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及探讨两种造影导管对脑血管造影的影响

时间:2022-04-07 06:09:02

分析及探讨两种造影导管对脑血管造影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造影导管的物理特性及对脑血管造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行常规股脑血管造影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及操作记录,分析比较使用两种不同造影导管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选取合适病例,记录并分析不同导管超选右椎动脉在操作时间上的差异性;通过相关实验,测量并比对两种导管的物理特性,总结操作经验。 结果:共有276例符合条件的造影记录被找到并分析,其中使用CORDIS导管造影148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例,出现较明显血管痉挛18例,使用泰尔茂导管造影128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出现较明显血管痉挛7例。选取近期30例年龄50岁以下患者造影,使用CORDIS导管15人超选右椎的平均时间是(52.74±8.65)秒,使用泰尔茂导管15例超选右椎的平均时间为(51.80±9.17)秒。相关实验表明,CORDIS导管整体较硬,扭力传递性好,头端顺应性稍差;泰尔莫导管与之相反,整体偏软,扭力传递性较差,头端顺应性较好。两种导管在临床应用中相关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造影时,由于造影导管物理特性的不同,使得CORDIS导管操控性较好,但诱发血管痉挛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可能性相对更大,泰尔茂导管则与之相反。了解各种导管的特性,根据患者年龄及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导管有助于缩短造影时间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造影导管,并发症

随着无创血管影像诊断技术如CT血管成像[1]、磁共振血管成像[2]以及超声等的发展[3],其对脑血管病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已接近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虽然DSA存在有创性的缺点,但因其优越的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DSA仍是目前判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所以在临床中得以广泛的运用[4]。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核心是导管在血管内的操作,导管的物理特性直接影响造影操作的时长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5]。本研究比对了两种常用的造影导管物理特性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造影过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1.1 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科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行DSA检查的患者中,明确记录造影中仅使用CORDIS或泰尔茂的5F单弯造影导管的共有276例,其中男性167例,女性109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为(66.25±9.81)岁。

1.1.2 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行DSA检查的患者中,选取年龄50岁以下生命体征平稳且配合度较好患者共30例,随机平分为2组。一组使用CORDIS导管,一组使用泰尔茂导管,均为5F单弯造影导管。

1.2 手术方法

所以造影操作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单独或为主完成,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利用置换导丝置入5F导管鞘。在0.035英寸导丝导引下顺导管鞘置入5F造影管依次插管至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开口处造影。术毕拔除造影导管及导管鞘,压迫右股动脉穿刺点15分钟无出血,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

1.3 评价指标

根据影像学治疗、操作记录及病历记录分析记录276例造影手术致严重导管并发症及血管痉挛[6]发生例数。选取的30例造影过程中,用秒表记录超选右侧椎动脉的时间,以导管在主动脉弓为计时起点,导管超选入右侧椎动脉并造影剂“冒烟”证实位置良好后计时结束。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由于并发症的例数过少,故用精确概率法的卡方检验来看是否存在差异性),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共有276例造影过程符合条件纳入研究范围,其中使用CORDIS导管造影148例,出现严重并发症3例:一例为症状性脑梗塞,经对症治疗,出院时症状基本缓解;一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动脉夹层形成,狭窄约90%,对侧代偿良好,无症状;一例是颈总动脉起始部动脉夹层形成,狭窄10%,无症状。影像上出现较明显血管痉挛18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使用泰尔茂导管造影128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影像上出现较明显血管痉挛7例,均无明显症状。

30例对照造影中,使用CORDIS管组15例,超选右椎的平均时间为(52.74±8.65)秒,而使用泰尔茂导管的平均为(62.76±9.62)秒。

3 导管物理特性的比较

3.1实验对象

两种导管在手感上区别较大,为了客观评价其物理特性,笔者设计了2个实验测定两种导管的操纵性和头端顺应性。分别取全新CORDIS和泰尔茂的5F单弯造影导管各3根作为实验对象,操作时室温为28摄氏度。

3.2操控性评价

导管的操控性主要有旋转及进退[7],旋转动作的灵敏性由导管扭力传导来评价,方法是将被测5F造影导管涂抹硅油后套于6F导管中,水平放置与桌面,6F导管与桌面固定,在5F头端固定位置可靠粘接一水平小杠杆(力臂为5cm),杠杆一端留系一恒定重物(10g铅坠),铅坠放在一高精度电子秤上,旋转导管尾端会带动导管头端的杠杆旋转,从而提拉重物,从电子秤的读数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导管头端的扭矩。分别记录两种导管尾端旋转固定的角度(180°)时,头端所产生扭矩的值,从而评价导管的扭控性。

3.3头端顺应性评价

造影过程中,导管头端与血管接触最为密切,其对血管内膜及斑块的影响与其顺应性有关。由于导管头端已经预塑为弯头,弯头拉直后的复位力量可以反映其顺应性。将两种导管分别置入同一外径为7mm内径为5mm的橡胶管的同一位置,因为胶管会随导管的复位而变形,计录橡胶管的形变量就可以比较出两种导管头端的顺应性。

3.4测量结果

表2 两种导管物理特性比较

可看出CORDIS导管对旋转力量的传递能力明显高于泰尔茂导管。而泰尔茂导管顺应性要稍好于CORDIS导管。

4、讨论

神经介入医师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导管导丝,材料特性的差别对操作和治疗结果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笔者与其他神经介入医师交流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就是CORDIS导管偏硬,好操作,引起损伤的可能性稍大,泰尔茂的导管柔软安全,但操控性较差。本研究通过客观分析证实了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虽然这种差异性并不是很大,而且术者的经验及操作习惯才是决定手术质量的关键因素,但在极端条件下这些差异性可能会放大,选择不同的导管可能导致手术结局完全不同。综上所述,CORDIS和泰尔茂造影导管的物理特性存在差异性,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相关性,并一定程度上影响操作速度。所以了解各种导管的特性,合理的选择造影导管可以提高操作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使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周洋, 高培毅, 薛静.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卒中杂志. 2013. (02).

[2]王醒策, 文蕾, 武仲科, 周明全, 田V, 刘新宇. 面向时飞磁共振血管造影术的脑血管统计分割混合模型. 光学精密工程. 2014. (02).

[3]秦鼎, 李丰升, 陈俊红. 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比较.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4).

[4杜向阳, 徐丰乐, 桂明, 杨言府, 吴娟, 韩飞. DSA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安徽医学. 2009. (08).

[5赵燕民, 朱凤水, 李慎茂, 缪中荣, 焦力群, 凌锋. 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分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0. (01).

[6]高风全, 陈祥瑞, 张吉星, 谭国栋, 徐加志. 脑血管造影术后血管痉挛的分析及预防措施.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20).

[7]叶子明, 秦超, 刘莹等. 5F-Hunterhead导管在超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04).

上一篇:溶栓疗法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留置尿管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