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灌肠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时间:2022-04-04 05:50:09

空气灌肠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对婴幼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近5年的183例婴幼儿肠套叠X线影像及空气灌肠复位病例。结果:经透视下空气灌肠确诊并成功复位164例,复位失败后手术治疗19例,复位成功率达89.6%。结论:透视下空气灌肠对婴幼儿肠套叠的早期确诊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复位失败的病例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婴幼儿肠套叠/诊断肠套叠/治疗空气灌肠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以4―10月的婴幼儿最为多见。临床普遍采用气压灌肠复位为主的非手术疗法。复位率83%~94.7%不等[1、2]。随着肠套叠时间的延长,肠坏死的可能性加大,复位率也相应下降,尽早确诊及治疗肠套叠可以减低肠坏死的机率。笔者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183例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病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以探讨空气灌肠对婴幼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83例婴幼儿肠套叠并行空气灌肠复位病例中,男121例,女62例,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28天-4岁,平均9个月,其中1岁以内128例(约70%),大于1岁55例(约30%);发病时间2h-72h,24h以内就诊者101例(55%),24h以上就诊者82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或腹痛167例(91%),呕吐137例(75%),果酱样便或粘液血便119例(65%),腹部包块128例(70%),以上症状大多为混合发生。首诊行指检151例(82.6%),指检阳性110例,阳性率为72.8%。

1.2方法

采用Js一628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和东软500mA数字遥控x线机进行肠套叠整复,压力控制在6―15Kpa。整复机的导管接于双腔气囊管(Foley管)或成人导尿管,在电视监视下行肠套叠整复。首先,将Foley管或成人导尿管插入,气囊内注入20―30ml气体堵塞,防止漏气;然后利用双囊气球将气体缓慢注入肠腔,明确有无肠套叠的存在;发现肠套叠征象和部位后,缓慢增加压力;对于患儿发病时间较长,套头较深,套叠较紧的,应适当辅以间歇注气、变换及手法按摩等,直至复位成功。复位成功标准[3、4]:①套入部阴影消失;②大量气体进入小肠;③灌肠后排出大量臭气及大便;④患儿安静入睡,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⑤口服碳末后8~12h排出。

2结果

肠套叠复位过程中,在注入适量的气体后,可见套叠部远端出现杯口状充盈缺损,局部可见套叠部软组织块影,套叠头部或大或小,视套叠类型和发病时间长短而异。本组183例肠套叠患儿中,103例发病时间较短,症状较轻者,在注入一定空气压力(6-10kPa)后,软组织包块退至回盲部后消失,气体进入小肠,复位成功。61例发病时间长,症状较重者,逐渐增加空气压力亦未能完全复位,此时辅以间歇排气、阿托品肌注及手法按摩等,可完成复位。复位率达89.6%。所有病例复位成功后,应留院观察24小时,观察期间应禁食,本组3例复位后24h内套叠复发,再次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本组19例患儿经过反复注气、排气,并辅以间歇排气、阿托品肌注及手法按摩等,未能达完全复位,遂即转外科行手术复位。19例复位失败病例中,回结型7例,回盲结型5例,回结结型4例,回回结型3例。经术中证实出现肠坏死8例,肠壁损伤5例,阑尾被套并部分坏死4例,回肠末端憩室2例。本组病例未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3讨论

3.1婴幼儿肠套叠的早期诊断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由于其病情发展快、危害大,因此及早对肠套叠做出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典型临床症状,肠套叠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实际上,大多数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肠套叠起病初期,可无血便或腹部包块;而且患儿由于腹痛,常烦躁不安,检查不配合,腹部触诊不满意,难以发现肿块;发病初期可有呕吐,但在起病l2~24h后可逐渐停止,因此部分患儿在就诊及x线检查时无呕吐,容易漏诊误诊。

为防止延误肠套叠的诊治,临床上应仔细询问病史,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指诊,可发现血便。针对部分检查不配合的患儿,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再行腹部触诊,多可触及右中腹或右上腹部肿块。对某些症状不典型而又怀疑肠套叠的患儿可先行B超检查,或者行腹部透视或立位平片检查,如发现右肠曲虚症,腹部小液气平面或腹部软组织块影,亦高度提示肠套叠。此时,可行低压空气灌肠,增加肠腔内对比度,使套叠部位形态显示清晰,一方面可以及时确诊,另一方面可及时进行整复治疗。上述检查中,以低压空气灌肠法最为直观而又准确,可作为疑诊患儿的首选检查方法,对肠套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3.2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原因分析

肠套叠的复位率与发病时间、套叠类型、套入深度以及有无其他软组织嵌入密切相关。复位时间通常在症状出现后24h内较为适宜,如果一般情况良好,不超过48h也可进行,患者一般情况较差,血便多,白细胞总数多,体温超过38℃,不宜进行整复,只做诊断性空气灌肠明确诊断。随着套入时间的延长,套入部肠腔因缺血时间长,自身蠕动功能逐渐消失,套叠头出现淤血、水肿甚至坏死等情况,不易通过回盲瓣,患儿可表现为全身情况恶化,频繁呕吐及便血量增多等症,此时不可为了追求复位成功率而错失最佳手术时机。本组复位成功的病例,套入时间大多小于36h,而复位失败者,病程多在48h以上。

肠套叠的套头顺利通过回盲部是复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复杂型肠套叠的套头多较粗大且呈分叶状,不易通过回盲部,复位成功率较低。当套入部较深达横结肠以下,甚至达乙状结肠或直肠时,复位较困难,成功率亦较低。此外,套入肠系膜、肿大淋巴结或阑尾等组织并嵌顿,亦是复位失败的重要原因[5、6]。本组19例复位失败的病例中,有12例为复杂型肠套叠,术中证实存在复套,阑尾、肠系膜等被套入,套叠肠腔濒临坏死等情况。

综上所述,肠套叠是外科急腹症的一种,因其可引起肠道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其预后直接取决于诊治是否及时,故临床上应早诊断、早治疗,而空气灌肠肠套叠复位是首选方法。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具有安全清洁,压力可控,复位成功率较高等优点,能及早明确诊断并进行复位,提高灌肠复位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丛力宁,李玉楼,张希艳.小儿肠套叠100例空气灌肠诊治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0):1967.

[2]王舒,韩燕乔.脉冲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16(3):186.

[3]李铁一.急腹症X线诊断学编写组.儿科X线诊断学[J].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张欣贤.203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治体会[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5,4(1):24-27.

[5]陈秀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影像学分析[1].实用临床医学,2005,6(8):119-120.

[6]李铁一,主编.儿科X线诊断学[J].第l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70―173.

上一篇:6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首发症状临床分析 下一篇: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预防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