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应用于基层医院住院患者的体会

时间:2022-04-03 02:55:11

心理护理应用于基层医院住院患者的体会

摘要:现代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倍受关注,心理护理基层卫生院也随之日益受到重视。临床护理工作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为以“人”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

关键词:心理护理应用基层医院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14-01

1临床资料

2011年金北镇卫生院收治427例住院患者,男性217例,女性210例,年龄13-87岁,其中手术病人60例。

通过对住院患者心理反应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住院患者的主要心理反应有:

1.1焦虑及恐惧。病人的焦虑来源于多个方面。如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担心,家庭经济负担,环境陌生等。病人入院后常有恐惧心理,尤其是手术的病人、临产的产妇、儿童等。

1.2依赖性增强。人们患病后常会受到亲人的额外照顾,成为关心和帮助的中心。故患者患病后会有意无意的变得软弱无力,依赖性增强,被动性加重,行为也会变得幼稚。即使是自己能的事情也不愿去做。

1.3自尊心增强。患病后由于其他需要的满足出现障碍,从而自尊心比平时更加强烈。病人一方面要求别人对他加倍关心,而另一方面又拒绝别人的关照,认为别人的关照就意味着自己的无能。

1.4猜疑心加重。表现为多疑和矛盾行为,对周围事物敏感,好言相劝也将信将疑。听见别人低声说话以为是在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1.5主观感觉异常。如心跳正常却觉得心慌。对周围的声、光、温度及自身的症状特别敏感。

1.6情绪易激动。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稍有不满则发怒,也容易悲伤和落泪。

1.7孤独感。病人住院后由于环境和人员陌生而感到度日如年,常伴有孤独感。

1.8习惯性心理。病人患病后不可能马上从心理上接受患病的事实,否认自己有病,怀疑医生诊断错了。

1.9害羞和罪恶感。有些人认为患病是自己行为不当的结果,内心会产生害羞和罪恶感。

1.10心理性休克及反常行为。发生于突然患病或病情加重时,表现为发呆、茫然,休克缓解后出现过度的“乐观”及“不自在”表现,实质是抑制、否认形成心理防卫机制的表现。

2护理体会

2.1安全感是病人最重要的心理需要。病人住院后,护士与病人接触时应热情亲切。态度诚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充分的信任。

2.2要让病人觉得他是受到尊重的。护士要有“病人第一”的思想。礼貌待人,按性别、年龄、职业恰当的称呼病人。称呼病人时要用名字和头衔。护士的一举一动要让病人觉得受到重视,受到尊敬。

2.3病人从原来的环境来到医院,护士要表现出热忱、同情、关心和体贴。乐意帮助他解决困难,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护士应给予耐心而中肯地解答,使其得到安慰。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让病人知道护士随时都愿意为他服务。满足病人受欢迎、有所属的需要。

2.4与医护人员相互了解。护士应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语气温和,态度和蔼。认真地倾听病人的诉说,若非必要不要中断病人的谈话。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与病人的谈话内容要保密。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介绍有关的医生和护士。当病人感到与医护人员相互了解时,就会产生信任感。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

2.5适宜的环境。病室光线充足,温度湿度适宜。护士要营造安全、安静、舒适的环境氛围。让病人感到处于一个有人帮助、有人关心的环境中。

2.6对痛苦的治疗进行解释,通过设计好的语言和行为,如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合理的解释实现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帮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注意保暖。护理操作完毕帮助病人整理好衣服及被褥,让病人感觉舒适。

2.7经常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通过细心地观察了解病人的内心需求,尽力满足其合理要求。协调好病人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8重视非语言沟通。以端庄的仪表、温和的态度、得体的语言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3结论

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由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等各部分组成。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卫生院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应融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运用心理学知识,在了解病人家庭环境、文化水平、病情变化、心理状态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好的美好语言和行为,以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优美的住院环境,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疏泄、劝导、暗示、保证等手段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待病人应该是“不是亲人胜亲人”。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充分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方面对健康的影响,针对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心理需求来计划和实施心理护理,减少病人的心理问题,帮助病人满足心理需要,恢复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6月.31-32

[2]黄爱廉.护士用心理学.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年12月.109-110

上一篇:恶性肿瘤患者热化疗的护理 下一篇: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