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04 11:13:57

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新课程标准理念已经逐渐被教师与学生接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实施中学语文有效教学是当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措施,想要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就应当熟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章主要针对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 有效教学 改革措施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通常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采用的新型教学形式,使学生得到了具体的进步。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采用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新课改实施后,语文教师应当重新拟定教学目标,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有效教学。语文有效教学通常具备一定的特征,是指教师遵循语文的学习规律,顺应语文学习的环境,使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中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困境

实施语文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焦点,教师通过公开课等形式对于如何构建有效课堂进行了探索,但目前教学语文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难以确定

由于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太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教授知识,又要引导学生练习听、读、写等当面的能力,此外,还需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品格,教学工作过于繁重,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无法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式不合理

新课改实施后,新的教材开始全面投入使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得到了一定的深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但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三)学生害怕学习语文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语文课程程式化、简单化以及刻板化,将生动的语文能力培养过程变成枯燥的技术训练,学生每天一字不差地背诵文章,产生厌学的情绪。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课程不感兴趣,且语文考试使学生产生了害怕、担忧等情绪,更加害怕学习语文。

二、提升有效教学的措施

(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在开展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如此便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的课堂需要学生的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在开展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地去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多表达自身的看法。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应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到《云南的歌会》一文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云南民歌的音像资料,然后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表达自己对于云南歌会的看法,教师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然后引出课题。

(三)尊重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安全与信任,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走下讲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进行一定的记录。另外,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集中精力,观察学生的表情,当学生进行朗读,表达意见时,教师应当全神贯注,并微笑着注视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到《吆喝》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接头的吆喝声,然后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仿,以此创造学习氛围。当学生在对课文进行思考后,即可提出自己对吆喝声有什么想法,在倾听学生意见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说出的问题以及意见点头示意或者做出相应的反应。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适当地进行提醒,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情况,对于死板的教学形式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享受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尝试有效课堂教学,大胆创新,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慧琴,语文教师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要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7).

[2]黄水珍,尊重学生个体激活语文兴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4).

[3]崔铮,语文教学应当追求以人为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1).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情美和谐 技趣统一 打造有效的音乐课堂 下一篇:浅谈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