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效率:一个基于分权式政府的框架

时间:2022-04-05 12:19:31

动态效率:一个基于分权式政府的框架

摘要:AMSZ准则作为一种依据现金流流向原则判断经济体运行的动态效率为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时所广泛借鉴和使用,但是中国学者在借鉴和使用AMSZ准则判断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时候,错误的将私人投资等同与社会总投资,而且AMSZ准则本身也忽视了政府的作用,不利于判断一个经济总体的效率,因此本文在加入分权式政府作用的理论基础上,对AMSZ准则进行修正,并利用修正AMSZ准则,对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是动态有效的,并以此推断中国经济的高投资率是合理的,而且是可持续的。

关键字:动态效率;分权;修正AMSZ准则

导言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每年9%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年平均增长速度更是达到10%以上,为世界罕见。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相伴随的是中国经济的高投资率,中国经济体的投资率从1981年的20%增加到2007年近50%,将近50%的投资率不仅仅高于发达国家的20%左右的平均水平,也高于以高投资率著称于世 “亚洲四小龙”的高峰投资率40%的水平。对于如此高的投资率,在经济上是否有效,一直是中国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一个从总体上衡量投资率的方法是判断一个经济体的动态效率。许多学者(袁志刚等,2003)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分析,认为中国经济是运行在无效率的区间,这个结论令人不解,如果中国经济果真在长达10年的时间中是运行时无效率的,那么意味中国资本积累已经超过了最优积累,更进一步可以推出中国经济资本积累已经超过了最优增长路径上对应的最优消费,但是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假设中国经济是过度积累,那么减少储蓄则可以增加消费,并且最大的消费水平将小于修正黄金律水平,可是即使我们考虑到技术进步,贴现率以及人口增长,1990年所有的储蓄和消费额总和也远远小于2005年的消费额,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那么这个矛盾产生的原因在何处,本文认为中国的学者在评价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时,忽视了潜在的背景,在借鉴国外的方法上存在着错误,将私人投资等同于社会总投资,而且也忽视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严重的偏离现实,本文将在加入政府作用的基础上重新评价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

一、基本理论模型

设想在一个经济中存在三个自利的群体:厂商,政府以及自由的居民。自由的居民向工厂提供资本和劳动,获的红利和工资;厂商利用一定的资本,劳动以及政府的服务进行生产;政府雇用公务人员,并利用一定的资本给厂商提供服务,并获得税收,下面分别在一定的假设下分析三个不同的群体的决策行为。

A:居民

假设代表性的个人生存两期――青年期和老年期。年青时通过工作挣得工资,用于消费和储蓄(也就是投资于不同的公司证券),年老时退休,靠第一期的储蓄生活(包括红利和出售证券本金所得)。这样在每一期,经济中都有两代人组成:年青人和老年人。假设t期出生的人在t期的消费为Cyt,在t+1期的消费为C0t+1,效用函数为Vonneuman―Morgenstein型且为时间可分的,则在t期出生的代表性消费者面临如下问题:

max={u(Cyt)+Etv(C0t+1)(1.1)

Et为时间t时的期望。

假设在t时出生的人数Nt,Ntf为在厂商工作的工人数目,NGt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数,在t时刻,每个年青人无弹性的供给一个单位的劳动,Nt也就是在t时刻的劳动的供给量,那么每个个体受到如下的约束:

Cyt=wt-Vtst(1.2)

C0t+1=(Dt+1+Vt+1)St(1.3)

wt在这里指工资,st是个体在总投资中所占的份额,Vt为市场除息后的总价值,Dt是股息,Rt+1表示从t期到t+1期任意一种资产的收益率。那么资产定价的一阶条件为:

Et=[v'(C0t+1)Rt+1u'(Cyt)]=1(1.4)

Yt代表社会的总产出,πt代表利润 ,可以推的:

Ct=wtNt+Dt

Dt=πt-It(1.5)

总收益意味着利润减去投资。也表示从非居民户流向居民户的现金流。

B:厂商

对于一个代表性的厂商i而言,它利用三种不同的资源生产商品,分别是资本,劳动和政府的服务,假设政府的服务的使用是严格拥挤的,则有:

Yfi=Ffit(Kfit,Nfit,Git;θt) (1.6)

θt 表示t时的自然状态信息,包括所有当期和前期的状态信息, Kfit表示t期第i个厂商所拥有的资本量,Nfit表示其雇用的工人数量,Git表示在t时期所使用的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则厂商最大化利润:

maxπfit=Yfit-Nfitwft-rftKfit- TAfit

对于一个竞争性市场中的厂商而言,不论是对于要素市场还是产品市场,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其利润只能为零即;

maxπfit=0

同时满足边际条件。

C:政府

假设在一个经济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地方政府,这些地方政府是分权的,这些政府都是一个自利性的组织,都力图提高税收,以获得超额收益,为了获得税收政府都需要使用一定的资本和公务人员进行生产提供服务,厂商可以在不同政府管理的区域无成本的迁移,则政府的生产函数为:

TAfjt=Gjt(KGjt,NGjt;θt) (1.12)

自利性的政府依据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自己的人员组合和资本的使用,需要面临如下的决策

maxπGjt=TAjt-rGjtKGjt-wGjtNGjt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由于存在大量的相互竞争的对手,当政府向厂商收取较高的税收时,厂商由于无成本的迁移,那么在此政府的管辖区域内,将没有任何厂商的存在,而当政府收取较低的税收时大量的厂商将会涌之,但是这是政府又不能获得任何利润,政府不会提供服务,所以其不能获得超额的利润,其利润只能为零,即maxπGjt=0,同时满足边际条件。

D:均衡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当达到均衡时需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个体跨期均衡:

Et=[v'(C0t+1)Rt+1u'(Cyt)]=1

资本市场均衡:

rGt=rft=r(1.14)

劳动市场均衡:wGjt=wfjt=wt (1.15)

假设代表性个人在给定出生条件下的t时的效用有如下形式:

Ω(θt)=u(Cyt(θt))+E{v(C0t+1(θt+1))θt}

如果一个初始的均衡中,能够增加Ω(θs)同时并不减少Ω(θt),那么这个均衡时无效率的,反之如果这样的Pareto改进是不可能的,则称其为Pareto有效率的。经过代数运算则有如下准则:

修正AMSZ准则:如果在所有时期和给定自然状态信息下Dt/Vt≥1,则均衡是动态有效;如果在所有的时期和给定自然状态信息条件下,有 下Dt/Vt≤1,则均衡是动态无效率的。

修正的AMSZ准则表面上和AMSZ准则相似,但是在修正AMSZ准则的判断中,包括了政府的行为,适用于判断一个经济体整体的运行状态。

二、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经验分析

从上面准则可以看出依据这个准则很容易判断出一个经济体是否是动态有效率的,与以前的准则不同,此准则无须考虑资本折旧以及通货膨胀,只需简单比较净现金流是流出还是流入居民户即可。本文依据上面的推导判断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在本文的分析中,投资的数据不包括人力资本投资,所以本文的结果不能用来判断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否过度积累。本文投资包括私人投资同时也包括政府投资。总投资等于固定资本投资加上存货投资;总资本收益等于企业盈余加上折旧加上生产税净额属于资本所得部分;净收益为总资本收益减去总投资。我们考察从1990年-2007年的情况,由于没有2004年的数据,只好剔除。由于国家没有公布每年的劳动者报酬,我们对地方数据加总求和得到中国总体的劳动者报酬,由于统计误差的因素地方政府的GDP的总和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不同,为此我们对数据进行修正,修正法则为:

X'=GDPdGDPnX

其中X'为修正后的变量值,X为修正变量,GDPd为以支出法计算的中国各个省份GDP的值之和,GDPn为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度GDP数据。

表1:投资收益表

年份 资本总收益 总资本形成 净资本收益 净资本收益/GDP

1990 7592.92 6401.5666 1191.353 0.0648984

1991 8991.98 7367.5452 1624.461 0.076884

1992 11536.26 9474.7787 2062.422 0.0796539

1993 15008.54 14556.324 452.5116 0.0132821

1994 19673.97 18388.014 1285.956 0.0283277

1995 24216.09 23220.257 995.839 0.0172789

1996 28513.35 26619.423 1893.933 0.0276147

1997 32212.51 28242.449 3970.055 0.0515883

1998 34217.18 29956.652 4260.525 0.0514679

1999 36997.18 31758.635 5238.525 0.0597528

2000 41757.46 34299.558 7457.906 0.0767203

2001 45820.82 38964.271 6856.549 0.0642209

2002 51292.54 44683.003 6609.538 0.0560021

2003 60533.48 55610.291 4923.192 0.0363232

2005 104733.36 84284.841 20448.419 0.1033853

2006 127153.25 90150.9 37002.35 0.174602

2007 154383.36 105435.9 48947.47 0.190229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统计年鉴,1990年_2005来自《中国经济统计五十五年》,2005,2006,2007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 ,2007,2008。

从计算的结果的表中可以看出,从1990年――2005年之间中国经济的净资本收益率都为正值,一个结果表明中国资本的收益率都大于总投资,净现金流是从非居民户流向居民户,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从总体上评价是动态有效率,并不存在所谓的储蓄过度积累的状况。从单个年份观察,在投资率较高的93年,94年,95年以及2003年资本的投资的收益率较低,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当年的投资并不一定在当年发挥出生产能力,而在以后的年份发挥作用。从两个经济周期1990――2001年与2002―2007比较,后者的最低的值为3.6%,目前为止最高的2007年的收益率更为19.03%,皆高于上一个经济济周期的1.3%和7.96%,这个改进部分归因于中国国有企业从1994年――2001年之间的改组,在这期间中国的国有企业共关停了40多万家,工人下岗达到2800多万。特别是从2002年――2005年之间,这个改善也得益于中国从2002年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据统计在此其间中国至少废除和修改了3000多件法规。从这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中国的经济运行时动态有效的,经济中并不存在过度积累,也就是中国居民并不存在过度储蓄的问题,在目前中国的高储蓄率而伴生的高投资率是由其合理性的,不能简单地认为高投资率就以为动态无效,而要看其投资收益。

三、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的经济具有很高的投资率,特别是从2002年―2007年之间,更是高达45%以上,但是依据修正的AMSZ准则判断,中国经济的资本总收益是大于总投资的,净资本收益率是大于零的正值,以商品表示的净现金流是从非居民户流向居民户的,这充分证明中国经济是动态有效的,并不存在投资过度的问题,中国目前的投资率较高是具有合理性的,与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状态水平相关,而且中国目前的经济的动态效率是逐步提高的,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本文的这个结论同白重恩(2006)以及宋国青(2007)等人的结论也是相吻合的,他们通过对资本回报率的计算得出了中国资本回报率并不比发达国家低,而且一直是处于较高的水平。同时这个结论也反驳了史永东(2002)以及袁志刚(2003)的所得结论,二者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在于他们忽视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又在计算总投资时没有剔出政府的投资,错误的将社会投资当成了私人总投资。但是中国经济处于动态效率的区间,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没有改进的空间,恰恰相反,中国的经济体制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巴罗,萨拉伊马丁著,何晖等译(2000):《经济增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左大培,杨春学等著 (2007):《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3.白重恩,谢长泰,钱颖一(2006):《中国资本回报率》,《比较》第28期。

4.史永东,齐鹰飞(2002):《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世界经济》第8期。

5.袁志刚,何樟勇(2003):《20世界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经济研究》第7期。

6.杨传凤(2004):《中国经济真的是动态无效吗?》,《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第7期。

7. Abel, Mankiw, G Summers , L. andZeckhauser, (1989):“Assessing Dynamic Efficiency: Theory and Evidenc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6,pp1-20.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上一篇:商业银行新型权利质押贷款的法律风险研究 下一篇: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