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构建

时间:2022-04-02 06:29:30

高职院校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构建

【摘要】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本文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从考核目标的确定、考核模式的构建、考核方式的实施、考核体系的建立等角度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将现代职业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核体系;多元化;实践教学

一、引论

实践教学考核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检验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的主要途径[1]。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高职教育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2-6]。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科学与否,关系到是否能够全面衡量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7-9]。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所采用的考核方法,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经验性考试阶段,规范化程度比较低。如:天津职业大学、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采用平时成绩加卷面考试的考核方式[10-12]。所有这些考核方法均比较单一,缺乏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考试成绩不能真实的反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13-17]。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网站规划与开发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体系。

二、高职院校多元化考核体系

(一)考核目标的确定及“多元化阶梯式”考核模式的构建

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满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由简单到复杂,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五个阶段:认识实习、验证性实验、单项技能训练、综合实践项目和顶岗实习。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了“多元化阶梯式”考核目标。构建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时,要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 “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构建了实践教学“多元化阶梯式”考核模式。“一个中心”,即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四个方面”,即从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制订全面详细的可行性考核方案,突破传统的简单机械的模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

表1 实践教学职业岗位能力阶梯式成绩考核体系

考核

指标 出勤

情况 课堂表现 实践

预习 实践

操作 项目阶段

成果 实践报告规范 项目

作品 职业

素养

考核项目 迟到、早退、病事假情况 学习态度、能动性、课堂参与情况 学习主动性、知识的理解、素材搜集 操作规范、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项目开发文档、设计方案、业务流程图等 分析问题、总结经验 专业性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应用 团队意识、沟通能力

分值 5 10 10 15 20 10 15 15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宗旨,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化的高职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顶岗实习多元化成绩考核体系

考核指标 院方评价 企业评价 教师评价 个人自评

考核项目 顶岗实习一次成功率、应聘情况、企业反馈等。 出勤情况、工作状态、业务水平、工作业绩、职业素养等 顶岗实习手册完成情况、企业反馈、随机抽查等 工作心得、专业技能、总结报告等。

分值 10 40 30 20

(二)考核方法的实施

1.实践教学职业岗位能力“多元化阶梯式成绩考核体系”的实施

为使考核评价体系顺利实施,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认识实践考核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重视实践课程的学习。按要求对每个学生每次实践项目成绩考核进行制表,以便在实践教学中作详细的评价记录,最后统计得出平均成绩。

以下是《动态网页制作》课程对于每个学习情境的考核评价表,学生阶梯式成绩考核按表3实施:

表3 实践教学职业岗位能力阶梯式成绩考核实施表

评分内容 评价目标 评分标准 评价方式 评价分值

任务完成情况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 完成(100%)

部分完成(

小组评价(30%)

教师评价(50%) 40

工作状态 学生应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遵守制度、吃苦耐劳的精神 良好(100%)

一般(≥60%)

不良(<60%) 学生自评(20%)

小组评价(30%)

教师评价(50%) 40

项目完成质量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效果(包括总结和汇报) 好(100%)

一般(≥60%)

较差(<60%) 学生自评(20%)

小组评价(30%)

教师评价(50%) 20

综合得分 100

2.“多元化成绩考核体系”的实施

考核指标1经每次实践课程以点名记录方式进行,及时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

考核指标第2-4由指导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实践预习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验,实践操作水平,由指导教师及时记录。

考核指标5由指导教师对实践报告的评阅给出该项指标的分值。

考核指标6-8主要是针对实践项目中支撑专业技能的重要知识、原理、关键操作点及方法的考核。该项考核可在期末考试卷中或在实训结束时集中实施完成,分值只占40%。

在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过程考核为中心,以职业岗位能力为评价标准的指导思想,保证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吻合、考核方法与考核目标相吻合,努力实现两种转变:一是要通过多种科学的考核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考试并不是想把学生考住,而其根本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消除对于考试的抵触和紧张情绪,实现由“厌考”向“乐考”转变。二是要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作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依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使他们在看似为了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学到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由“重视考试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的转变。对于顶岗实习课程,采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学生本人三方评价的考核方法,结合顶岗实习手册,全面、公正、客观地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考核。

(三)实践教学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实施效果

该考核评价体系连续两年在我校网站规划与开发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中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达到了“过程考核”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考核在教育功能中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新型考核体系,注重学习过程,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对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起到了督促作用。因此,该实践考核体系的建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过程考核适合于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考核评价贯穿于实践课全过程,依据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了相应的能力考核目标,以实践操作水平来体现,并且所占分值比例较大,在加强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3.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考核体系在考核同学的同时,给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前,指导教师需要细化并梳理每一个实践内容的专业核心技能并组织提出考核目标。授课中,指导教师需要认真关注学生操作的规范性,促进了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授课后,需要认真审阅实践报告,必然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考核内容全面,指标科学

考核体系包括课前,课中,课后。涵盖了包含出勤、课堂表现、动手能力、操作规范性、课堂回答问题等实践课程的多个环节。这些指标涵盖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三、结论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建立仍处在不断研究创新和实践阶段,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而考核评价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18-20]。客观全面、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有利于激活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必将现代职业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卢宏业,等.高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05):69-73.

[2]邓小妮,熊正安.对高职教育“职业属性”认识的反思与批判―兼论高等职业教育合理定位过程中的主体局限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6(04):21-23.

[3]鲍风雨,等.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及辽宁省高职教育需求与对策研究[D].2004,天津大学.

[4]闫淑兰,逯允海,等.高职教育的教学思想、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学习《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J].教学研究,2008(05):410-413.

[5]钱正明,等.高职教育呼唤创新教育―对高职教育中“职业性”与“高等性”的再认识[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71-72.

[6]鲁婉玉,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 2011.

[7]葛雅萍,等.论高职教育政策导向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影响[D].吉林大学, 2011.

[8]金潇明,等.认识高职教育规律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1).

[9]裴云,等.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误区―兼论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03):126-128.

[10]韩晓虎,等.高等职业教育中知识管理问题研究―高职课程与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03):57-59.

[11]刘兰明,等.高职教育的文化建设目标、内容与原则―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因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4.

[12]李菁文,等.构建高职教育特色化的探索与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13]郭青春,谢盛勇,and李松,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谈中央电大高职类专业的双证改造计划[J].天津电大学报,2010(04):6-11.

[14]余乐,等.国外高职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两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4):24-27.

[15]赵凯歌,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兰先芳,等.职业素养教育:实现高职教育理想的必然选择―从日本人的职业精神看我国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19-22.

[17]朱文伟,李延平,等.遵循规律形成合力创新高职教育新模式―以陕西高职教育现状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73-77.

[18]周萍,等.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

[19]陈一虹,等.浅谈高职教育之本-实践教学[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

[20]王晓利.实践教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J].价值工程,2011(30):224-22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

作者简介:

郭明珠(1979-),女,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王刚(1978-),男,吉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作物生物技术。

上一篇:浅谈高职化学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企业生产方式的教学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