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征文优秀论文一

时间:2022-03-31 11:36:38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优秀论文一

校园文化建设征文优秀论文一

培育校本教研文化加快学校内涵发展

教师是学校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是学校发展的不遏动力,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发展愿景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实施。因此,我校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坚持把教师的校本教研作为一项重要策略,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名优教师成长的摇篮。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与定位

校本教研是任何一所学校都坚持抓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专业引领,以及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等等,来加以推进,但是,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出去学习了,但回来传递的信息过程衰减很厉害,往往是听别人讲了一天,回来传达不到一小时,有的甚至几分钟;教师是参加了听课、评课活动,但记录的是过程,评课三言两语,浮在表面;教师在参与学习培训时感觉为之振奋,信心也很大,但到课堂上还是回到原来老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有的老师采取“拿来主义”,不顾本人及学生实际机械地照搬照抄,使课堂死气沉沉;有的教师把工作与学习、研究对立起来,认为没有时间,只要所教的班级成绩高就行了,至于学习、研究不放在心上。从学校层面看,教研活动数量不少,但实效不高;活动组织随意,例行公事,缺少精心细化,目的性不强;对校本教研活动“行政管理”味道过浓,忽略了学校及教师的实际,造成教师被动地参加校本教研现象严重;作为校长本人缺少“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意识,认为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慢慢来,造成紧迫感不强,使工作缺少方法与创新等等。

面对上述现象我们进行认真反思。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零打碎敲,更不能临时抱佛脚,用常规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和新的矛盾,关键是要从办学理念上来引领,措施上来约束,文化上来熏陶,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校为本的研修文化,让它形成一种稳定的、长期的、有效的机制,促使教师主动学习,主动研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校本教研其实是一种把学习、工作和教学研究及发展融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以学校为研究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学研究实践活动。让教师将校本教研内化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随时随地在彼此影响,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专家理论实践化、教师实践理论化,努力引导、规范、激励全体教师共同营造一种“校本教研文化”,让这种文化引领教师学习、工作、生活的价值取向。这种文化如果融入教师的血液中,它就是无坚不摧的力量。

二、校本教研工作思路与做法

1、以学习为先导,用办学理念引领全体教师的思想。

四年前,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并经过全体教师充分讨论,确立了“为了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办学理念,这是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形成的对学校发展所作出的理论思考,它与新课程理念、现代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它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决定着学校办学特色和学校发展共同愿景的实现,也决定着教师的学习取向与一定的学习内容。为此,我们以学习为抓手,在学习中统一思想,这是落实办学理念,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的前提。

(1)鼓励教师从读书入手,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首先,为教师提供学习内容。针对教师手中学习书籍资料数量有限的实际,学校开辟了《健康、快乐、成功》学习园地。这是一本活页集,学校定期向这个园地推荐文章,让教师在平时工作中阅读、交流,目前已推荐积累了100多篇,由于这些文章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并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内容,大家都很喜欢读,拓宽了教师视野。

其次,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带头作用,营造读书氛围。我校青年教师数量多,他们精力充沛,有一定的创新欲望和能力。为此,我校成立青年教师读书班来强化教师学习。读书班成员除了平时自主学习外,每年学校利用寒暑假开班集中学习两次(每次3天),通过汇报、讲座、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效果。四年来,学校先后派出40多位学员到外地学习,今年暑假学校又组织50多名学员到长春集中听专家讲课、讲学两天,教师们收获很大,回来又进行一天的汇报交流。通过青年教师的幅射带动作用,一批年龄大的教师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学习氛围相当浓厚。

(2)创新集体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实效。

周五的第六节课后是全校集体学习时间,以往主要业务领导领着大家学习,教师们则是“你念你的经,我撞我的钟”,为了改变这种耗时低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对集中学习的模式进行了创新,我们将学习时间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各科组推荐的10分钟艺术欣赏。包括名曲、名画、名篇、名山大川等。这10分钟是教师们工作一周后陶冶身心、愉悦性情的10分钟。

第二部分是“书斋细语”专栏。教师在“书斋细语”里或畅谈读书体会,或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为教师的读书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

第三部分是校长点击教学随笔。当按下鼠标显示出谁的名字谁就会走到前面,宣读这周写的一篇随笔,他们把教育教学中的所见所做所想所思所得吐露出来与大家共勉。

第四部分是30分钟教师论坛。内容包括育人理念、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等等。因为我们确定的主题不是居高临下,而是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关注的问题,所以即便不能达到教育大家的理论高度,教师们也感到很受启发。

通过上述形式多样学习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教师读书、学习的热情,对“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理解更加深入,为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上的支撑。

2、以“讲--听--研--讲”为载体,引领教师走上研究之路

“讲--听--研- -讲”是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主体工程,这一教研机制的创建与实施,为教师间的合作研究创设了真实可触的交流平台,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许多教学中的难题,同时教师也在享受着研究带来的快乐。

(1)“讲、听、研、讲”的具体内容及实施过程:

讲即是集体备课中的讲教材、讲教法、讲理念。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确定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年组教师在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及设计理念,并形成第一讲的教学设计,然后确定主讲人,以及讲课的时间、地点。如果备课时产生了不同的设计方式,我们可以确定不同的主讲人,这就是我们经常采用的“同课异构”模式。

听即集体听试讲。试教时间一经确定,学科组便张贴海报或下发邀请单,说明研究的主题和授课内容,凡是对本研究内容有兴趣的教师都可以参加听课,本学科组的自不必说,人人要参加,跨学科,跨年段的屡见不鲜。课前下发通知单的做法深受老师的欢迎,因为教师了解了讲课者的授课内容和设计理念,就必然会带着思考、学习、探索的问题去听课,会最大限度的听有所思、听有所习、听有所问,所以也就做到三个及时“及时评析”“及时总结”“及时反馈”,为下面的“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研即学科组长组织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剖析。主要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预设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在这个时段展开的是“头脑风暴”,在研究面前,老师们无拘无束,进行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这里既有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性思考,也蕴涵着对课堂实践的探索。在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中产生了很多的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风暴过后,老师们常常为在活动中收获的成功和喜悦而久久地陶醉。

讲即全体教师的讲。指教师们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进一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然后再分别在自己班级讲。这一讲非彼一讲,它融会了第一讲中的精妙之处,站在了理性分析的高度,讲的质量自然会略高一筹。教师们站在讲台前心里有底了,我们的教研目的也达到了。

“讲、听、研、讲”活动较以往的集体备课,讲研究课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不同的是比以往更扎实,更有实效,更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时一个问题的研究要经历几个轮回的“讲、听、研、讲”,即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探讨出的“连环跟进式”教研模式。

(2)撰写教(来源:文秘站 )学随笔。我们把“讲、听、研、讲”比作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空母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把教师反思教学实践作为校本教研的关键一环来抓,建立反思制度,要求教师每周写两到三篇教学随笔。教师们撰写的随笔涵盖了“讲、听、研、讲”活动中的得与失、顿悟和思考,班主任工作中的苦、辣、酸、甜,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希望生的转变等。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每年把教师随笔汇编成册,供大家传阅。现在,教学反思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校本教研中的宝贵财富,教师们也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逐渐走向成熟。

(3)开展小课题研究。为了使校本教研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其更加深入。我们积极引导教师把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上升到课题来开展研究,使教师研究上升了档次。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有小课题研究题目,并与“讲、听、研、讲”很好结合在一起,使校本教研活动更具生机与活力。

3、以“节日”为依托,拓展校本教研的新渠道。

教学节是我校每年必开展的两大节日活动之一,至今已办四届了,现在正进行的是历时一个半月的以“潜心教学研究,享受精彩课堂”为主题的第四届教学节。教学节内容很丰富,有领导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展示课,老教师典型引路课,新教师汇报课,家长开放课等等,同时伴有讲座、随笔交流,教师才艺展示等等。目的就是想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进程,营造一种研究氛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益,让学生在课堂享受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乐趣,尤其是进一步提升了“讲、听、研、讲”的品质。虽然最终展示在大家面前的只是一节课,但是我们知道,这里融合着年级教师研究的智慧和几个轮回的“讲、听、研、讲”的探索和艰辛努力。展示一节课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智慧都是一次检验、历练和提升。另一方面,对参加活动的教师来说,收获是丰厚的。正如有的教师说“这样的活动安排得好,各学科之间都有互相交流的机会,每一节课都有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虽然学科不同、年段不同,但是教育的艺术和教学智慧都是彼此相通的。所以每一节课都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思考,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审视自己的课堂,去揣磨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学节对于家长来说更是值得他们欢迎的一件事,每届教学节都有近千名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并认真填写信息反馈卡,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原来对课堂教学、对教师、对学校不太了解,现在明白了许多,进一步转变家长教育理念与学校办学理念相悖的做法,对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育的合力的形成起到了很好推动作用。

4、坚持以人为本,引领每一位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1)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为教师创造性工作提供支持。因此对每位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于是,在我校启动教师发展性评价工作。为了保证评价的顺利实施,学校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明确了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我们还派领导到北京光明小学去学习,解决了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的问题。由于这个评价突出了“教师是评价的主人、强调记录教师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多元评价、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善待教师间的个体差异、具有非奖惩性”等特点,使教师在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被肯定的喜悦,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这样的评价。

(2)为教师营造和谐研究环境。

一是实行领导集体听课制。每周五的第一节课,全体领导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集体听一位教师的课,通过听课、评课,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拉近了领导和教师的感情,更主要的是告诉教师对教学重视,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

二是开展和谐团队和优秀教研组的评选工作。全校设6个团队和17个教研组,每年都要评出“和谐”团队和优秀教研组,并进行隆重表彰活动,目的为教师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提高凝聚力,并通过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彼此互相支持,克服教师之间孤立的自发研究行为,形成团队合力,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每位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校本教研带来的收获与体会

1、收获:

(1)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育人理念正在成为教育教学行动指南,教师的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反思意识逐步增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也很迅速。目前,学校有盟、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0人,其中自治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15人,90%的教师在市级以 上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奖,其中32%教师在自治区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主管教学领导实现了自治区教学能手化。在年初全市教师业务理论考试中有51%参考教师进入全市前30%行列。从到现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及获奖论文300多篇。

(2)校本教研积累了一些经验。校本教研载体“讲、听、研、讲”多次在市、盟现场会上展示,学校被盟教育局命名为特色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在自治区新课程改革现场会上进行大会交流。

2、体会:

(1)校本教研是学校提供给教师的最大福利,它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落实,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减少成本,它还有利于帮助教师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并最终为教师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2)校本教研文化的培育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对于过去校本教研的好传统、好经验一定要坚持,但对校本教研工作机制、方式必须创新,这样才有利于校本教研文化的建构。

上一篇:“破除陋习、崇尚文明、构建和谐”方案 下一篇: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