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民歌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04-04 07:24:15

初中生厌学民歌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一、学习民歌的重要性

1.以自身的传承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民族的歌曲中具备传承性和可读性的民歌,可以作为当前音乐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发展和传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

2.树立学生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世界观,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学习和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对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尊重程度,使学生在对民歌发展的历史脉络思考和研究中,建立起平等客观的多元化音乐文化认知和价值观,并提升文化创新能力。这对当前从年青一代开始进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重要性教育,以及完成统一的文明共享成果体系的构建等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初中生在学习民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本身的原因来看

就当前初中生对音乐的认知和偏重度来看,79.21%的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好大过民歌,认为学习民歌比较俗气,“唱不出去”、“没内涵”、“不符合现实心情”,在他们看来民歌是属于表演中的艺术形式,跟现实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平时比较关注流行音乐走势的学生占89%,他们对民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属于民族经典音乐,但是不适合在平时传唱(21%);家长比较喜欢听,与自己生活和心情无关(28%);缺乏时代感(37%);老气横秋、不符合自己的年纪(14%)。初中生的此类认知具有普遍性,而导致其产生的原因也同样具有普遍性。

2.从民歌发展角度来看

缺乏民歌学习的延伸土壤,学习民歌的途径比较狭窄。当前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民歌大多脍炙人口,而此类民歌既然植根于民间,在对其进行记录和不断加工、完善中就必然需要到当地采风。但是当学者对民歌、民间小调进行研究,工作人员到基层搜集民歌时却发现,可以演绎原汁原味的民歌传承者在逐渐缺失,即便是在民歌的诞生之地,能在演绎时保持民歌的原味性和完整性的极少,很多优秀民歌就是因为缺乏传承而被岁月掩埋了。

三、民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改革出路

第一,增加学生对民歌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之通过主动探究来发现民歌的价值所在。建议教师和学校多组织丰富多样的民歌实践活动,如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到民歌之乡以主题调研的形式对某种形式的民歌溯根寻源,了解民歌曲调背后的故事和蕴含的意义。

第二,用归类法并以主题的形式统一对学生进行培养。建议教师不拘泥于课本,以乐器为切入点,按照不同民歌所需要的乐器分类并逐步将民歌和乐器的操作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可以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可以将民歌作为练习的主要曲谱,如此进行操作,就不会出现课堂气氛低迷,学生厌学的情况了。

第三,将民歌的学习作为一个具有延展性的系统,而不是仅仅在课堂上浅尝辄止。课下延伸法的应用有助于完整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对民歌的理解能力。就当前民歌和乐器的学习来说,只有专业化的提升班或者课外培训班才能保障对此学习的周期和频次,但并不是所有喜欢民歌的学生都有条件、有机会、有时间来通过其他方式继续学习民歌。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与学校协商开设音乐第二课堂,招募爱好民歌、乐器的学生进行课下延续学习和操作练习。此种方式可以与课堂民歌的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既可以为其提供课下延伸的机会,又可以作为民歌、乐器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第四,在之前对民歌无法得到学生青睐的分析中,可知民歌的发展因为缺乏社会认可和相关机构的重视,不具备当前社会所墨守的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和就业加分的条件。从这点延伸,只要扩大民歌在市场中的经济利益比重和增加民歌在娱乐界或者其他可以取得既得利益的平台上的展示机会,那么,民歌的发展和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重要性就会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此方面的改善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仍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对民歌的发展重视起来并给予资金和相关资源的支持。

第五,利用社会上的有效资源,为学生提供才艺展示和专业学习的机会。在当代的娱乐行业中,为音乐人才提供展示平台的媒体和机构日益增多,在一些收视率较高的娱乐类选秀节目如《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等,也走出了很多年龄不一的优秀民歌选手。这种机会的出现,为民歌发展的重新起步提供了机会,也为民歌人才的培养工作增加了挑战。这些平台的出现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成长和锻炼平台。

民歌作为具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殊音乐形式,可以参考现代流行音乐中一些比较具有价值的元素和案例,运用创新的方式来改变自身现有的劣势。初中音乐教师应研究民歌的创新和改革教学,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专业能力,还可以实现为社会输送多才多艺的师生双向型音乐人才的目的,吸引学生、家长、社会对民歌学习的关注,为民歌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一条光明之路。

上一篇:开卷考试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探究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音乐创新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