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节庆旅游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30 04:31:30

国内节庆旅游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从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目的地居民和游客对节庆旅游的感知、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节庆旅游的运作方式等方面对目前国内节庆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了解国内节庆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节庆;节庆旅游;旅游节庆

在对节庆旅游进行综述前,首先要明晰节庆旅游的概念。通过CNKI检索发现,目前直接对节庆旅游概念探讨的文献只有一篇,张宏丽(2008)对节庆、旅游节庆和节庆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指出节庆旅游和旅游节庆是两个长期纠缠的概念,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节庆旅游是围绕旅游节庆,前后延伸的完整产业。节庆旅游是旅游业中的分支,而旅游节庆是节庆旅游的载体。从张宏丽的辨析来看,笔者认为节庆旅游涵盖了旅游节庆的范畴。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来看,对节庆旅游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有很大分歧,主要表现在对“事件旅游”、“节事旅游”、“节庆旅游”等概念的探讨上,国外相关研究中常把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合为一体进行研究,英文简称为FSE(Festivals & Special Events),国内学者翻译为“节事”,就相应的出现了事件旅游、节事旅游、节庆旅游等旅游形式(戴光全,保继刚,2003)。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对节庆旅游概念的理解主要是受到国外研究的束缚。

国内学者对节庆旅游概念的界定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如邹统钎(1999)认为节庆旅游是指以各种节日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吴必虎(2001)认为广义的旅游节庆等同于旅游节事,通常是指一些含有多种旅游项目的事件,包括节日、地方特色产品展览、轻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狭义的旅游节庆是指周期性举办的节日等活动,但不包括各种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文化、体育等一次性结束的事件。戴光全(2005)也把广义的节庆等同于节事、认为狭义的节庆专指各种节日。黄翔(2004)指出旅游节庆活动,指规模不等、有特定主题、在特定的时间和同一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能吸引区域内外大量的游客,不同于人们常规的生活路线、活动和节目的各种节日庆典、集会、交易会、博览会、运动会、文化生活等。徐舟(2005)从狭义节庆的角度来理解旅游节庆,认为旅游节庆只包括目的地根据其资源实际情况,人为策划举办的带有浓郁地方民族文化氛围的节庆活动,不包括传统节庆和特殊事件。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主要是对节庆旅游概念外延不确定性的探讨,目前尚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相关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相互包含、混用的情况,这也造成了今后研究中的困扰。本文从狭义的角度理解节庆旅游,认为节庆旅游是由于各种节日引发的旅游活动,包括传统节日和人为策划的节日,不包括体育赛事、展览会、博览会等事件。以“节庆旅游”、“旅游节庆”为题名通过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三个重要数据库检索到文献144篇;对国外文献的检索主要是通过EBSCO数据库,以“festival”为主题进行检索。

一、对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部分学者主要是站在城市的角度上,对城市节庆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城市如何开发节庆旅游产品进行探讨。庄志民,赵春(2000)探讨了上海节庆旅游资源作为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并就如何开发节庆旅游资源进行研究。陈文君(2002)指出节庆旅游是促进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有效方式,并从协调节庆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各环节、改善文化旅游商品的购物环境等方面就大力发展节庆旅游、促进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吕敏(2006)在对北京地区节庆旅游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地区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品品牌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开发策略。连建功,黄翔(2007)在对节庆旅游概念界定和湖北省节庆旅游概况分析的基础上,从精品打造、市场运作、分工协作、群众参与、营销等方面提出了湖北省节庆旅游开发的策略。张洁,黄远水(2007)对节庆旅游产品开发主体实力、产品消费者-旅游者和产品竞争者进行分析,提出了市场导向下4种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一般途径。

在研究发展现状及对策时,不同学者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如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城市发展节庆旅游的优劣势进行研究,朱梅,汪德根(2007);薛秀芬,翟静,齐欣(2007);唐丽芳,汤茂林(2008);王雪芳(2008)。有的学者从旅游人类学、文化、专项节庆旅游产品的角度进行研究,如王茜(2008)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以成都龙泉桃花节为例,探讨四川节庆旅游市场开发的新思路。秦美玉(2004);孔旭红,辛儒(2007);郑丽(2008)等探讨了文化和节庆的关系。

二、目的地居民和游客对节庆旅游的感知研究

王宇(2007)针对民族节庆旅游社区参与现状,提出了民族节庆旅游的社区利益的保障措施与对策。张理东(2007)以实证调查为基础,从市场角度,分析上海旅游节项目的认知情况及认知渠道。陈方英(2008)就居民对泰山国际登山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和态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如何提高旅游节庆的举办质量提出建议。宋振春,陈方英(2008)探讨了旅游地居民对不同类型日常重大节事的感知及其差异,指出要提高节事的举办质量和居民的积极性,应该在举办方式、政府及居民的参与方式和程度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李玉臻(2009)通过对彝族火把节游客期望和感知的实证分析,指出现代民族节庆旅游中的游客需求呈现文化探求、休闲娱乐、参与体验等特征日益显著的趋势。

三、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研究

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主要分为经济和社会影响两方面。李力,崔卫华(1999)把旅游节庆的构成要素概括为“兴奋要素”、“娱乐要素”、“炫耀要素”,并指出旅游节庆不仅能够吸引旅游者,而且能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李玉新(2003)指出了节庆旅游对目的地经济影响的测算方法及缺陷,并根据经济影响的若干细化目标,找出了各自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管理对策。陆凤英,王录仓(2007)通过甘肃省部分节庆旅游投入与产出的功效分析,指出节庆旅游的产出收益不能一概而论,资金投入与产出的比较,随节庆旅游的生命周期不同而不同。孟秋莉,刘住(2006)分析了旅游节庆活动对城市旅游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树立、旅游资源的整合等的提升作用。季群华,许欣,朱睿(2006)探讨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目的地形象建设的推动作用。唐治元(2007)从城市形象塑造的角度,提出了张家界旅游节庆对城市形象塑造中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上一篇:浅议湖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下一篇: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