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聚焦社会热点美文阅读题考点透析

时间:2022-04-04 07:33:51

中考聚焦社会热点美文阅读题考点透析

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相继落下帷幕。审读2008年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课外材料基本上取代了课内材料,而课外材料又趋向于反映社会热点、焦点,凸显鲜明的时代气息。譬如说,央视2007年度人物揭晓。2008年第一场雪,50年一遇,南中国陷入空前的劫难;但中国的凝聚力再次升华,千千万万前仆后继的身影,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我中华》。“5・12”汶川大地震,山崩地裂,同胞罹难;举国上下,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爱心在传递,力量在凝聚,再次向世界宣告:“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8・8”奥运圣火将在北京熊熊点燃,世人的目光聚焦北京,北京,这个有着几千年古老历史的京城,将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展示自己“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魅力与风采。等等。考生阅读这些聚焦社会热点的美文,会带来思想的启迪,激发向上的人生愿望。剖析2008年中考聚焦社会热点美文阅读题,主要有以下考点:

一、把握词句。2008年中考反映社会热点美文的阅读题,都重视考查考生理解词句意义的能力,尤其重在考查对语境意义的理解能力。如,浙江宁波题选用2008年5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抗震救灾美文《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的第9题:

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着重号的词语的作用。

①不顾余震危险,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

②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

该题考的就是理解重点词语这一考点。解答此类题时,必须要在理解词语词典意义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心体会玩味,准确把握它的语境义。这样,此题答案便很容易得出了:①“星夜兼程”表现总理争分夺秒,迅速赶赴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与人民并肩而立的崇高精神。②一个“但”字,语意转折,把成都市民虽遭余震威胁却不顾个人安危,心系灾民、献血救人的优秀品质展现在读者面前。

又如,2008年四川南充卷选用了新华网成都5月19日电题《泪水中收获力量》(新华社记者白瑞雪)为阅读材料,其中第12题:

“郭秀莲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至今:‘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此句中的“思忖”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这道题第一问是对“思忖”一词的理解,第二问则是品味郭秀莲的那句话。解答第二问时,必须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整篇文章的主旨去答。此题的答案是:郭秀莲的话强调了只要生命还在,只要不放弃,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二、弄清主旨。2008年四川南充卷第10题:品读《泪水中收获力量》全文,指出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此题要求考生在把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作答。做这类题,要先通读全文,弄清文章主旨,理清全文思路,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常常是中心语句,它往往起到概括一篇文章、一个段落或者一个层次的中心内容或主旨的作用,一般位于一篇文章、一个段落或者一个层次的开头或结尾,位于文中的情况少一些。《泪水中收获力量》是一篇以抗震救灾为题材的记叙文,记叙文的关键语句常常是那些概括中心事件、情节的语句,或发表议论、抒感的句子。这篇文章的关键语句有第二自然段的“当哀悼逝者的警报声响彻中国,当泪水模糊了灾区和所有心系灾区人们的双眼,悲伤让我们痛彻心扉;悲伤,也让我们的心灵收获了从废墟中站起来、向前走的力量”、第三自然段的“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文末的“只要树还在,明年就会结果,谁说明年不会是一个丰收年呢”。找准了这些关键句,文章的大意就把握了,回答此题也就容易了。此题的答案是:记叙了灾区人民,救援人员,志愿者抗击灾难的动人事迹,讴歌了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顽强斗争精神。(或:我们在抗震救灾中收获了重新站起的力量,希望、温情和责任。)

三、归纳要点。2008年浙江金华中考卷以《中国,挺住》为阅读材料,其中的第9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解答这类题与考点二“弄清主旨”相同,要善于抓关键语句,注意概括要全面、准确,表达要简洁。《中国,挺住》是一篇以抗震救灾为题材的议论文,其关键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5月18日,在四川省什邡市灾情最严重的蓥华镇救援现场,总书记用洪亮的声音坚定地喊道:‘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该文的中心论点是总书记的那句话,即: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四、体验感悟。体验,也就是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和人物形象,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感上的共鸣。感悟,就是在情感上、思想上有所感触而领悟。在阅读中是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能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阅读感悟题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必须联系文本,联系实际,联系自身。2008年重庆中考卷以朱成玉的《别踩疼了雪》(选自2008年第2期《今日教育・读写舫》)为阅读材料,其中第17题:

文中第@段有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大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作答。(50字左右)

比较这两封信,如果不能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是很难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的。而此考点,恰恰最能考查出考生的语文素养。它不仅要求考生平时要善于积累,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知识储备,还要求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要强,能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将答案表述出来。

五、拓展探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拓展探究类阅读题在2008年中考社会热点美文阅读中就应运而生了。这类题以选文的某一点为触点,重在考查考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探究思考的能力。如2008年浙江金华中考卷第12题:

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相关链接】

材料一:北川县县长金大中,在这次地震灾难中,6个亲人,3个死亡,3个下落不明,他从废墟中爬起,顾不上悲伤,毅然走进了前线指挥中心,夜以继日地指挥着抗震救灾工作。

――摘自5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映秀镇11岁女孩康洁,地震时被压在倒塌的校舍下,几经艰辛爬出。当时她右脚骨折,并被瓦砾割开了8厘米的伤口,但她未流一滴眼泪。

――摘自《中新网》

材料三:四川什邡的一个小女孩,从废墟中被挖出来时双腿已被压断,双手也被砸伤。但她从被救出来到救助站一直都没哭,大家挪动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咬了咬嘴唇,甚至面对照顾她的志愿者露出了美丽的微笑。――摘自5月17日《工人日报》

解答这道题要善于抓住引发问题的触点,在文中找到这个触点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联想、推测得出答案:灾区人民意志非常坚强。

六、鉴赏特色。古人读书强调“由文悟道,因道解文”,即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主旨,然后再去解读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作者是如何使文章的内容表现得更艺术、主旨更突出的。这就是不仅要懂得文章写什么,还要懂得文章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2008年中考社会热点美文阅读题对写作特色的鉴赏主要集中在对表现手法、描写特色和语言修辞的鉴赏等方面。2008年四川南充卷第11题:选文第一段使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此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考查了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解题时,考生只要细读选文《泪水中收获力量》,且紧扣描写的有关知识进行思考、归纳,其答案就会浮出水面:采用了自然环境(景物)描写。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在内容上的作用是与巨大的自然灾害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灾区人民战胜灾难的强烈愿望。

上一篇:明月清泉自在怀 下一篇:聚焦中考语文中的汶川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