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念的危机与回归

时间:2022-05-03 10:47:21

大学理念的危机与回归

摘 要:随着大学地位的上升与职能的拓展,大学的理念陷入了危机,成为大学发展的羁绊;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看看人类的大学形成之初是什么样子,其理念又如何;我们可以通过对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大学理念的研究找出一些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理念;大学自治;人文主义

收稿日期:2006―10―16

作者简介:刘健华(198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高等教育研究。

一、大学理念的危机

面对21世纪的严峻挑战,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的动力站”的作用日益凸显。伴随着地位的上升和职能的拓展,大学也陷入到了危机之中。为了摆脱危机,大学纷纷出台政策,进行革新。但是大学首先应当审视和匡正的就是大学的理念。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这一本体所特有的基本看法和对大学本知的理性认识,它是大学教育各种教育理念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他教育理念的基础理念或元理念。”①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理念就是指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观念和哲学观点。”②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学的理念是一个抽象的、上位的概念,涵盖了大学的理想、大学的信念、大学的职责等多方面元素。大学的理念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是最重要的元素,无论大处还是小处,它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从大处讲,一所大学教育模式的确立、创新与改革,必定依据的是这所大学的理念;从小处讲,甚至一个学生学习的态度、内容、方式也会受到大学理念的影响。因此一所大学它的理念曾经是什么样、应该是什么样,又可能是什么样对于一所大学来说至关重要。在大学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经典的理念。它们作为大学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指导大学的发展,引领学术的进步,成为一种不竭的智力资源,激励着教师学生的精神追求。比如中世纪时期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治学理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的理念面临着一轮的挑战。有的高校存在着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理念不受重视直接引发了大学理念的危机,使大学理念问题成为了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

二、大学理念的重温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看看人类的大学刚刚形成之初其理念如何。

西方教育史的通说认为,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发源于中世纪。在其形成之初,应该将其界定为一群具有强烈求知欲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学术团体。这些教师与学生处于“象牙塔”内,为了追逐知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而不懈努力。大学的理念就孕育在这些个人的信念当中,是个人的信息汇聚成了最初的大学的理念。虽然当时不同社团的理念有所不同,但是一般都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作为基本理念。从大学刚刚诞生,大学就发出了自主自治的强烈呼声。究其原因是和早期大学的使命与初衷相联系的,大学明确提出自治的口号,以此为武器反对封建势力、宗教势力的干涉。经过不懈地斗争,大学终于拥有了多项相应的特权,比如罢教和迁校权、设立特别法庭和内部自治权、师生的免税和免役权等等。大学自治也作为一种理念更加坚定,像一面高扬的旗帜激励着世人。

学术自由一直是中世纪学者追求的重要目标。它主要包括教师自由研究学术和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两方面。这种理念使中世纪大学的师生有勇气和力量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潜心进行科研。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理念,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反映的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人们对真理的崇拜、对理想的追求。这时候的大学是学者们的精神家园。这时候的大学理念虽然拙稚、单纯,但是却具有伟大的奠基意义,是现代大学理念的源头,这种大学理念的合理内核是我们今天必须认真考虑和努力吸收的。

时间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大行其道,对社会的进步、教育的革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人权,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反对绝对依赖和盲目信仰教会的教议和教规。提倡个性解放,发挥人的才能和智慧;提倡古希腊既善且美的身心和谐教育;提倡知识与科学,尊崇理性,反对蒙昧与无知。”③自15世纪中期,牛津大学等大学率先开始了人文主义教育的变革,大学自身在教育宗旨、教育目的等方面都融入了人文主义的因素。人文理念成为了当时大学理念的重要部分。通过人文力量的张扬,大学里的学生更绅士、更博雅、更有同情心、更富责任感。可以看出人文精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心理资源,引导着人们向更完善甚至更完美的境界发展。

随着历史的前行,生产力的进步与市场的拓展,大学的职能与使命有了不断更新的诠释和注解,从科研到教学再到社会服务,与之相呼应的大学的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分支,即学术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尽管我们目前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大学作了分类,即研究型大学、教学性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可能对于每个种类的大学而言其具体的理念会有所差异,但是对于任何大学而言,他们的理念在更高的层次上有相通之处。那些从近代甚至从古代走来的大学的理念应当更值得重视。

三、大学理念的回归

我们国家的大学产生背景、历史积淀和运作模式与西方大学有很大差异,因而不能照搬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等理念。但是这些传统理念的合理内核是非常宝贵的人文财富,体现了学者们追求真理、淡泊名利、安心科研、不屈世事的精神风貌。对于当今的中国大学而言,我们应当从努力吸收西方传统大学理念的精华,形成自己的大学理念。

理念一:专心科研。当今一些大学把争创“一流大学”、“名牌大学”作为重要目标。在这目标的指导下,学校和教师无法安心于教学科研活动,却把注意力放在申报了几个博士点,培养了几批博士生,教育拨款又增长几许,科研项目又审批几项。在这样一轮又一轮数字化的评估中,大学被量化了,学生被量化了,科研创新的精神也被量化了。不关注教学与科研大学就丧失了活力,因此专心科研是大学理念的重中之重。

理念二:净化校园。大学应当是一块净土,是学者和学子们的精神家园。但是由于当今大学的理念开始向功利化和现实化发展,作为单纯的学术机构的大学开始不够纯净。许多学生一脚踏进大学,一脚也就踏入了社会。社会生活的形形、光怪陆离很容易刺激大学生仍显稚嫩的心,让他们形成浮躁、世故的性格,不愿意思考,不再真诚,不会深思,一旦这样规格的人才被培养出来后果如何可想而知。随关威斯康星模式的确立,修建“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笔者认为,开放与封闭要有一个度的问题。大学首先应当通过理念的引导使校园回归纯净的沃土,使学生仍有纯净的心灵。

理念三:人文主义理念。大学应当强调“人文精神”。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培养多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需要而进行,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需要的满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大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要有个性、精神、气质、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思考,而这些都是缺乏人文理念的大学所无法满足的,如果不注意对学生实施人文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缺乏内在的理解力和塑造力,“缺乏内在的理解力和塑造力,人们对外在世界的控制和征服就会出现种种病态,就会导致个体和社会的‘病态发展’和‘畸形发展’,最终威胁到个体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④大学教育必须树立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注释:

①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韩延明.大学理念论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④石中英.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职业倦怠的意义疗法 下一篇: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班主任角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