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初探

时间:2022-04-11 03:21:38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初探

摘要:以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更准确地计量了各类金融资产和负债,但同时也暴露了现行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存在的多种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正确审视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改进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的途径。

关键词:公允价值;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

《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金融工具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后续计量、减值测试等都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使财务报告更加真实,更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这在金融市场变化较大的今天体现得更为明显。但是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复杂性和公允价值在应用中的困难,给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当前的审计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审计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关于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的基本概念

1、衍生金融工具的涵义及特点

《国际会计准则第39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作了详细的解释,金融工具是指能引起一个企业产生一项金融资产以及能引起一个企业产生一项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约。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是在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包括金融远期合同、金融期货合同、金融期权合同和金融互换合同等,以满足人们投机和保值的需要。

投资于衍生金融工具价值受制于原生性金融工具;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构造灵活复杂,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参与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并不相同,针对不同目的,就有不同的经营品种;衍生金融工具脱离了实物交易过程,独立于实物交易之外,其结算依赖于未来事项或情况的结果。

英国巴林银行的尼克李森因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造成14亿美元的损失,导致银行倒闭;日本大和银行案件、中国中航油事件也均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有关。次贷危机爆发,衍生金融工具被指为罪魁祸首,尽管如此,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依然成为国内各大银行和证券机构的趋势。

2、公允价值的涵义、层次及形式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该定义虽言简意赅,但在内涵上与国际上的定义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FAS 157)的最新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该定义强调交易价格是在有序交易中,市场交易者在主市场(或最有利市场)销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价格。

公允价值的计量存在以下四个层次:第一,当存在活跃市场时,市价就是公允价值。第二,当没有活跃市场时,可把类似商品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估值。第三,当不存在活跃市场且没有类似交易做参考时,则用技术估价。包括成本法、未来现值法等估价方法。第四,当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或是不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从广义上讲,公允价值并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计量属性, 它涵盖了其他几种计量属性, 而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概念。可以说,公允价值是其他计量属性成立的基础, 即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允当的价格,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质量特征。

3、公允价值审计的涵义

公允价值审计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在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具体的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或交易的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包括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得出相应审计结论的过程。公允价值审计的具体内容是财务报告中以公允价值列报和披露的有关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的评估、计量、列报和披露情况。

由于除了在交易发生日对交易进行初次确认和计量外,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情况发生变化,公允价值还应按变化的金额进行重新确认和计量,这是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重要的不同之处。从中不难看出,公允价值动态变化核算,是公允价值审计具体内容的重中之重。

4、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公允价值是衍生金融工具惟一相关属性。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和事项并未实际发生, 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亦未履行, 也不可能有历史成本的发生, 传统的会计很难对其进行计量。而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正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理性双方自愿达到的交易价格,所以,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而在于双方一致同意就会形成一个价值。

另外,公允价值使财务报表更加透明,能很好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波动性和企业的风险情况。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描述了市场对金融工具直接或间接包含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估计, 所用的贴现率反映了现行利率和市场对现金流量不会发生的风险的估计,实现了对各类金融资产和负债更准确的计量。同时上市公司的隐性价值收益,公允价值的这一应用使上市公司改变了往日报忧不报喜的局面,相当一部分企业价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得以翻身。

二、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金融衍生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增加了审计难度

公允价值的核心( 也是公允价值运用的难点) ――现值技术,无论是贴现率的选择还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 都离不开对未来事项和不确定性的主观判断。而且,公允价值不仅仅适用于初始计量, 还适用于后续新起点计量, 而后续新起点计量大多是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进行的,某些时候, 资产或负债即便是有交换并形成了一个交换价格, 也不一定存在着活跃的市场和可观察的市场价格, 从而涉及大量的假设、估计或专业判断,这样对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审计人员在取证中也就缺乏固定的、确定的原始资料可循,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例如,如果管理层采取特定措施的意图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相关,注册会计师如何就管理层的意图获取审计证据确是一个难题。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公允价值评估体系或存在相关的标准作为参考,公允价值审计还未形成一套比较标准、规范的审计方法。另外,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也欠规范,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制,利率和汇率还未完全市场化,加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频繁、中介机构诚信度低、价格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无法给公允价值一个统一的标准或者评价,使公允价值审计难以切实做到有据可依。

2、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的要求

(1)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适应

首先,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我国自1980年恢复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至今全国有注册会计师8.3万人,从业人员数量难以满足审计市场的需求。

其次,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当不存在活跃市场时,需要采用适当的估值技术或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另外衍生金融工具已经变得日益复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与实践素养,还精通广泛的评估、金融、资本市场、企业管理等领域的标准与实务,同时具备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而我国具备这样素质的审计人员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再次,由于公允价值不仅仅只关注过去,而是更多地面向现在和未来。因此在公允价值审计的过程中,增加了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空间,审计人员要更多地关注被审计单位潜在的风险,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市场状况、管理层,甚至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整体经营状况都要有比较清晰地了解。审计人员只有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公允价值审计,这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业务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还要拥有对风险管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专业知识,甚至还要具有相关的法律、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背景,而这点也正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所欠缺的。

(2)审计人员道德素质还不够适应

公允价值其本质是一种估值, 注册会计师能否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公允价值的恰当性、合规性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上所述,公允价值的审计很多情况下都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作出职业判断结论除了依靠专业胜任能力以外, 还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如果注册会计师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就不能对公允价值做出公允的判断,这将会对会计信息的的公允性产生影响。

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完善,一些公司的发起人或控股股东与管理层事实上是同一人,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导致公司审计的实际委托人已经由投资者变相为被审计对象――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在市场经济条件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事务所往往为了招揽业务, 稳定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屈从于上市公司、当地有关部门等方面的压力和利诱,对资产虚假评估和歪曲的会计信息视而不见, 甚至与客户串通进行欺诈、舞弊。

2001年的银广厦案件是我国近年来影响最大的案件之一。其直接原因是银广厦天津公司捏造虚假经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银广厦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银广厦事发之后,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相关注册会计师被吊销执业资格,并受到法律惩处。因此,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下,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亟待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3、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存在缺陷

谢诗芬教授指出,“我国目前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中大量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与国际准则趋同,主要是迫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多重高压,而并非政界、学界、实务界真正从会计发展规律上理解和掌握了纷繁复杂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精髓”。正是基于此,我国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关于公允价值部分还很不完善,存在着诸多缺陷,同样也给公允价值在实践中的应用带来许多复杂问题。这也不可避免的给基于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公允价值审计带来重大影响。

在具体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运用的细节问题并没有尽可能详尽地予以规定或说明。同时,尽管在新准则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较谨慎地进行了使用前提的规定,但相对于实务中的需要来说还是相当缺乏的,对公允价值衡量标准如何取得,如何确保其可靠性未作明确规定,并且对会计方法选择面宽、主观判断因素大的规定未作充分的解释说明。例如,在对金融工具的后续确认时,准则中提到:当公允价值不再能可靠计量时,可以将金融资产或负债改按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但准则中并没有具体说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为不能再可靠计量。公允价值会计不发展,公允价值审计的发展就将受到限制。

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审计程序上的缺失及其局限性,也给注册会计师公允价值审计带来困惑和挑战。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理论框架或指南为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允价值审计还未形成一套比较标准、规范的审计方法。新审计准则中未提到有关公允价值的具体处理及如何审计等,这样必然加大了公允价值审计的难度。如在审计人员选择方法对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进行测试、复合和独立估计时,审计结果可能与被审计单位或专家测算的结果不一致。可是这种不一致的程度在什么范围以内是合理的,或是注册会计师或财务报告使用者所能接受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并没有进一步说明。这样审计人员在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时可能会因为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审计线索,而使得审计的正常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于改进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审计的对策建议

1、注册会计师应改进审计方法

首先,认真研究现值技术,逐步发展完善现值计量方法。当不存在公平市价时,现值技术是估计公允价值的重要方法。现阶段我们应认真研究有关现值技术的问题,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努力提高现值的可靠性。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发展、完善现值技术,构建适合我国本土情况的数学模型和相关参数,使其更为科学和实用。制订严密的关于如何采用现值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的规范,减少主观随意性,使得会计人员对数据的加工有章可循,使其在具体实务中便于操作。同时,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利用有关专家的工作。

其次,审计人员在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应加强与公司的沟通。一是与管理部门沟通,这里主要是指管理部门声明。声明应当对下列事项做出说明:在公允价值计量中所使用的重要假设和估计的合理性;计量方法的恰当性和方法使用的一致性;对公允价值的披露是否完整、充分;是否参照期后事项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进行了调整。二是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沟通。在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及时与公司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对于控制审计风险、降低审计成本是很有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是隶属于管理部门的,代表着管理部门的利益,在地位和独立性上均逊色于审计委员会,所以在公允价值审计中,与内部审计部门的沟通,还要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同而判断是否有实施的必要。

再次,审计人员应在风险评估、分析性测试和运用估值技术对公允价值独立估值过程中积极运用计算机技术,保证公允价值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另外,应积极建立功能强大、内容广泛的数据库,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各种经济统计数据,市场有关价格信息等,以满足注册会计师对公允价值审计的需要。

2、加强理论学习和职业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还处于逐渐完善阶段,运用内在需要完善市场经济的公允价值具有相当的风险。因为目前的市场经济中,寻找、确定真正的公允价值具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审计人员对经济、技术和市场环境高度的综合判断和把握能力。此外,由于公允价值审计不仅要了解企业过去的信息,而且要了解企业现在以及未来相关的信息,因而在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时,仅仅依靠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就很难满足公允价值审计的目的和要求。随着会计信息化、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等技术资源,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获取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显然这需要一大批精通电脑、网络技术的审计人员。同时,由于公允价值不仅仅只关注过去,而是更多地面向现在和未来。因此在公允价值审计的过程中,很多地方需要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公允价值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深入学习新的会计准则,熟悉并掌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相关的估值方法,特别是估值模型的应用假设及相关技术参数的选取原则,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丰富培训内容,增加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领域的知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约束审计人员道德缺失。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失信成本,保证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珍视良好职业形象,保持职业良知,遵守职业道德,减少舞弊事件的发生。

3、进一步完善会计、审计准则

首先,如本文第一部分所提到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相比简单落后,而公允价值定义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是认识和解决公允价值会计审计问题的根本。因此,应从公允价值的本质出发,立足于其在实务中的确认和运用范围,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成果,从交易主体、交易市场、交易时间等方面重新思考公允价值应有的含义,促进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准则和实务的发展。

其次,应完善我国公允价值的会计理论体系,在具体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运用的细节问题作尽量详尽的规范,并尽可能出台一份针对公允价值操作的执行指南。

再次,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准则或指南中明确公允价值评价标准,就其如何在审计过程中把握这种不确定性进行详细说明,增强操作性。例如,针对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或专家测算的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给出一个计算可接受误差范围的方法及评价标准。在完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准则,明确公允价值评价标准,将减少审计风险,使其对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计量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对公允价值会计及审计技术、管理、制度问题上的重视和解决, 主观性对公允价值审计的影响将越来越小,公允价值审计在我国终将会良好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M].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2 号―― 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2006

[4]李红梅,胡蓉.公允价值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7(8).63

[5]谢诗芬,论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6

[6]刘文.新会计准则对审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7(3).

[7]吴舒.基于国际审计准则的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准则研究[J].财会通讯,2007(7).

[8]张金若.里程碑式的进展凸显重大变化―――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之友,2006;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

上一篇:动态效率:一个基于分权式政府的框架 下一篇: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战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