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混凝土砌体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4-04 06:15:40

加气混凝土砌体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摘 要】加气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墙体填充材料,具有容重小、强度低、吸水率高、收缩性大等优点。目前,由于工程应用中存在空鼓、开裂、剥落和墙体收缩裂缝等施工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加气混凝土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为此,应采取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性能,加强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的粘结等施工措施加以解决。本文针对加气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易出现空鼓、开裂、剥落和墙体收缩裂缝等施工质量问题,加以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技术预防措施。

【关键词】加气混凝土;技术性能;问题分析;预防措施

加气混凝土是我国近年来在逐渐禁用烧结黏土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墙体填充材料,它对保护耕地、节约能源、利用废物、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建筑功能等有直接的作用,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在加气混凝土材料应用过程中,由于建筑业从业人员对它的性能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将传统烧结黏土砖的施工方法运用于加气混凝土的施工上,造成许多建筑工程出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不利于加气混凝土材料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也不利于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1 砂浆粉刷层空鼓、龟裂原因分析

加气混凝土的吸水率高,与粉刷砂浆接触后会迅速吸收砂浆中的水分,致使砂浆的强度和粘结力大大降低;同时,加气混凝土块材表面有一些粉化,在一定程度上对砂浆的粘结有负面影响。这样,砂浆尚未凝固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容易脱落;砂浆凝固后,也会出现空鼓、起壳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加气混凝土具有吸水率大、干燥收缩率大、导热系数小,弹性模量小等性能,从而造成加气混凝土墙体与抹灰面层收缩不一致,线膨胀系数不等,不同的收缩率在接触处产生了剪力,致使接触面与抹灰层自行脱离,造成了抹灰空鼓。此外,砌块的块体大,墙面灰缝少,减少了砌体灰缝对粉刷层的嵌固作用,增大了抹灰起壳的可能性。

1.2 砌体裂缝的原因分析

加气混凝土砌体裂缝的因素很多,既有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干缩变形方面的原因,也有构造设计、材料及施工质量、工程管理方面的原因。从裂缝的成因分析,常见的裂缝有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构造设计和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等。下面主要谈谈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

1.2.1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因钢筋混凝土、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它们的变形是不同步的。在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化引起足够大的变形时,建筑物将产生温度应力,即在“整体墙”产生内应力。内应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当作用于构件的温度应力超过钢筋混凝土或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将出现裂缝。所以,在温度变化频繁的部位,如混凝土屋盖与墙体交接处水平裂缝比较多。

1.2.2收缩裂缝产生原因是加气混凝土块料收缩率较大,当材料收缩时会使墙体内出现拉应力。加气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 其抗拉强度较低,如果砌块不均匀,强度可能还低。例如当加气混凝土与梁柱的界面处粘结强度较低时,往往在墙体中间、应力较高部位产生裂缝。若墙体存在的拉应力大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在该处出现断裂,产生裂缝。加气混凝土墙体收缩是由材料的成份和生产工艺决定。水化硅酸盐的碳化过程会产生收缩,蒸汽工艺,使加气混凝土养护时处于绝水状态。当加气混凝土的含水率由高到低的变化时,便引起收缩,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2、控制措施

2.1 材料质量控制

2.1.1 砌块出釜后养护时间的控制

加气混凝土砌块收缩大,通常其收缩值是普通混凝土的两倍,若其收缩变形未完成即施工上墙,墙体开裂的可能性就大。养护时间越长,砌块的收缩越小。因此,应根据加气混凝土的种类、地方气候特点,确定加气混凝土出釜后的养护时间,一般要求砌块出釜后存放28d才能进行施工。

2.1.2 上墙含水率的控制

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对砌体的干燥收缩有重要的影响,含水率越高,砌块的干燥收缩值也越大。加气混凝土上墙含水率的控制目的是控制加气混凝土的收缩。设计规程要求砌块出釜后含水率低于15%时,才能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堆放时,雨天应采取防雨、防潮措施,避免砌块含水率增加。因此在施工工地应建立砌块含水率检验制度。每批砌块使用前,检验其含水率是否在10%~15%之间。

2.2 构造、设计措施

2.2.1 增设构造柱

在超长墙体的中间部位、墙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增设构造柱,构造柱筋一般采用48或410,截面视墙厚而定。高度大于4m的180墙和大于3m的120墙,需在墙半高处设1道钢筋混凝土水平联系梁,水平联系梁与柱或混凝土墙连接,宽度宜与墙厚相同。

2.2.2 设置拉结钢筋或钢丝网

砌体墙体与混凝土柱、墙应拉结牢固,沿柱或墙高度每600mm(或符合砌块模数)预留6拉结钢筋,伸入墙或柱内大于600mm。砌体与梁柱或混凝土墙体结合的界面接缝处采用柔性连接。目前,对于界面处理裂缝,常见的是采用钢丝网防止裂缝。在砂浆中放入钢丝网,网片宽500mm,沿界面缝宽各延伸250mm。可使砂浆中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分散,提高了砂浆的抗裂能力。

2.2.3 混凝土屋面设置保温隔热层

在混凝土屋面结构封顶后,应及时施工保温隔热层,这是防止顶层砌体墙开裂的有效措施。

2.3 施工措施

2.3.1 提高表面性能,加强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的粘结。采用加气混凝土界面剂,涂刷于加气混凝土表面。该界面剂渗入加气混凝土表面与加气混凝土原表面牢固结合,形成一个新的表面。新表面吸水率很小,强度较高,改变了加气混凝土原表面的状况,粉刷砂浆上墙后的水分不易被吸收。这样,既有利于砂浆中水泥的水化,又可提高砂浆强度以及其墙体的粘结力。

2.3.2用改性砂浆,改性砂浆保证砂浆与砌体两者的膨胀系数相近,通过减少砂浆的容重,降低砂浆的强度,使砂浆与加气混凝土的热性能的差异减少,达到减少拉应力的目的;适当提高砂浆中中粗砂和中砂的比例,以减小砂浆的吸水率和干缩变形。实践证明:采用普通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难以保证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质量。

2.3.3控制施工日砌高度,让墙体充分完成沉缩变形。因为砌筑砂浆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当未达到硬化龄期之前均有较大的徐变,在上层砌体的压力作用下,砂浆发生较大的压缩变形,特别是在潮湿低温的情况下,砂浆干燥速度慢,强度增长慢,干燥后才会产生强度,因此在砂浆干燥前上部砌筑过快会影响砌体的稳定。根据试点工程的经验,日砌高度以1.2~1.5m为宜。

3、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为满足建筑节能要求提供了有利的保证。而其存在的问题必须在生产、储运、设计及施工等环节加以综合考虑。只有在砌块生产环节上加以改进、设计和施工技术以及配套材料等方面加以完善提高, 系统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廖代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福广.新型墙体材料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农业经济中农村信息化的增长情况及分析 下一篇:分析水电安装的常见问题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