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4-06 07:39:52

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如果合作学习的引入适时、适当、科学有效,则有利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起到一个切磋、交流的目的,可以使小组间进行公平的争。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和创新精神,还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外,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和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服务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开展,绝非易事。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根据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组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它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有较好的效果。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并求同存异。通过这种形式,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到观念意识的支配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老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老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另外,同伴也是学生的榜样,老师与小组组长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小组组长主动帮着摆放、分发材料、组织交流,这在无形中都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老师借此对有合作行为的学生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还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学生的合作行为。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强的学生与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弱的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如,一起讨论交流、合作朗读、合作表演等,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会合作。所以,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必须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组织这些积极地合作学习的活动,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小学生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二、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时间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的安排,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就只是流于形式。丰富的话语内涵是语文学科特点,教师在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安排小组学习模式。

合理安排时间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时间可以依据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无论是何种小组合作形式,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熟悉文本,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进而质疑深思,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有效交流、讨论、比较。这样交流讨论才有真正的互动,使学生思维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剧增,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的火花也会不断闪现。

三、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及技能的训练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合理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资料搜集员以及记录者和发言人等。在一定的时间后,小组的人员之间需要进行角色转换,这样能够使小组成员在每一角色中都得到锻炼,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在优化分组中,优等生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能,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则能够从优等生那里得到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以及实践等形式来开展的。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重点训练的学生技能有以下几点: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能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能一分为二地判断别人的观点,并能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在评价中建设性地看待问题。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调和组内矛盾等。让学生用这些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往,学会分享。

四、教师要做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评价者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强调学生的互动,并不是否认教师的存在,而是把教师重新定位。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要配合学习目标选择或自编学习的素材,而且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教师此时应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要当好引导者,要精心策划,细心开导,耐心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教育教学目标出发,收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便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说、敢做,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使得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得到关注,并能够促进师生沟通,加强师生情感和情谊,形成“和谐、民主、活跃、有序、全新”的教学新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了老师的参与,可以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同学愿意与同学、老师交谈。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还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活力和生机。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会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褒贬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无论是书面考试形式,还是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都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课堂中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的优点应继续发扬,缺点要努力改进,注重把形成性阶段评价方式与终结性总结评价方式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但对集体要有评价,对个人也要有评价,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有价值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反映出的是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开放的、张扬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宽松愉悦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会平.浅谈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J].学周刊.2010(6).

[2]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23).

[3]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9).

[4]刁勇. 论语文合作学习[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8,(24).

上一篇:“童星制造”导写演练 下一篇:不当别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