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产业考察报告

时间:2022-04-01 10:54:24

英国生产业考察报告

2007年11月10日至24日,由省委政研室组织的生产业政策培训班赴英国进行了为期15天的培训考察。期间,培训班围绕发展生产业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与英格兰地方政府经济顾问史蒂夫先生进行了交流,实地考察了伦敦的金融和教育,格拉斯哥、伯明翰等地的创意产业,以及英格兰地区的乡村服务业。

一、英国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调整过程

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20世纪初,英国还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工业大国,但由于结构调整缓慢,20世纪同时也成为英国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加快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之前,英国和美、德等国一样,也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但进程缓慢,且成效并不明显。总体上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早在19世纪8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经济仍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先后被美国、德国超过,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地位开始削弱。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主的产业结构一直是英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这种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尤其是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德、美等国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并拥有了一定的独占优势,而英国仍固守传统工业优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对传统工业投资的增加、劳动力的扩大以及产量的提高来实现,缺少技术变革,导致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势逐步减弱。

1914―1945年,是英国经济转型的起步阶段,结构调整主要在工业内部。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削弱。特别是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英国传统工业部门受到沉重打击,煤炭、纺织和机器制造业产品出口大幅下降,造船工业生产几乎停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被迫对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即对传统出口工业进行消肿,加大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新兴工业的投入,同时从致力于发展外贸导向型的国际经济转向发展国内经济。这种调整,在工业化革命晚于英国的美、德等国于19世纪80至90年代左右已经开始,英国不仅在时间上大大滞后,且调整过程也相对缓慢。新兴工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就产值、就业人数和重要性而言,还不能取代传统工业的地位,即使在1932―1934年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新兴工业仍只占就业人数的7%和总净投资的3%。旧的优势失去的同时,新的优势迟迟没有建立,是这一时期英国较快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战后直到70年代,是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相对衰落最快的时期。主要原因是英国在新的技术变革中,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西德、日本等国。在经历五、六十年代短暂的制造业黄金发展期后,英国经济总体上“停停走走”。到60年代末,由于结构调整滞后、技术创新乏力、工业设备更新缓慢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工业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加之二战后帝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英国丧失了在殖民地享有的特权和有利市场,特别是1972年“帝国特惠制”取消后,与英联邦各国的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60年的40%降至14?郾5%,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这一时期,英国患上了以增长停滞、严重的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三者并存,以滞胀为主要特征的“英国病”,经济实力大大衰落。1950―1973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仅为3?郾0%,远低于美、德、日等工业化国家。同时,英国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例由1880年的22?郾9%下降到了4?郾1%。这一状况,客观上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非常迫切的要求。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对英国工业生产造成较大打击。作为一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英国在面临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污染的同时,也日益受到资源短缺的巨大压力,继续执守工业已难以为继。在这种压逼下,英国逐渐认识到必须限制大规模制造业在本土的发展,促使生产型产业大幅度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大批量、低成本生产转向数量少但更高端的产品生产,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获得丰厚的利润。于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开始由工业内部转向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战略举措。不过,从石油危机引发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到最终确立以服务业为主,前后也花了近20年,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经济继续衰退。1974―1979年,英国经济年均增长仅为2?郾2%,而通货膨胀率年均12?郾5%,在主要工业国中最高。伴随着经济的低迷,服务业却实现了一定的增长,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战后英国实行“福利国家”制度,卫生教育、公共行政等非物质生产部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则是60年代后期大规模的工商业企业合并整顿,迫使大量工业企业职工转到交通运输、商业服务、财政金融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推动了服务业加快发展。到1980年,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由1970年的42?郾7%继续下降至40?郾2%,而服务业则由52?郾5%上升到57?郾6%,10年间上升了5?郾1个百分点。

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在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浪潮的冲击下,英国的经济政策转向强调增加经济供应,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政府提供巨额资助,鼓励工业部门积极采用微电子、光导纤维和光电子技术等新技术和新材料,使高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1980―1986年间,高技术部门年均增长达31%,远高于同期制造业增速5%,同时企业新产品投放市场比例逐渐在西方国家中位居前列。另一方面,政府对传统制造业、煤炭采掘业的补贴大幅下降,使得长期依赖政府补贴的纺织、造船、机械、钢铁等产业大幅度萎缩。其他一部分制造业,如航空、汽车、化工、机电、石油等在市场竞争中,逐步从规模型生产向高端的设计、集成、概念化产品和附加值更高的品牌产品方向转变。同时,加大对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咨询性产业的扶持力度。但这些政策最初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因受整个西方经济衰退的大势影响,1979年7月开始,英国又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直到1983年初复苏后结构调整效应才真正释放出来。撒切尔夫人执政近12年,英国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效率明显提高,1980―1989年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以上,年均增长4?郾2%,居西方七大工业国之首;服务业快速发展,到1989年,三次产业结构由1980年的2?郾2∶40?郾2∶57?郾6调整为1∶31∶68,基本完成了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转变。

此后,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90年代初,英国再次经历经济衰退,但工业生产率明显提高,即使在衰退低谷的1992年,仍实现了自1986年以来的持续增长,比1986年增长9?郾9%;同时,服务业经历了1990-1995年的继续调整,到200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70%,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到2006年,根据英国财政部报告,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1?郾5∶25?郾5∶73,服务业解决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数的80%左右,而30年前的比例仅为68%。

可以看出,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漫长过程。其中由工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成效最明显的时期为上世纪80年代,调整起因虽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根源却是传统工业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强烈冲击、经济发展和市场力量的作用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内在要求,整个调整持续近20年,最终确立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

二、英国促进生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政策举措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一般特征,也是英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在英国服务业中,生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转型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生产业,目前国际上对其具体领域并无统一的界定标准,也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根据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将服务业分为11门类、26大类、134小类。如果按照服务对象,大致可分为为个人服务的消费者服务业、为企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和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业三类。其中,为企业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即是生产业,具体体现在上游(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全过程生产活动中。从其基本内涵看,一切为企业生产服务的,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都属于生产业。从这一概念看,过去25―30年间,生产业是英国增长最快的行业。1979―1988年,服务部门共新增240万个职位,其中银行、金融和保险部门就增加了100万个,占了近50%。到2005年,金融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已达8?郾5%,2006年净出口244亿英镑。目前,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增加值占英国GDP比重已超过25%,就业人口占了全部就业人口的32%。

通过与英国政府经济顾问史蒂夫先生的交流研讨,我们了解到:英国生产业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服务外包。服务外包目前许多人理解为发达国家将企业的部分服务性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如美国软件业的部分业务向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但从服务外包的内涵看,主要是指企业将部分服务性环节由内部化转为外部化。国际间的服务外包,只是服务外包的一种高级形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建立在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以及企业外包活动的发展。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各种生产要素做出是在自己内部生产还是在外部市场采购的决定。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外部组织能够做得更有效率,同时成本更低,那么此项活动就应该由外部的组织来完成。英国生产业自80年代加快发展,总体上与制造业结构的有效调整紧密相关,可谓前者支撑后者,后者为前者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正是由于这一时期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制造业企业的大量产生,使企业对生产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专业服务公司也应势而生。于是,一些制造业企业从专业化角度出发,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逐步开始将内部活动特别是服务活动外部化。这种在保留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将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服务职能转移出去,从原来由企业内部提供资源或服务转向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组织来提供的行为,就是服务外包。

英国通过服务外包促进生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企业和产业的重组。同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造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伴随世界性的企业并购浪潮,英国工商企业的合并重组达到空前水平。随着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调整,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一些企业开始逐步砍掉亏本的服务部门。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使能源和资源紧张的问题更为突出,工业企业为保留核心竞争力,纷纷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如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产品设计及金融等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进行。以成立于19世纪的英国著名企业联合利华为例,该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核心产业战略,收购了大量公司和品牌,决定将业务重心重新放回到核心品牌上,产品品牌由50多个减少到13个,同时理性地舍弃包装业、运输业和渔业等产业,到1989年,核心产业得以明显增长,成为世界第26位的大企业。总体上看,服务外包对英国产业发展带来的作用主要有:一是使企业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由于企业将一些自身不擅长的业务交给专业公司完成,而专业公司因经验丰富和存在外部竞争,收费较低,企业因此节省了大笔成本,生产效率明显提高。1980-1987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2?郾5%,其中纺织工业上升到5?郾8%,钢铁工业成本远低于美、德、法、日等国。二是使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由于传统上由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活动(如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物流销售、员工招聘、信息管理等等)逐步外包出去,企业更加聚焦于发展自己的优势领域,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是促进了制造业企业转型。许多企业把服务外包后节省下的资金用于二次投资,主要业务逐渐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衍生和转移,服务在生产销售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日益呈现“服务化”的新趋向。四是促进了新的服务组织不断生成。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以及企业服务外包需求的增加,承接外包的专业机构不断建立,信息服务、咨询、培训等新兴服务业作为专门的产业形态因此迅速发展起来。

在英国生产业发展中,1979年开始的大规模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造作为政府的服务外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英国国有工业大多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工党上台后开始实行国有化,到1979年,英国政府控制了煤炭、造船、电力、煤气、铁路、邮政和电讯等部门的全部,钢铁和航空部门的75%,汽车制造和石油工业部门的50%和25%。但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国有工业的运行状况普遍不好。根据1976年英国经济发展署公布的有关1960―1975年国有工业状况的报告,国有工业总产量年均增长1?郾1%,低于整个制造业的年均增幅2?郾7%,盈利低于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私有化进程。1979年至1989年,政府先后将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了私营部门,到1990年11月撒切尔夫人辞职时,除英国铁路公司、煤炭公司和皇家邮政3个部门外,国有工业全部实现了私有化,600多万工人转移到私营部门,出售国有资产达550亿英镑,在经合组织国家中仅次于日本排第2位。由于私有化的推进,原由国有企业包揽的后勤、社会保障等服务被外包出去,原由政府各部门内部承担的清洁工作、垃圾收集、伙食供应以及从安全保卫、打字、照相复印、车辆维修到计算机服务、设计、审计工作等,也都雇佣私人承包商去提供,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生产业的迅速发展。

英国政府在促进生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政策引导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主要采取了4项举措:

一是解除公司注册方面的壁垒,鼓励兴办企业。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财政及金融政策,放松或取消国家控制与干预,调动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主要包括:先后废除180多项对经济活动的限制规定。如取消最低固定佣金制度;废除折旧上税规定;废除私人企业中工人最高工资限额及对产品价格和企业持股者红利收入的限制等规定。推行系列减税措施,刺激个人、家庭和企业进行投资和参加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从1979年至1996年,政府先后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从33%逐步降到24%,并不断提高所得税最高税率的起征点,将增值税率由原来的8%~12%提高到15%,将公司税由52%降到35%。积极改革劳资关系,重点削弱工会的权力和作用,先后通过5项重要工会立法,取消工会作为一个整体所享有的普遍的法律豁免权,缩小排外性雇佣制企业(即只雇佣某一特定工会成员的企业。70年代末排外雇佣制企业人数达520万人,占就业人数的25%)的合法性范围,解除劳动力市场壁垒,促进劳动力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此外,为便利企业注册登记,目前74%的有限责任公司实现网上注册,费用为20英镑;通过遍布全国的“商业链接”机构及信托基金等向创业者提供全套咨询服务及部分资金支持;建立“毕业生企业协会”,出台“毕业生创业方案”,鼓励毕业生进入商业领域。

二是开放资本市场,使企业融资更加容易。二战后,由于英国政府过度管制,金融业尤其是投资银行、资本市场逐步萎缩。撒切尔夫人上台,取消了对资本和外汇长达20年的管制,大量外资迅速涌入。同时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1986年10月启动金融改革,对传统金融制度产生剧烈冲击,人们称之为“金融大爆炸”。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取消经纪商和交易商两种职能不能互兼的规定,经纪人与出场人互相兼任,放开交易所会员资格的限制;取消证券交易的最低固定佣金限制,实行证券交易手续费自由化;取消非交易所成员持有交易所成员股票的限制,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参加证券交易所的活动;废除各项金融投资管制,银行开始提供包括证券业务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等。在监管方面,英格兰银行将监管银行业的职能移交给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这一改革,标志着金融服务业自由化的开始。由于资本市场全面开放,英国国内金融企业逐步走向混业竞争。同时,美国和欧洲大陆的金融机构纷纷到英国全面参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大大提升了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促进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使企业融资变得更加方便,为生产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金融环境。

三是政府做好咨询服务,对企业发展进行指导。英国政府对企业发展生产业的扶持重点不是拨款,而是非常注重对企业管理层的教育和指导,着重帮助企业管理层认识到发展生产业的重要性。由于市场状况复杂、信息掌握困难,不少企业家在扩大生产、经销、研究与开发的投资以及对领薪管理人员的招聘、培训和提升方面往往踌躇不前。为此,英国政府在每个地区建立了顾问署,作为专门的企业管理和咨询机构。在全国雇佣了1000多名有公司背景的退休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高层顾问,负责帮助企业制订发展计划,引导企业改变经营策略,如帮助其上市、通过上市融资,同时积极开展企业高层培训,由企业自己报名,着眼于地区中最迫切发展的重点企业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此外,英国政府每年投入1?郾5亿英镑,积极搭建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和资源服务的平台――企业网。具体做法是:通过9大地区的发展机构,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一批具有资质和竞争力的企业咨询机构作为合作机构。地区发展机构与这些中标机构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工作责任和服务内容。合作机构按照协议要求,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服务,通过派出企业顾问,上门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同时,建设和完善“商业链接”网络,方便企业获取法规、融资、培训等政府服务信息;税务署等部门开设了“电话服务热线”,开展“商业咨询公开日”活动;建立“跨部门工程”方案并实施“单一传输计划”,保持政府对企业支持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转向发展生产业。

四是大力发展教育和职业培训,使劳动者具备从事服务业的能力。英国政府在80年代提出了“国家教育培训目标”,内容涉及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各项主要指标,强调一切企业都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一切个人都有获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一切教育培训都应当朝向培养自信力、适应力、就业力的方向,特别是要朝向培育核心技能的方向发展。英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16岁以下孩子享受免费义务教育,16-18岁则不再享受义务教育,但由高中、继续教育学院或工作场所负责为该年龄段的青年提供教育和培训。政府把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同增强英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联系在一起,相继颁布了有关法案、政府白皮书以及具体政策,并设立重大项目和重要机构来支持落实政府的战略。目前已举办462所继续教育学院,高等院校在校生中有12%的学生是继续学院毕业生中考入的。继续教育学院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主要承担者,在提高劳动者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使继续教育和劳动就业有机结合,做到产销一体化,1995年7月,英国撤消就业部,有关培训方面的职能与原教育部合并,建立教育与就业部,成为世界上继澳大利亚之后第二个将教育与培训归口在一个政府部门下管理的国家。同时,建立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地位,使之与学历文凭并重,促进更多的优秀人材接受职业教育,朝职业方向发展。正因为政府对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高度重视,为生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三、几点启示

英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通过培训和考察,我们感到收获很大,深受启发。结合我省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把大力发展生产业作为我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英国成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致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制造业比重大、产业层次低、服务业发展滞后、出口依存度高,这些英国经济转型前期面临的情况也是我省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同时,英国是一个资源小国,我省是一个资源小省,面临生产成本较高、资源要素压力较大,也是一个共性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现阶段我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英国的经验看,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加快发展,在推动经济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省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一直为40%左右,一定程度上导致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领域的低成本、集约化经营难以实现,大大制约了经济的转型。随着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深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生产业引领经济增长必将成为我省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因此,我们建议,尽快明确把发展生产业作为我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通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业加快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生产业实现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针对我省目前生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重点研究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举措,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

2.加快制订鼓励工业企业服务外包的政策举措。英国的经验表明,服务外包是推动生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企业实现结构优化调整、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我省制造业发达,但绝大部分企业小而全,内部以生产部门为主,也有研发、信息中心、销售、运输等服务部门,甚至还有法律、融资、咨询等部门。随着劳动力、土地等成本的不断提高,这种全能型的企业结构必然面临竞争力日益下降的问题。借鉴英国经验,目前亟需对我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重新定位,即在保留企业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尽快将一些与服务相关的业务外包给低成本、高效率的专业公司来承担,从而集中力量发展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这既是我省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鼓励工业企业服务外包中,首先要根据工业企业服务外包的需求,着力培育一批高效率的专业服务公司。近年来,我省各类中介组织发展迅速,但有能力承接服务外包的专业组织并不多。必须进一步扶持各类研发、设计、金融、财务、物流、培训、咨询以及法律等专业组织的发展,着力提升其服务功能。同时,建议省里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尽快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制订出台鼓励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举措。其中,要重点分析我省企业物流、财务、设计、培训、咨询及信息等方面服务外包的现状,制定各领域服务外包的具体优惠政策,分步推进工业企业服务外包。

3.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英国是一个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体、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传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主要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如着力消除公司注册方面的壁垒,积极鼓励兴办服务企业,主动提供各类信息和各种帮助等。这方面,我省可积极借鉴:一是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标准,逐步减少服务业行业垄断和市场准入的行政限制,不断扩大服务业向私人资本开放的领域。二是鼓励全民创业,特别是鼓励城镇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大学毕业生或困难群体创办服务企业。三是积极提供资金、土地等支持。加大对中小服务企业小额贷款支持力度,建立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供给土地,特别对国内外著名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集团在浙设立研发机构、大型金融保险机构在浙设立分支机构和第三方物流等项目建设,要在国家法规允许范围内及时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此外,还要通过整合扶持各类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4.加强对企业的咨询和服务。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政府要扶持一个产业,不在于增加多少投入,出台多少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关键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特别是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咨询和培训服务。英国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调整,以及服务外包的发展,都是企业借助政府的咨询和服务,自身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并进行了准确定位,才最终获得了成功。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是我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不过,咨询顾问人才缺乏是我省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两个办法可考虑:一是建立一个类似于英国顾问署的机构,从国内外招聘部分优秀的退休企业家或MBA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知道如何为企业做好咨询服务。然后通过他们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战略咨询、管理培训、营销策划等各种专业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确立正确的经营策略,而不是对企业指手划脚。二是加大对企业高层的培训力度,由专门部门负责制定培训方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各类民间咨询机构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

5.大力发展教育。加快发展生产业,人才是关键。英国的经验说明,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可以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我省经济发达,但教育发展欠债也较多。下一步,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终生教育等方面,努力提高我省教育发展水平。基础教育的重点,是要加快均衡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建立人人都能公平享有的基础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方面,则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大众化水平,特别是大幅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促进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同时,要借鉴英国的经验,把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制订职业教育培训目标。目前我省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毕业后走向社会的比例分别为6%和24?郾2%,这部分人的继续教育问题,必须尽快纳入到职业教育培训计划中。总之,要明确所有新生劳动者都必须接受基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一切教育培训都要朝培育核心技能方向发展,所有企业经营者都必须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此外,还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立完善的终生教育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政研室)

上一篇: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走科学城市化道路 下一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