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赤字 第3期

时间:2022-04-02 12:14:25

编者按:

在今日为不断增长的GDP数字而欢欣鼓舞的中国,GDP却成为了民众心中的贬义词。因为他们所面对的是远不及GDP增长速度的收入,是如大山般压来的房价、医疗和教育费用,是对未来保障的担忧。当前的中国社会GDP和百姓福利之间的种种矛盾与差距,揭示出高增长表象下民生的艰难。

GDP并非坏东西,但为什么现在大家对它的批评没有休止,反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提高不同步,两者甚至有日益背离的趋势。

GDP不能提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这使得GDP有一种危险,它不能反映民生状况,甚至可能存在“一俊遮百丑”的现象――以GDP增长的强势掩盖一个国家发展及社会变革方面的劣势。

可惜可叹,这样一种可悲的情形正出现在改革开放时代的盛世中国。

我的增长在哪里?

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我国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非但没有如经济数据一样令人鼓舞地攀升,反而有所下降。在众多居民眼中,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似乎仅仅是一个“海市蜃楼”,增长所提升的福利并没有明显辐射到他们的日常生活。

不幸福感、疲惫感与日俱增;不满意、不轻松的情绪在城市普通人群中蔓延。这种高经济增长速度和低居民满意度的强烈反差引起了人们好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透过GDP的面纱看到更真实的居民经济生存状态。

大多数普通居民对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疲惫、失去了热情,认为经济增长的成果似乎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改革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和奉献自己的青春。这些普通劳动者为国家GDP增长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种困惑之中――“我的增长在哪里?”

高税收下低福利:

谁之错?中国改革开放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经济加快转轨使原有的福利模式被打破,这给人们带来的不适应是必然的,也是下一步改革需要着重布局的。一方面,中国政府的税收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长,超过经济增速的一倍不止,也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政府提供的公共品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于是,看病贵、住房难、学费高、养老和失业保障太低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人们感受最深的问题。

现实社会中,用于维持社会再生产的这部分福利究竟应该如何分配,如何处理好福利、贫困和资本效率的关系,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结果。当然,国民自然希望自己的生老病死都由国家包起来,这恐怕就是很多人向往北欧福利模式的原因,而高福利的前提是高税收,中国目前国民收入普遍较低的现实,使这个愿望成为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

既然国家福利难以指望,我们为什么不采用一种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新办法:低税收高社会福利模式,藏富于社会,还利于民众,少取一些,也就是多予一些。

上一篇:医疗\医改\医生 下一篇:职教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