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崛起 加快科学跨越

时间:2022-04-02 01:21:20

推进绿色崛起 加快科学跨越

龙泉市位于浙闽赣边境,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以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蜚声中外。同时,龙泉又遍布名山大川,被誉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市”,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十二五”时期,我们提出了打造“活力龙、幸福泉”,推动龙泉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并针对龙泉最大优势在生态、最大差距在工业、最大潜力在旅游的现实,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推进绿色崛起,加快科学跨越,使干部群众居住在龙泉更有安全感、生活在龙泉更有幸福感、工作在龙泉更有成就感、走出龙泉更有自豪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全民动员打造生态产业,提升“创业成就感”

树立“大生态”理念,把江浙之巅、三江之源、浙南林海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实施生态创业富农工程。突出“以林富农”,以20万龙泉农民为创业主体,以25万亩耕地395万亩林地为创业车间,按照“大力发展竹产业、提升发展食用菌、特色发展茶果蔬和畜牧业”的思路,建立“一个主导产业、一位首席专家、一个配套政策、一批示范项目”的新机制,实现竹茶菌蔬四大农业主导产业量质并举,形成“满目青山,放眼竹海,遍地茶园,瓜果飘香”的生态农业新格局。目前,龙泉的竹笋、香菇、灵芝、黑木耳菌种、袋料黑木耳产量均已居全国前列,全市已拥有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41个,绿色食品认证13个,有机食品认证8个,通过日本JAS认证4个,万泰有机认证6个,龙泉灵芝和灵芝孢子粉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泉黑木耳成功注册著名商标。

为充分调动林农参与生态创业的积极性,我们在实施“以林富农”工程的过程中,大胆创新,以林权抵押贷款为突破口,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变“青山绿水”为农民的“金山银山”,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经营森林、保护生态资源的积极性,林权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2011年,全市实现竹产业总产值12.05亿元,林农竹产业一产人均收入1765元,竹产业提升工程连续两次列入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专项奖励项目。

实施生态工业强市工程。以生态产业集聚区为龙头,依托“一心五点”工业布局,建立“一个领导小组、一套扶持政策、一个产业协会、一位领衔领导”产业培育机制,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优化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汽车(空调)零部件、青瓷宝剑和竹木加工等传统产业从手工型、粗放型向规模型、科技型、品牌型的集约化生产转变。实施“龙头企业壮大工程”、“低产低效企业提升工程”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一批龙头型、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在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升了产业层次。

实施生态旅游兴市工程。围绕“秀山丽水、剑瓷龙泉、养生福地、诗画乡村”定位,把整个龙泉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积极培育以 凤阳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的山水生态游,以龙泉窑为核心的剑瓷文化游,以龙泉灵芝、龙泉金观音茶为特色的养生度假游,推出乡村休闲游、红色老区游、宗教名胜游。同时,把休闲养生经济作为重要产业来抓,加快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和休闲养生产品开发,全面打响“江浙之巅、剑瓷龙泉”旅游品牌。

全民参与保护生态环境,

提升“生态享受感”

树立“大公园”理念,把3059平方公里的龙泉当作一个森林城市、绿色公园来打造,建设“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房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城市,使龙泉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开展生态示范创建。以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为契机,完善城市功能,逐渐展现出山、水、城交相辉映的森林城市特色风貌。相继开展“三沿三山”绿化、百里绿色长廊和名人名树苑等创建活动,在龙泉乡村构筑起了多层次、多色彩、多功能的森林生态景观,形成城乡一体化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加快乡村生态创建,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美丽乡村创建等工程,营造优美舒适干净和谐的乡村环境。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有70%以上的乡镇成为生态乡镇或环境优美乡镇,并建成一批富有地方生态文明特色的新农村。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开展河道采砂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市噪音臭气污染等专项整治,加快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全市各乡镇垃圾中转、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推进“三沿”(沿溪、沿路、沿景)综合整治,展现“清洁、清静、无视觉污染”的环保魅力。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工矿企业“三废”排污监测和城区空气质量监控。实行水环境保护“段长制”和“约谈制”,构建覆盖全市、全时段的水质监测体系。2011年,全市各流域断面水质Ⅰ、Ⅱ类达到98.8%,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地表水市县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

营造生态保护氛围。全面开展义务植树大行动,实行基地化管理制度和一人一卡登记制度,并确定每年新年上班第一天和新春上班第一天为全民植树日,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4.6%,义务植树登记卡建卡率为46.4%。同时,开展保护生态大行动,努力让爱绿护绿、低碳环保成为百姓生活常态,切实增强全民生态文化的亲和力、生态保护的凝聚力和“生态立市”的认同感。

绿色付出,换来了不菲的绿色回报。监测数据显示,龙泉市城市日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59天,占全年天数比例为98.4%;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达到4860个/立方厘米;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森林间接减排和缓解城市热岛、浑浊效应等效果日益显著,2011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高达106.2,森林覆盖率达84.2%,两大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全民重视弘扬生态文化,

提升“文化自豪感”

树立“大文化”理念,以剑瓷文化为龙头,把剑瓷文化做大做极致,同步拓展菇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水文化和生态文化,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

做精文创产业。以“青瓷文化创意集聚示范区”为平台,抓好龙泉青瓷文化创意基地、青瓷宝剑苑、剑瓷小企业创业园、龙泉宝剑产业园区、龙泉宝剑城、香菇博物馆等文化项目,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特色一条街和大窑、源底等一批青瓷文化创意村落的建设,把特色文化“化”成基地,“化”成产业。积极构建高端艺术瓷、中高端工艺瓷、中端及中高端日用瓷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着力推动剑瓷文化创意产业朝产业化、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坚持以文化融合推动产业联动。让“千年龙泉瓷”,盛“瓯江源头水”,泡“江浙顶峰茶”,在瓷文化做极致的同时,同步拓展水文化、茶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做亮节庆品牌。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龙泉先后举办了六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使节庆效应逐渐放大。第六届中国龙泉青瓷、龙泉宝剑节在全国近400个参评节庆中脱颖而出,荣获2011“优秀民族节庆”。相继在北京、上海、杭州及日本、韩国、法国等地举办了一系列青瓷宝剑精品展示会,进一步提升了龙泉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同时,通过节庆、会展加强文化产业招商,积极引入各类工商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创产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

做实文化消费。放大“非遗”效应,围绕让外地人来龙泉消费文化产品、让龙泉人享受剑瓷文化活动,培育以剑瓷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消费增长点,吸引境内外游客、剑瓷爱好者来龙泉观光体验,在文化消费市场掀起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的收藏热。加大政府投入,做精青瓷宝剑苑,建成花园式工厂,完善青瓷宝剑历史和技艺展示、制作体验、艺术作品鉴赏、购物商店、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建成3A工业旅游景区,用特色文化把一二三产串起来、带起来、活起来。

(责编:耿国彪)

上一篇:以滕头模式打造绿色家园 下一篇:面向未来建设现代大森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