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时间:2022-04-04 11:02:50

谈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摘 要: 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应该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身体力行地体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师 角色定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因此,语文教师也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来适应新课程改革。那么,在实施新教材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什么样的角色定位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淘金者角色――为教学活动寻找富矿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人类知识的总量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学生只靠老师讲书本的内容远远不够,语文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语文课程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吹尽黄沙始见金”的精神。在众多的、纷繁复杂的知识面前,独具慧眼,善于发现、挖掘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各种课程资源。如开发利用民俗风情、乡土历史、乡土地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最新教育学与心理学成果,励志作品,等等,由点及面,由少集多,由浅及深,不断挖掘整理而成系列。当然,不可仅限于文本,也可有数字、影像作品。如邹越演讲的《让生命充满爱》,学生观看后内心触动很大,影响深远。在纷繁复杂的资源面前,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不能消极被动,做撞钟和尚。如我校将《河西宝卷》作为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感知民间文学的神奇魅力,学生在现场“念卷”的“阿弥陀佛”声中随着作品主人公的身世飘零而悲而欢,深切感悟到了人性之美,受到了熏陶。

二、船长的角色――实施目标的保障者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一个讲演者,满足于传授现成的答案,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精神”。教学的自始至终,教师都是内在情境的领导者,是引导航船驶向彼岸的船长,积极创设让学生生疑、质疑、辨疑的条件,营造探究问题的气氛,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全身心解放,无拘无束,无心理负担,就能勇于求知,寻根到底,对文本的阅读与学习就不会浮在表面,而会纵向深入,横向扩展,形成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碰撞,溅发火花,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各自受到启迪,课堂上就会呈现浓烈的探究气氛,学生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有时就会出现惊人之语、“神来之笔”,令人振奋。合作探究、个性化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一个发光体,而是“能者为师”,让每个学生都尽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导游角色――课堂是走进教材的桥梁

教师要扮演好导游的角色,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新课程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如我在教《游褒禅山记》一文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本的详尽注释,以及查询的资料,以“导游”身份写导游词,分小组合作轮流当“导游”、“游客”。“导游”依次介绍景点,游客向“导游”随时提问。然后各组分别选出最佳“导游”、“游客”,在班内表演。十几分钟后,一份份精彩的导游词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有些导游词得体而亲和,流畅而生动,这些是学生们用丰富的想象和敏锐的思维创造出来的,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发挥了想象力,挖掘了生活经验,进行了知识积累、能力锻炼,并运用答辩的方法,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一堂课下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天使的角色――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花朵因辛勤的培育而愈加美丽,学生因老师的赞赏鼓励而更加自信。在教育学生中,教师应多采用赏识教育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进步。因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而课堂就担负着这一使命。文章不是无情物,一枝一叶总关情。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师生对文本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就畅通无阻。只有教师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学生耳濡目染,就会受到熏陶。如教授《祭十二郎文》一文时,教师深情朗读,联系学生实际适时点拨,正面鼓励,使整个课堂洋溢着人性的崇高之美,许多学生泣不成声,完全浸融在韩愈那悲切痛彻境地之中,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新课改中教师不论担任什么角色,首先要有爱心,要有人文情怀,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这是新课改成功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傅道春,徐长江主编.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

上一篇:英语新课程中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和改革教学方式 下一篇:《粮油储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