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时间:2022-07-12 11:39:10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近几年,央行频繁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特别是2007年6次调高人民币存款利率,10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2008年下半年后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又把调整利率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货币政策工具,为调整经济走势而对利率进行随时调整将成为常态,不断变化的利率会不断造成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为其利率风险管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管理和防范利率风险必然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然而,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管理方法还是管理技术上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及最终目的。

一、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形成机理

导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元素非常复杂,国内外学者也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其中最普遍的一种看法认为预期的利率变化导致的风险可分为两个部分:(1)一些“缺口”所引起的风险管理期间净利息收入的变化;(2)银行资本的市值变化。

本文认为,利率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当前收入、经济价值和资产负债的数量及结构,即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形成机理存在三种路径,具体表现在:

(一)利率变化的收入效应

商业银行收入不仅包括利息收入也包括其对利率敏感的非利息收入。由于净利息收入在银行收入总额中占重要地位,其与利率存在着直接联动关系,因此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往往是利率风险计量的重点。而且,随着资产管理业务的迅速发展,收费性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日益提升,市场利率的变动同样也会对此类收入产生影响。例如,银行一般都会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收取本息等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一旦利率下降、提前还款增加时,银行管理收入必然会随之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以浮动利率计价的资产和负债,以及到期的固定利率资产负债才会产生收入效应。我们将这种资产和负债称之为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当资产>负债时,银行存在正缺口;反之,银行存在负缺口。可以用公式来表述利率变动对持有不同缺口头寸的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ΔNII=GAP×ΔR=(RSA-RSL)×ΔR

其中ΔNII表示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动值, GAP表示银行资产和负债之间的缺口头寸,RSA表示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数学, RSL表示银行利率敏感性负债数量,ΔR表示利率变化水平,由此,可得出利率变化的收入效应为:

当银行为正缺口(即GAP>0)时,R,则ΔNII>0

R,则Nll

当银行为负缺口(即GAP

R,则Nll>0。

(二)利率变化的市场效应

银行的经济价值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银行资本净值(国外商业银行大多数为上市公司,因而常称为股东价值),它取决于银行资产、负债项目及表外头寸市值的相对变化。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理解,一种金融工具的经济价值等于其按照市场利率贴现后的预期净现金流的现值。相应地,银行的经济价值等于银行预期净现金流的现值,再加上表外业务头寸的预期净现金流的现值。传统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会计记账法为基础,报告的是各项目的历史成本,而不是报告时点的市值。银行的当前收入也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反映的是银行的近期收益。由于没有“盯市”(marketto market),当市场发生不利的变动时,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银行价值有可能远远偏离于银行的实际价值(市值)。而经济价值是一家银行承担风险和抵御风险的基础,因此,要全面分析与评估利率风险对银行整体状况的影响,就不能不考虑经济价值因素。

若某项银行资产或负债的现金流的现值为:

V0=∑nt=1Ct(1+r)n

其中Ct为某项资产或负债在时间t发生的现金流, r为资产或负债的贴现率(即利率), t为现金流时间。则久期可以表示为:

D=∑nt=1Ctgt(1+r)n∑nt=1Ct(1+r)n=∑nt=1Ctgt(1+r)nV0

对其以r为变量进行微分可得:

V0V0=-Dgr1+r

上式表明,当商业银行存在正久期缺口时,其资产或负债现金流的现值变动方向与利率变动的方向相反,这意味着当利率上升时,商业银行资产或负债的现值均会减少,而当利率下降时,商业银行资产或负债的现值均会增加。当商业银行存在负久期缺口时,情形正好相反。诚然,利率变动对银行经济价值的总体影响,要将银行所有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综合起来加以确定。

(三)利率变化的动态效应

利率变动导致的银行的资产负债数量及其结构变化,简称为动态效应。直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者对利率风险的计量都停留在利率变动所引起的净收入变化(收入效应)或银行资本的市值变化(市值效应)上。实质上,这两种效应都建立在银行资产、负债数量不变的假设前提下,可归结为静态效应。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利率变化还会导致银行资产、负债数量及其结构的动态变化。一方面,利率上升或下降,会引起客户提前提取存款或提前归还贷款,导致银行的资产负债数量及结构的被动式变化;另一方面,银行部门为了防范风险,主动调整其资产、负债的数量及结构。诚然,若考虑利率变动所引起的资产负债数量及结构的变化,利率风险计量问题将更加复杂化,而且,银行部门对其资产负债的调整中,难以区分是出于防范利率风险还是其他动机所致。此外,银行资产负债数量变化相对于利率变化,存在时滞,并非线性关系。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管理状况

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利率波动呈现出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定价风险

重定价风险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形式,指由于银行资产负债或表外业务到期日的不同(对固定利率而言)或者重定价的时间不同(对浮动利率而言)而产生的风险。例如,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成本却会随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和经济价值降低。重定价风险又称为期限错配风险。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刺激有效需求,我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形成了一个持续9年的降息周期。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样一个金融环境下,其资产负债必然形成负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但随着2005年开始新的升息周期的到来,这种资产负债结构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却是较大的净利息收入风险。更为严重的是,升息周期下的利率调整模式导致存贷款人对期限的主动性调整选择,加剧了负缺口。从存款人角度来看, 存款利率的期限结构随着历次调整而逐步趋于水平(参见图1),长期存款与短期存款之间的利差不断缩小,居民的储蓄存款结构呈现出显著的短期化倾向;从贷款人角度来看, 贷款利率经过历次调整后,期限结构也日益平坦(参见图2),长短期贷款的利差不断缩小,导致长期贷款的需求增大,中长期贷款一直以高于短期贷款的速度在增长,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之比不断下降,银行可重新定价负债大于可重新定价资产,存在“负缺口”。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二)基差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基差风险表现在同一期限的存款和贷款的利率波动幅度的不一致导致利差缩小,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国债和证券回购等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 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存贷款利率仍是中央银行制定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在规定的变动幅度内选择, 与此同时,利率作为央行的宏观调控手段,存贷款利率调整幅度会由于不同的调控目的而不同,因此中央银行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幅度不一致就会给银行带来基差风险(见图3)。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三)期权风险

期权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客户提前偿还贷款或提取存款而导致银行利息收入发生变化的风险。若利率变动对存款人或借款人有利,存款人就可能选择重新安排存款,借款人可能选择重新安排贷款,从而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例如, 1996年起我国存贷款利率大幅下调,一些资信情况好、经营状况佳的企业纷纷提前偿还长期贷款,并以新的较低的利率再融资,使得银行收益降低,这就是典型期权风险。在我国,期权性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定期存款的提前支取和长期贷款(如住房抵押贷款)的提前还贷等。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商业银行已经从利率管制发展到了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自由权,但是目前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管理还处于比较被动的境地,利率风险管理往往流于形式,适应中国特色利率风险管理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以下的诸多问题。首先,银行自身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利率风险的机构,从而导致利率决策机构缺位和利率的确定和主体错位;其次,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第三,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和金融法规有待完善,有效的金融监管尚不到位。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外部监管尤其重要,牵涉到整个金融业的安全。虽然我国已建立了以中央银行、证券会、银监会和保监会“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系。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这种分业监管体制,难以适应金融创新带来的变化。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缺乏沟通,监管当局的协调合作不够,对于一些交叉的监管难以采取有效的办法,还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利率风险监管体系,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利率风险的管理

1、增强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意识

增强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是提高利率管理水平的基石,也是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确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我们建议,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中,增强利率风险意识应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应该通过相关会议、刊物宣传等形式来营造和增强全行的利率风险意识。

2、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培养一批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能和方法的高素质人才,是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我国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匿乏,函需加强人才建设,对利率管理人才的培养应采取以能力和素质培训为主的新型方式,其目的是不仅使他们拥有利率管理知识,掌握利率管理技术和方法,而更为重要的是注重能力的培养。

3、推行业务结构与经营收益多元化的策略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业竞争加剧,作为商业银行传统收入来源的利差收益必然受到压缩。商业银行只有加快金融创新、调整业务结构、拓宽业务领域,实现经营收益的多元化,才能减少对存贷款业务的依赖,降低遭受利率风险的可能性,在增强竞争能力的同时增加赢利。

(二)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1、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建设

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完善,市场规模很小,并且操作不规范,不能为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创新、利用表外工具套期保值等提供充分的市场条件。为此,除了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完全实现与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外,还要作好以下工作:(1)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货币市场;(2)建立规范、发达的证券市场;(3)大力培育金融衍生市场。

2、适当调整和完善现有利率政策。

在我国当前利率管理体制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些利率风险如重新定价风险、期权风险,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或利率法规不当造成的。央行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利率政策的适当调整:完善活期类存款利率计息规则,改变中长期存贷款利率确定方式。

3、进一步加强银行利率风险监管

首先,在监管内容上,要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利率风险管理政策的合理性、银行近期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计划进行检查。在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进行评估时,应注意对利率风险的数量和管理质量进行审查。

其次,在监管方式上,要将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结合起来。现场检查是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进行实地检查。而非现场检查主要依靠金融机构报送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各种数据、资料进行监测分析。

第三,建立监管报告体系及信息披露制度。人民银行可以要求商业银行通过编制缺口分析报告,建立一种监管报告体系,搜集银行头寸的信息。同时还应设定商业银行有关信息的披露规则,包括披露的时间和披露的标准,并通过法律法规来防范和处理信息披露中的欺诈行为,以保证信息的及时、全面、规范和真实。

(作者单位: 湖南工学院)

上一篇:浅谈山东省金融机构监管现状 下一篇:合规风险嵌入式管理在商业银行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