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智及其生成

时间:2022-04-02 04:33:34

教学机智及其生成

摘 要:教学机智是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机敏的教育能力与良好智慧的反映。它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构成的。教学机智是教师对特定情境应激的反应,它归根到底是实践的产物,并在教师的反思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教学机智;教师;实践

收稿日期:2006―06―06

作者简介:李拉(1978-),男,汉族,山东省枣庄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偶然事件的心理品质。教学机智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机智在教学中的表现。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师来说,它是一种智慧性的工作,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更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而,是否具有高水平的教学机智是衡量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不管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①教学机智在教师身上外在的表现为教师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事件能从容处理、化险为夷,甚至将一些被动的情境转化为有利的教育情境。它实际上是一个教师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机智的教育能力和良好智慧的反映。

一、教学机智的特征

1.利他性。教学机智是为教学服务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区分了虚假的机智和真正的机智。只有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机智才是真正的机智,因为机智是一种指向他人的实践。教学机智产生的动机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真正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才是教学机智的真正实施。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失去了对学生的发展性,就失去了教学机智存在的价值。

2.应变性。这是教学机智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教学机智外显的特征。课堂教学情境千变万化,哪怕是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测出课堂上将会发生的所有情况。当课堂教学中出现偶然事件的时候,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最大限度的消除它所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或者是机敏灵活地将这种不利情境转化为相对有利的情境,甚至有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艺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②

3.主体性。教学机智是个体教育实践和智慧的产物,是个体经验内化的表现。正如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体验一样,不同教师也有各不相同的教学机智。对同一个情境的处理,也许会采用相异的办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机智是不可以教的,也是很难模仿的,因为教学情境是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的。

4.缄默性。教学机智是对教学情境的一种应激的、即时的反应,所以教学机智不可预知,也是不可计划的。这种体验无法言说,其方式是潜移默化的,其存在状态是缄默的。它只有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教学机智类似于人类的幽默感,可以感知到它的意义,也可以触摸到它的存在,但很难清晰明确地把它表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机智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它是实践经验与个体智慧完美结合的产物。正因为教学机智的缄默性,才使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才更值得教师去探索与追求。

二、教学机智的构成

所谓教学机智是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反应,是智慧的体现。机智不是由单一的心理品质构成的,而是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体。构成教学机智的心理品质应该包括:

1.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感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构成教学机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首先是一个观察者,教师的观察力是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与个性特征,发挥教学机智,因材施教的先决条件。敏锐的观察力一方面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只有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教师才能对各种突发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采取迅速有效的处理方法。赞科夫说:“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教师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吗?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乐观、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示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③

2.准确的理解力。理解力在教学机智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具体教学情境的认知。对教学情境中的突发事件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异常情况,能够迅速地洞察事情之所以出现的原因和可能的结果,进而决定采取何种有效的解决途径。理解力体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高超的掌控能力,也表现为对孩子体验的理解和对孩子的人文关怀。没有对课堂教学具体情境的认知及对学生心理特点的掌握是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机智的。

3.敏捷的思维力。思维能力是构成教学机智的核心因素。教学机智的产生是思维积极活动的结果,但是它对思维的心理品质及过程有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表现为随机应变和随心所欲地解决课堂危机的能力。另外,它还依赖于教师的发散思维水平,能够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来寻求多样性答案,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4.积极的情感。 “机智是一种实践中的规范性智慧,它受见解的支配同时又依赖于情感。” ④ 只有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才会产生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情感,在面对偶然事件时才能积极的思维,并力图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而,积极的情感是构成教学机智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教学机智的生成

由于教学情境的复杂多变,教学机智的不可预知性,因而教学机智不会产生于课堂教学之前,更不会产生于情境之后,而只会产生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它是教师对刺激情境的应激的反应,是教学实践经验与智慧完美结合的产物。

1.教学机智是应激的反应

在心理学中,应激是指人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当人面临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⑤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人或者是对突境惊慌失措、束手无策,或者是急中生智、化险为夷。而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结果的成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的进展,甚至教学的成败。实际上,教学机智在课堂上的产生首先是教师面对突境时被迫地、应急地、瞬时地反应。当教师在面对这类突境的时候,会不自觉地集中所有注意,同时思维高度集中,准确地对情境做出判断,进而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来挽救岌岌可危的教学,可能会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而这时,教学机智就产生了。

2.教学机智是实践的产物。

教学机智乍一看好像是教师的灵光一现或灵机一动,但教学机智有着丰厚的底蕴,它归根到底是教学实践的产物。它是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升华与内化,并与智慧完美结合而产生的。同时,它离不开教师深厚的理论素养。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美地运用教学机智来解决困境的时候,事实上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对情境主动的构建:对教学情境准确地认知,对学生和集体的了解,深厚的教学理论水平,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等等。教学机智与教学实践是不可分的,它体现了一个教师灵活地驾驭课堂的能力。一个缺乏教学实践的新手教师,在面对各种多变的教学情境时,往往顾此失彼,很难做到灵活机动的运用理论知识与智慧来处理问题。教学机智在实践中产生,同时又会促进教师实践的发展。

3.教学机智在反思中成长

教学机智在实践中产生,实践是教学机智的源泉和基础,它给教学机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来源。但经验要真正地内化,并升华为教师个人的教学机智,用来更好地理解实践、指导实践,还需要一个关键的环节:反思。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处于更多的理性自我控制之下,摆脱外在无形、有形的束缚,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⑥通过自觉地、反复地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方法、情境等进行反思和批判,教师会不断获取关于教学情境的新的理解和构建。教学机智在教师不断地反思与批判中悄然成长,并潜移默化地去指导教学实践。

注释:

①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7.

②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27.

③赞科夫.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57.

④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93.

⑤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78.

⑥赵昌木.教师在批判性教学反思中成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5)42-45.

上一篇:谈高校会计模拟实验教学 下一篇:“互动递进”的数学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