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探究

时间:2022-04-03 05:53:04

让学生主动探究

有了水,鱼儿可以生存;有了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探究空间,数学活动就能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要在数学乐园里施展自己的才华,老师应做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做”和“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在教学中获得发展。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没有思维活动,不可能培养思维能力,而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保护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地解决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以此推动他们不断发现新问题。

如我在教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时,有一位平时很善于观察的学生就提出质疑:“为什么十几减9的结果都比十几个位上的几多1呢?”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意义,学生一旦知道了原因,也就等于掌握了减法的算理。因此,我热情表扬了这位学生,然后抓住这珍贵的教育契机。将问题留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十几减9可以先想10减9等于1,再把1和个位上的几合起来,因此答案总是比个位上的几多1。这位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和老师的肯定,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质疑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并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和表达能力。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有很高的价值,更多的时候显得幼稚,但教师要思考该问题对课堂教学的价值,选择恰当的时机与学生交流。如果学生质疑当堂课中的问题,且问题又带有普遍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力求让学生明白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如果是个别学生的质疑,教师可单独与学生交流,指导他应该如何思考,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二、激励学生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

自主尝试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善于设计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学的核心就是探索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关系的实验。为了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大胆放手,把原本由“老师操作实验,学生看”的环节变为学生自主探索,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身边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的场景,还为他们提供了探究的材料――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和另一组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圆锥。学生运用这些材料,自己去发现、去创造,由猜想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到自己动手实践,填写实验报告单,再到学生自己汇报小组实验的结果,讨论交流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最终得到圆锥的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在经历把抽象知识变为易于接受的生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的快乐。整个课堂成为了学生发展能力、培养思维的主阵地。

三、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作为一个自立的人,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我们面对的是能力、经验不尽相同的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肯定不会适应所有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探究任务,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如在作业布置上,可分为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必做内容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这样的作业量不宜大。选做内容,可提出具体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去完成。这样安排,既让所有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又使能力强的学生获得了充分发展的空间。值得说明的是,作业不能太多,否则学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是以继承性学习为主,自己发现的成分难以占主导位置。这是学校学习的基本规律,教师必须遵循。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理解数学,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我们教师应承担的责任。

上一篇:制定教学目标“三要求” 下一篇:回归朴实课堂享受原生态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