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技艺和人类共存亡

时间:2022-04-03 12:36:57

手工技艺和人类共存亡

当社会上纷纷提出匠心、工匠精神的口号后,人们开始关注手工艺的现状,并表示担忧和充满恐惧感,我觉得大可不必。我88岁了,也坦然地面对现代化发展,不害怕现代化进程把这一切都断送了。要记住一点,世界上所有的机器人、网络技术,难道不都是人类用双手创造的吗?别因为它在围棋比赛中把我们战胜了就是万能的,它背后的程序还是由人类设计的,其实是人赢了人。

如果说真有上帝的话,上帝给人创造的这两只手就是万能的、很了不起的。有一句话需要一直记在心头:手工技艺将和人类共存、共亡。这个世界上一旦没有了人和人的双手,也就没有了手工技艺。只要有人在、手在,手工技艺就会永远在。这跟我们的语言是一样的,世上只要有人在,口头语言就在,就有口传心授的技艺传承在。

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还要加强,创新不能操之过急,尤其是分门别类的手工技艺,都有它们独特的发展规律,总会找到一条合理的途径向前迈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让它们消亡。现代化的发展,反而给我们增加了一种力量,那就是坚持要把手工艺传下去的动力。不要认为它把我们的手工艺抛弃了,或者损坏了,反而它让我们懂得手工艺绝不能停滞,必须向前,按照手工艺多年自身的规律发展下去。

手工艺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伴随当下提倡的工匠精神,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发展。有的工艺效果立竿见影,但有的工艺则要十年甚至几十年后才有成效。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倾向,提出一个口号,大家都认真对待,这是对的。但另一方面,如果把“创新”或“工匠精神”变成很普遍的口头禅,就不一定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就是说把它移植到所有的行业、技艺中,也并不一定是准确、合适的。

工匠精神的提升和发展,不能当成一场运动,不要成为一阵风,更不要成为一种忽悠的做法,我们要认真地、分门别类地做实事。手工艺里的各行各业分得很细,专业的绝活要根据各自的个性和特色来发挥它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并且无论怎样创新,也不能离开母体原有的形态、工艺、独具的特色和基本技能。

玉雕、玛瑙雕、琥珀雕、煤精雕,事实上现在很多工艺几乎都在使用电动工具进行创作,但是我们的设计思维不能像电动工具那样发展,一下子飞跃到脱离了母体,我们的很多构思与思维活动必须保留传统的、精髓的东西。我们常常说绝活,说的就是手艺中那些最精妙的手法所显示的独具匠心的智慧。实际上在一些细微之处、要害之处,电动工具还是用不上,只能靠手去完成,因为电动工具是不听“匠心”使唤的,只有手工才能显现出“鬼斧神工”。

但手工传统与创新并不矛盾,很多民间智慧都是用窍门与智慧去战胜劳力的辛苦,以此来改善生产的进度与产量。民俗从来都不是保守的、守旧的、原生态的。民俗本身,特别是民间艺人、手工艺人、传统的匠人,他们从古至今都在创新。即使是家族祖辈传下来的技艺,也是在不停地创新,并非千百年不变,但这种创新是缓慢的,是在母体里逐渐进行的。今天由于现代化、工业技术、网络化、数字化手段的出现,必然推动文化和传统手工技艺加速前进。

但一切手工艺都要考虑社会需求,如果某种手工艺对人们无法产生任何作用了,从实用价值、观赏价值,甚至收藏价值都没有了,自然会像许多古老文化事物的境遇一样,被时代淘汰。因为作为文化主体的民众已经不需要了,它自然就会消失。但只要人们还有需求,技艺有价值,即便已经失传了,也得重新补救修复。

补救修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借助文献,通过有形的资料进行恢复与修复;一种是没有资料了,这种就需要用科学的态度重新合理创造,从口头相传的片段中去修复。我们也恢复过某些失传百年的文化形态,甚至还有唐宋元明清的文化形态。这都离不开手艺人队伍里能工巧匠的多渠道“文化记忆”的传承,其实在古代,也一直有这种方式的传承和发展。一旦离开了这些“文化记忆”的传承,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手工技艺”的创新。任何胡编乱造和模仿代替都是对创新的亵渎。

今天的工艺美术大师们,需要对传承与传艺讲究一些,而不能将就。讲究是指不要等到自己年老糊涂,错过了传艺的大好时机。以前我们就吃过这个亏,孙子还有几手绝活没学会,爷爷就去世了。手工技艺的传承一定要毫无保留,放开手去传授。过去传男不传女、家传不外传的做法在今天没有一点好处,只有坏作用。而我们现在已经有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专利法等来保护工艺美术家的手艺及其成果。

从民俗角度来看待手工艺,就是要克服旧思想。在过去的民俗观念中,保守现象十分常见,但是民俗文化发展到今天,也构成了现当代的民俗观念,并且有可能迅速走向未来民俗文化视野的拓展,我们需要手艺人不停地解放自己的思想,客观地面对现实,尽可能地科学、准确地促进手工技艺的创新,努力适应21世纪的民众社会需求。

上一篇:关于如何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体育室内课巧用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