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因诗意而美丽

时间:2022-03-31 07:34:02

语文课堂因诗意而美丽

诗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语文教学缺乏诗意,那么课堂就像没有鲜花的一片荒野,苍凉而无生机。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白田小学一直致力于诗雅文化建设,而诗意课堂的打造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这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那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诗意的栖息呢?笔者认为具体可从诗化导语、诗化思维、诗意创作几方面入手,在成就诗意课堂、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从而,为圆本校诗雅文化的强校之梦迈出最坚实的一步。

诗化导语,营造课堂诗境

富有诗意的导语不仅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典雅气氛,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如教学《鸟语》一课,笔者展示多媒体课件(鸟儿在森林里展翅高飞、呼朋引伴欢快的场景),叙述到:“妙曼的衣袖,拂过山川/拂走了皑皑的白雪/拂过了河流/消融了冬寒坚冰/刹时,潺潺流水唱欢歌/纤柔的玉手/抚摸大地/挥走了萧瑟枯黄/染绿了柳/点青了草/涂红了花。”“谁有这样的本领?”师问。生异口同声答:“春姑娘。”教师继续以诗化语言,为学生创情设境,“你,轻声一鸣/便是一阵和煦的春风/你,歌喉一展/唤醒百虫呢哝/抖动的翼翅/招来细雨点点/极致的舞韵/惹得李白桃红。”师问:“这是谁在歌舞?”“鸟”生异口同声答道。“鸟的叫声真的如此魔力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孩子们在这样诗意的导语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鸟叫声,便情不自禁地激起探寻鸟语的欲望。

为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有时可辅助一段音乐、一段画面,极大地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从而提高主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教学《黄河的主人》时,出示黄河波涛汹涌的影像,再以诗化的导语,烘托影像画面:这就是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河;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九曲回肠,奔流不息。万马奔腾,浊浪排空,她在怒吼,她在咆哮……那作者袁鹰眼中的黄河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和那些在黄河的风波里战斗的人们,一起亲近这条伟大的母亲河吧。诗意的导语,往往能够激发学生诗意的想象,为打造诗意课堂铸下良好的开端。

诗化思维,体悟诗意文本

用诗意品味文本的语言美 诗意的课堂要追求诗意的血脉。要用全人类的文化神韵滋润学生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沉醉。事实上,小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不仅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都颇具特色。因此,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以童眼观察、以童心思考、以童诗表情。

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笔者引导学生表演读第6小节描写林冲棒打洪教头动作的词语,“把棒一横、往后一退、抡起棒一扫”,然后突然问其他学生,“你看到了吗?”“看到了!”“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互答:“你的这一横,让一个大丈夫的气概,凸显无遗。”“你的这一退,让一个谦虚知礼的君子,光彩亮相。”“你的这一扫,让一个狂妄骄横的小人,无颜面世。啊,真英雄,林冲!”诗般的语言,在深刻地表达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用诗心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诗意的课堂要追求诗意的情怀。它不是知识的堆砌,它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文本中一般都有插图,插图往往是文本的主旨或精髓的所在。怎样助推学生以童诗般的思维,童话般的诗心,去品味、去理解这些画面,是培养学生纯洁诗心的关键节点。

比如《爱如茉莉》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那简单、平淡的动作和话语,那淡淡的神情,都有如一朵朵茉莉幽幽绽放,最终产生爱如茉莉、文如茉莉的诗意效果。尤其是那爸妈执手而眠的画面,更给文本增添了图文并茂的效果。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深刻品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地观察插图上的每一个细节,爸妈的手,握得那样紧,头靠得那样近,夫妻之情,人间大爱,赫然在目。观察后,让学生用最诗意的语言,去表达父母之间的大爱,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握着的,不是两只手,那是一生的情,靠着的,不是两颗脑袋,那是分不开的两颗心。”学生利用插图,如此理解文本,如此理解人间真情,如此诗意地看待人间大爱,做老师怎能不欣慰无比,并同学生一起为大爱真情而感动,而欢呼呢?

用诗情探究文本的哲理美 诗意的课堂,要追求诗意的灵魂,要有高尚的价值引领。语文如诗,语文教学也如诗。诗化语文要让教室里的儿童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心灵世界,探究文本的蕴涵的哲理美。

《孔子游春》是一篇笔触优美的散文,笔者更愿意将之看成是一首蕴涵丰富哲理的优秀诗歌,因为它生动地记叙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边游览的经过,孔子巧借泗水的滚滚而来表达了他对真君子的宏论,并适时引导弟子们畅谈自己的理想。文章第二部分,以水为话题,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借物明理,内涵丰富、厚重,是激发孩子们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理的好素材。感悟此段,笔者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然后让学生轻声朗读,圈出君子的品行。再让学生默读理解其中某一个品行,谈谈自己的理解。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后,组织师生对话。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尤其侧重对其中的“有情义”“有志向”“有德行”“善施教化”等含义的解读后,突然问:“难道,水仅仅只有这四种美德吗?孔子还会怎么说呢?”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回答,如果稍加整理,就是一首精美绝伦的赞诗啊。“水包容万象,亲吻人间所有事物,有博爱的思想。”“水清澈透明,一望见底,有光明磊落的胸襟。”“水勇往直前,从不停止,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水源源不断,汩汩流淌,有无穷的活力。”富有哲思的话语让学生不得不感叹:水还真乃是真君子呀!然而孔子仅仅是在论水吗?其实是孔子在教育弟子做真君子呀。在仔细地品读感悟对话中,学生也深受教诲:做如水的真君子!

诗化创作,提升课堂诗趣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它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精彩、更丰富,更走近语文教学的本源。”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这么说,“教学的本源是在为学生的生命垫底。垫什么样的底呢?当然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一道亮丽的底色。诗意是面向生活的、实践的。而诗意语文就是将把落脚点落在生活上、心灵上、言语和思维的训练上。”课堂上有机安排语言实践――诗意地说、诗意地写,学生才能成为诗意语文的主体,才能在童真的心灵上烙印上浓厚的诗情。

练在技能迁移处 教材中有一些结构严谨,写法可模仿性较强的段落,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段落之外,还要进行仿写练习,这样就可以有属于学生的精彩了。如《槐乡的孩子》第一段这样写道:“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学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背诵该段的基础上,仿写校园内最亮丽的风景线――香樟树。学生的仿写内容让人惊叹:从学前班开始,我就和香樟树结成了伴,我离不开香樟树,就像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太阳;自从我就读于白田小学学习开始,就和香樟树形影不离,我离不开香樟树,就像小草离不开大地,鸟儿离不开天空……这一次仿写,为学生降低习作难度奠定了基础,多数学生在完成本单元的习作时,都将这一仿写内容派上了用场。诗意句段的诗意仿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调节剂,不但激起学生学文的欲望,而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写诗的欲望。

练在文章留白处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诗意空间,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这些空白点是学生阅读是驰骋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进行练笔,可以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如《去年的树》一文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其中两个“看”,让大家产生无穷的遐想。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想法。一位学生接着写下:“鸟儿对着灯火,看了很久,流下两粒泪,我的家园呢,它,哭着飞走了……”语文课的诗意,尽在学生的童诗里。

练在拓展延伸处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给他们创新的钥匙。在学习了《狐狸和乌鸦》一文后,笔者让学生续编故事,并要求孩子们以一首童诗叙述他们再次相遇的情景。一个孩子这样写:“狐狸,我知道了你的狡猾,也知道,接受不真实的恭维,会栽大跟头,我更知道,我的孩子,还饿着肚子,等着这块肉,我会告诉它,以后遇上你,千万别唱歌。”如此诗语,如此体会,诗意课堂的精妙,尽在其中呢。

改写中尽显诗意 如王崧舟老师上《与象共舞》时,引导学生说出“与书共舞”“与狼共舞”“与龙共舞”“与飞碟共舞”“与上帝共舞”“与自己的心灵共舞”,现如今“与世界杯共舞”等,学生在这些拓展中,诗意语文体现得淋漓尽致。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写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追求诗意的语文课,老师是幸福的;追求诗意的语文课,课堂是精彩的;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学生是快乐的。语文课因诗意而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白田小学)

上一篇:国际象棋:为孩子的人生成长奠基 下一篇:尊重是教育的永恒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