学是半个社会,学生应有自主学习能力,但实际上学生因为没有正确的指导而处于急躁的状态,无心学习,或者只学英语、普通话等与毕业证挂钩的知识,或者忙于培训考证,或者只学公务员考试课程,或者只学考研究生的课程,使专业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甚至大学毕业感觉什么也没学到,尤其是文科专业的学生。因此应安排学业指导课程,使学生能把握大学的培养目标和自己的学业目标。

实验实训课程应单独安排。大学实验实训课程大多安排在基础课程中,但因教学条件的限制多数流于形式。教师虽然设计了实验实训教学大纲,但实际操作时因后勤无法保障实验实训基地或设备,或与其他专业使用实验实训基地或设备情况冲突,因此只好取消。比较实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应加大实验实训课时,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多是讲述理论知识,对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涉及较少的情况。如果课程与实践脱离,学起来也提不起精神,学习很被动。专业理论课应与实践课交叉上,否则在理论课上听得索然无味,到了实践课上又茫然不知所措。使理论课和实训课形成两张皮,学生很难消化在理论课上学的东西。如果完全按照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去实践,是万万“行”不通的。尤其对于与实践结合得很紧的专业。大学教育应多层次培养人才,只注重理论,轻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必然导致高分低能,过于轻理论,也将影响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根顺,饶慧.论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发展研究,1995(5).

[2] 杨浩文,高中兴.论高校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滨州师专学报,2000(1).

[3] 安春元.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新尝试.中国高教研究,2004(5).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考前培训体系构建分析 下一篇:加强自学考试“专接本”教学质量管理的几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