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

时间:2022-04-05 06:25:21

网络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计算机互联网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也在不断地向教育教学领域扩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成为广大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现象。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以其广阔的涵盖面、较强的渗透力和实用性,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任。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实现其素质教育的目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网络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师面临着新的形势,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去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课堂,以提高大学生学学语文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尽可能地改变现在大学语文课的尴尬现状。

一、网络时代的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它从中国文学的典范作品出发,在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文学修养、陶冶其人格境界、熏染其审美情趣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甚至可以说存在着严峻的问题,有些院校甚至已经让大学语文退出了课堂。究其原因有很多,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讲得枯燥乏味,既没有考虑到其蕴涵的人文精神,也没有考虑到大学语文与时俱进的特点。”确实,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大学语文教学基本上还是沿袭中学的传统模式。如对一篇文章仍旧是注重字、词、句的分析,划分段落,总结段意,总结中心思想等,所以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是“高四语文”。课堂上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唱主角,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缺少学生的参与,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手段基本上还是一只粉笔,外加一块黑板,课堂缺少生机与活力。

二、网络时代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新变化

(一)学习主体发生了变化

高校传统文化教学,就内容而言,更多的是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一种审视,是自身文化精髓价值取向、民族品格、人文关照的直接灌输,是几千年来本土文化遗产的传授,更多的是出于维护和传承的考虑,缺乏客观冷静的分析和评价。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了有力的冲击。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接受了相当程度的文化教育,到大学时代已经由知识的完全接受状态转向有选择的接受和审视思考的状态。此时互联网的跨文化传播,异域、异质文化的新奇便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这时学生把传统文化与所接受的域外文化相互融通,再彼此进行比较、选择。整个过程中,学生由于对传统文化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常常会动摇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况且,现在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学语文没有多大用途,之所以硬着头皮应付,纯粹是为了拿学分,为以后顺利毕业铺路。

(二)网络时代教师角色发生转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已习惯被看成是掌握知识、占有知识、传递知识的人,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讲坛上的圣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的职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网络时代,教师需要用现代化的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开始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网络是前所未有的,但网络中的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师所熟知的。因此语文教师身在网络世界,当务之急应该做好两件事:一是走进学生,在传统文化与学生现代生活之间寻找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二是熟悉网络,熟悉现代教学,将传统语文教学与现代教学理念、手段整合运用,找出其结合点。

网络是互动的,它可以促使人们交流思想、更新观念、重塑自我,这一点对今天的语文教学极其宝贵。要知道不是语文本身令大学生不感兴趣,而是传统语文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令大学生生厌。网络时代的语文教学能否深入人心,关键在于能否借助网络平台将传统与时尚整合,也取决于语文教师与网络专家的共同努力程度。

三、网络时代大学语文教学的新尝试

作为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组成部分的大学语文课程,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种延伸,它既是对学生中学时代知识的一种补充,又肩负着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

目前学校环境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的辅助教学,简称CAI,它具有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能力,拥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灵活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运用多媒体,能够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达到优化组合。

在这种环境下,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的问题,笔者就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做了如下尝试:

(一)图片、背景资料的使用

这是最普通和简便的一种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网上精心搜集相关图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来说明所要讲解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深入主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音乐、视频和文本的结合

《大学语文》课本中,很大一部分是古典诗文的教学。笔者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制作配乐诗朗诵的动漫课件,或在讲解诗文时播放一段画面优美、声情并茂的视频,创设情境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古诗文的审美意境中,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比如,在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笔者在网上搜索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图片,配以古筝弹奏的《春江花月夜》名曲,让学生在眼观美景、耳听雅乐的同时谛听教师对《春江花月夜》一诗的解说与赏析,在审美过程中让学生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另外,还可以巧妙地使用视频剪接。选入大学语文中的不少课文已经被拍成影视剧,所以对于计算机水平较高的老师来说,还可以利用视频剪接的方式来充实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如教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把影片中“李甲对十娘山盟海誓”、“孙富觊觎十娘美色”、“十娘怒斥李甲、孙富”、“十娘抱百宝箱自沉江心”几个镜头剪接起来播放,在前后的对比和强烈的视觉冲突中,感受杜十娘悲剧的震撼力量,激发学生对那个毁掉美和摧残美好人性的封建社会的控诉和愤怒。再比如,在《聊斋志异・婴宁》的讲解中,把电视剧中的一些镜头穿去,能够更形象地揭示婴宁聪明、狡黠、爱笑的性格特征。

(三)借助优秀的声像制品,有效地延伸课堂教学

通过教师精心准备的资料,让学生感到古人的“立体”形象,借此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即通过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来感染学生,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要知道大学生参加高考,背记过很多文学常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可以查到不少相关资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再把时间浪费在字词句的解释上,要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就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形象感人、情节动人的特点,让古人“活”过来,让学生触摸到古人的“心跳”,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召,神游于古代文化发生的“现场”。比如,在讲解李白和陆游的诗歌作品后,课下给学生播放《李白醉写》、《钗头凤》等,使学生在给定的情境中玩味课堂所授内容。在听课与观摩的比较、互补中,让古人的形象变得丰满、真实、生动。

(四)让学生参与其间,享受学习的快乐

网络时代的教师,除了能够把课讲得有声有色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和整合,形成科学、系统、完备的知识结构。所以,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熟悉的一些作品,如苏轼的《赤壁赋》,笔者放手让学生分组自己去收集资料,制作课件,然后每组选派代表到课堂上来讲。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由封闭的、个体的、和单向的没有对话和互动,缺乏碰撞和交流的模式,变为开放式的、集体的和有着较多交流互动的学习。由于学生可以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总之,全新的网络环境,为大学语文教学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形式。因此,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积极适应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有效地把握网络的优势,不断为语文教育开拓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立环.网络冲击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新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2008,(04).

[2]胡小英等.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15).

(刘亚莉 河北廊坊市 武警学院写作教研室 065000)

上一篇:封龙山与河北古代书院 下一篇:“俯仰”观照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