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对称技术研究

时间:2022-03-31 05:19:31

信息对称技术研究

摘 要:针对信息不对称的形成原因,重点探索了对称方案的十种信息技术。认为公司信息的真假由外审鉴证,内审是外审的基础,公司信息的客观对称主要靠内审核对,内审是信息对称的守护神。

关键词:信息对称方案;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155-03

0 前言

自古至今,人们对信息对称的憧憬溢于言表。古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千里眼顺风耳”之美誉。当代更是赞誉有加:林毅夫(1997)认为充分信息能形成适当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激励相容,最终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符奋(2000)认为信息对称能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形成“协力”最大限度的控制企管低效率。李丽君等(2003)认为如果信息对称就不需要委托框架中的激励相容约束,使成本降低额达到最大。候琦等(2004)认为信息对称是政治沟通的基础和前提。梅君(2004)认为信息对称能消除“内部人”现象,是公司治理的治理途径。窦炜等(2005)认为如果信息能够对称则激励和约束将成为多余,能使市场达到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梁成林(2005)认为社会大众有权要求获得充分信息,信息对称是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陈勤(2005)认为市场中交易以公平公正为基础,公平公正是信息对称的重要机制,信息对称了有效率的交易才能够达成。黄文正(2009)认为市场信息的对称能够提高创新产品价格,扩大创新产品市场规模,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王付永(2010)则认为信息对称能将保险欺诈置于阳光之下。既然信息对称如此美好,那么如何将美好变成现实呢?

1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不管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管理概莫能外。作为企业,委托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成因主要有:(1)信息的自然属性,总是先有生产经营过程,后有信息加工披露过程;(2)的层级性,委托链条越长信息越不对称。以我国国有企业为例,公民作为第一委托人,经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国家国资委、省市国资委到集团公司、分公司、工厂、车间、工段、班组最后到一线工人少说有十二、三层级,层级之多是世界之最;(3)人的故意造假,为追求私利故意编造虚假信息;(4)信息的私有性,不是公共物品的信息不对外披露受到法律保护;(5)信息的复杂性,大型企业产品涉及上千个零部件、十多万种物料、成千上万道工序,通过会计核算压缩成不到200条的资金信息,这种综合的资金信息的真假很难鉴证;(6)信息技术的滞后性,信息加工技术远远落后加工制造技术;(7)信息披露管制法规不健全,为信息不对称预留空间;(8)汽车与牛车同行,信息披露的木桶短板效应明显。

2 信息对称的前提

实现信息对称,必须具备充分的前提条件。

(1)ERP系统是实现信息对称的技术基础。借组ERP“四流合一”的信息优势,对其模拟手工核算的设计思路进行机制控制,使其只能生成委托人认可的对称的信息。没有ERP系统,信息对称不可能实现。

(2)先进有效的定额管理。先进合理、行之有效的定额管理是实现信息对称的必要条件。对称的核心是适时核对,与谁核对?何为标准?把钱与物核对、钱与务核对,核对的目的一是鉴证信息真假,二是判断是否合理。因此必须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先进有效的定额指标。

(3)内审的独立。信息对称的鉴证靠内审,内审必须独立和到位。当然信息对称技术的运行多是自动化、程序化,内审不独立、不到位也得独立、到位。但人的因素是一切因素中第一重要的因素,内审到位和独立是信息对称的第三个前提条件。

(4)人的认可和支持。一般认为信息对称是针对人的,不会得到人的支持。其实人自出世就背负着道德风险、败德行为的“原罪”,总处于被监督、被怀疑的对立方,信息对称则是对其最终解脱,正直的人会支持对称方案。

3 信息对称的技术研究

传统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适应信息社会信息对称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再加工、再组合,以满足适时核对、信息对称的需要。

3.1 信息技术的内容

十种技术是指在方案实施中将会计报表、会计账户的综合信息分解、返还为钱物、钱务(管理业务)平行出现、能方便进入数据库的信息变型技法。由于在实务中信息鉴证有内审和外审(注册会计师)之分,不同审计有不同特点、程序和要求,因此又有内审、外审不同审计技术的区别。根据笔者研究,信息对称的鉴证主要靠内审的适时核对,内审是外审的基础,外审是内审的再鉴证和自然延伸。信息技术包括的六种内审技术和四种外审技术可用下图1表示。

3.2 内审信息技术

3.2.1 内审特点

内审是指由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按照主管机构或领导的指派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的鉴证和审计工作。这一概念决定了内审的主要特征:(1)内审人员是公司内部员工,了解公司实际信息;(2)只按主管机构、主管领导指派或岗位职责进行内审;(3)具有许多事中审计要素;(4)往往缺少独立性。

3.2.2 内审程序

内审的概念和特点决定内审程序可从账户信息,从会计凭证开始,甚至能根据日常掌握的信息直接进行钱物、钱务的适时核对。具体审计程序可用下图2表示。

3.2.3 内审信息技术

信息核对技术是指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再整理,以便将其变型为数据库易于接受的信息的具体技法。

内审核对的六种技术主要包括:

(1)指令接受技术,是指内审人员能够自动、快速承接主管机构或领导指派内审任务的技法。当然包括常规的、内审岗位职责范围的内审。

(2)信息提取技术,是指面对海量般浩瀚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和日常掌握的其他信息,通过自动辨认、识别、筛选,快速提取核对所需信息,以方便进行入数据库系统的技法。内审作为内部机构、内审人员与公司负责销、人财物的所有员工一样共处经营业务第一线,对公司各种信息知根知底,能方便地获取会计报表、账户、凭证等各种信息。对于内审,问题不在于得不到信息,而是信息太多太杂不经处理不能进入数据库。信息提取技术要解决的恰在于从各种目不暇接、量大无比的信息中快速提取所需信息。众所周知,一部汽车大体由30000个零部件组装,其产销量的真实性很难用30000个零部件一一核对来证实。信息提取技术就在于从如此庞杂信息中提取能够证实整车产销量的信息,比如提取方向盘入库出库量。因为一部汽车只需一幅方向盘,方向盘出库组装量就是整车产销量。就是说,信息提取技术不是什么都一一核对,而是抓住关键的少数,用关键少数足以鉴证全部样本信息的真实。

(3)信息排序技术,是指对已提取的信息按照数据库程序图要求自前向后自动、快速进行编列排序以便进入数据库的技法。以产品单位成本项目中的直接材料微系统为例,其信息排序应按下图3所示数据库程序编列。

何谓信息对称?一般说公司信息对称是指委托人与人在重要信息的数量、质量、时效和详略程度等方面能实现大体一致,即委托人在公司治理、重要决策和监控人中所需主要信息基本上都可获取。因为委托人往往关注产品成本的真实,内审人员可将主产品中占成本金额60%以上的物料费进行核对,以物料费验证成本的真实。假定某产品耗用材料26种,内审可选其主材料比如C001号重点核对。图3成本项目直接材料核对数据库程序图的设计是,对主材料C001号从购料支付银行存款、物料入出库单、上游工序(假定16道)、零部件金额开始与下游工序(假定8道)、产成品入出库单、售后银行存款收入回单的金额进行钱物互核,以证明物料的真实,再用物料真实核对资金的真实。此中可见,排序技术就是把本来杂乱无序的海量原始信息,按照数据库程序图的路线自动、快速编排顺序以满足核对需要。

(4)信息核对技术,是指对恰当排序的初始、平行(钱物同时)展现的信息进行钱物、钱务、钱钱一一对比核实以判断信息的真实对称的技法。

(5)异常信息剥离技术,是指在核对中,把不能对号入座、有钱无物、有物无钱等钱物不符的异常信息分离出来另行处理的技法。

(6)内审报告技术,是指内审人员将钱物、钱务核对结果,向主管机构和领导及时报告的技法。

3.2.4 内审的结果

从公司看,经过内审适时的、一笔一笔的钱物核对、钱务核对,能够实现委托间的信息对称,委托人对人的怀疑、不信任可以解除。但是从公司外部分析,内审就是内审,内审不够独立,自爆家丑,自揭疮疤的彻底程度使外人往往很有顾虑。因此政府有关机关规定,一般单位,特别上市公司还要经过独立性强的外部审计,以外部审计结果认定信息真伪。

3.3 外审信息技术

外审有其权威性,外审结果是社会认定的主要形式。

3.3.1 外审特点

外审亦即社会审计,是指由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受托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按照专门程序进行核对验证并提出审计意见的信息鉴证工作。外审的概念决定了外审主要特征:(1)从外对内的审计。外审人员对公司经营管理并不熟悉;(2)受托审计。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才能审计;(3)事后设计。先有经营业务发生,然后进行审计,多是年终审计;(4)独立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公司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5)有偿服务审计。审计任务结束后委托公司按事前约定支付审计费用。

3.3.2 外审程序

外审的概念和特点决定了审计程序不可能从会计凭证开始,一般从期末财务报告开始对审计对象进行事后的离散式的抽样审计。其程序可用下图4表示。

3.3.3 外审信息技术

以上论述的内审六种技术是建立在公司ERP基础上的信息技术。外部审计不可能自行开发大型系统软件,必然借用公司ERP现有基础使外审过程适应ERP系统。因此外审技术是指从公司期末财报开始,将高度浓缩集成的资金信息逐次分离、还原为会计凭证信息,然后进入公司内审程序完成审计任务的技法。因为外审借助内审基础和部分程序,因此外审特有的信息技术主要有四种。

(1)信息分离技术,企业对内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都是综合的、期末的、有钱无物的信息。为实现钱物核对,要对全年期末合计数进行细化处理分解为月份数,再把月份数分解为每天数,甚至单笔数。信息分离技术是指把全年综合的两百条财务信息分解、裂变为千百万笔账簿信息的技法。

(2)信息还原技术,账簿信息仍是有钱无物的资金信息,难于实现钱物核对。为此要对账簿中的单笔资金信息进行技术还原,还原为记账凭证进而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账簿记录的原始的、钱物并存的依据,不但记录业务发生的时间、缘由、仓库、物料名称、规格、用量、价格、金额,还载有申请、签发、批准和出库等责任人签章。可见信息还原技术是指把综合的两百条资金信息分解、还原为百万、几千万条资金、物料两类独立的信息,实现了把物流从资金流成功分离的技法。

(3)信息组合技术,外审为取得社会信任自有一套严密规范的审计程序,亦称审计工作底稿。外审的组合技术是指按照审计工作底稿的程序将已分离还原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以方便进入核对数据库的技法。

(4)异常信息报警技术,是指对钱物不符、钱务不符、实际偏离法规、政策、预算和定额的事项,系统自动亮红灯以示特别关注的技法。

3.3.4 外审的结果

外审结束后,一般应将审计意见以及对公司经营管理建议与委托单位领导交换意见,在争得委托公司认可后公布审计结果。

4 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论述,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追求信息对称,实现“知己知彼”,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的美好期待,但从未实现,原因各有不同,其中信息技法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是主要原因。第二,传统会计提供的信息是钱吃掉物、钱吃掉务,无法实现适时的钱物、钱务核对。十种技术则是突破这一困境的技术方法。通过十种技术可将会计高度浓缩集成的两百条信息还原为千万亿条钱物、钱务平行出现的原始信息,然后按照数据库程序图加工整理进入数据库以适时核对。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创造信息对称、责任对等的环境——充分信息与国企改革之二[J].中国经济信息,1997,(13).

[2]符奋.谈企业内部的“信息对称”[J].企业管理,2000,(2).

[3]李丽君,黄小原,张晓鸥.委托理论在降低成本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4).

[4]候琦,魏子扬.信息不对称对我国政治沟通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4,(11).

[5]梅君.信息对称:公司治理的治理途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9).

[6]窦炜,胡小玲.不对称信息理论与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5,(11).

[7]梁成林.信息社会与信息的对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1).

[8]陈勤.信息对称的内生机制和外生变量[J].社会观察,2005,(11).

[9]黄文正.信息对称、市场需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J].经济体制改革,2009,(4).

[10]王付永.信息对称将保险欺诈置于阳光之下[N].东莞日报,2010-6-25(2).

上一篇:公路路基防护设计与加固技术措施分析 下一篇:武汉建筑防水工程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