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拔针时机减少100ml静脉输液的浪费

时间:2022-09-27 09:23:31

改变拔针时机减少100ml静脉输液的浪费

摘要:目的:探讨1000ml静脉输液时改变拔针时机减少静脉输液量的浪费。方法:对60例住院输液100ml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输液健康宣传教育,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进行拔针时机方面的宣传教育。观察比较两组输液瓶内的残余量。结果:护理干预组残余量为(7.5±1.37ml),而对照组为(14.3±1.27ml,t=6.17,p<0.0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100ml静脉输液时采用适当的拔针时机,能有效的减少液体的残余量,提供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拔针期间,护士始终守护在病人身边,观察输液情况,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关键词:100ml静脉输液 拔针时机 输液量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已成为一种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上使用100ml治疗型输液品种越来越多,为保证静脉输液的准确性,减少静脉输液实际给药量少于医嘱用量,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笔者从2013年1月份发现拔针时机的掌握对输入100ml的静脉液剂型患者实际输入液量有较大影响。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住院患者60例,年龄16-93岁,均输液100ml液体,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列,两组输液药物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70.05.)

1.2.方法:

1.2.1.材料:均使用医疗器械公司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针号为七号。

1.2.2.方法:对照组患者输液时仅做一般输液健康宣传教育,未告知患者药液滴到什么程度当患者认为瓶中液体输完而要求拔针时,给予拔针。而护理干预组除一般的输液健康宣传教育外,还在此基础上增加进行拔针时机方面的宣传教育,在患者要求拔针时不立即拔针,护士待莫菲氏管内液体滴完,将输液瓶升高使整个输液管拉直,把插入瓶内的针头拔出少许,挤捏滴管,把瓶内的残余液体吸入到滴管内,直到输液管内的液体禁止不动时再拔针。

1.2.3.评价方法:测量并记录输液瓶内的残液量。

1.2.4.统计学方法: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护理干预组残余量为(7.5±1.37ml),而对照组为(14.3±1.27ml)。两组比较,t=6.17,p<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3.讨论

3.1.100ml的静脉输液剂型在临床应用已越来越多,而目前使用的一般性输液器长度较长,滴管液体总量均有13cm左右,另外输液瓶针孔距瓶口均1.8-2cm,如果不采取措施,瓶内往往有约1ml左右的死腔残余量,静脉输液总量越少,残余液体所占比例越大,导致患者实际输入量的误差越大。

3.2.静脉输入量与患者的病情息息相关,而液体滴完发生空气栓塞是患者最当心的问题,也是患者要求提前拔针的常见原因。这主要与患者不了解静脉输液原理有关,应告知患者在输液(除去加压输液)液体滴完时输液管内的压力与静脉压力相等时,管内液体会停止不动,空气根本不会进入体内。在这之前的任意时刻只要将输液管关闭也不会出现回血现象,以消除患者的顾虑。

3.3.在输液过程中如何进行输液健康宣传教育的护理干预是临床工作中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发现,大多数患者在了解了输液药量准确的重要性之后,非常愿意配合护士的护理干预工作,都表示感谢护士的耐心指导,并把经验传递给其他患者。此外,在拔针期间,护士始终在患者身边,观察输液情况,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3.4.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如有小容量液体,又有大容量液体,在不影响药理作用的前提下,先输入小容量液体,并建议厂家在输液管针头设计时,加用侧孔,改良输液器,以减少瓶内的残余药量

参考文献:

1. 李新辉 戴慧珊 《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 实用护理杂志 2004.30(4A):60-61

2.谷翠莲 《关于静脉输液操作减少药物丢失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 1999.15(6):36

上一篇:康复治疗对不同节段及程度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 下一篇:团体献血活动中工作人员和场地配置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