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时间:2022-03-29 08:02:30

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学到某种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形成学习知识的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即学会学习。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本意识、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在具备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具有人本意识、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人无疑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本意识、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无疑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但囿于现实的教育体制、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桎梏人的教育思想,要实现上述目标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钱学森之问”就是对这种教育现实、教育结果的最直接的反映。教育者只能戴着思想的镣铐在刀刃上跳舞,退而求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即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培养受教育者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上,可以从下列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当然还可以从其他更多的途径进行训练。

1.从建立概念(或命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勾股定理》、《3.1勾股定理证明》的教学中,通过画图,用三个正方形面积来验证了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个正确的命题:勾股定理,而后介绍公元前1000多年前《周髀算经》记载的“勾三股四弦五”的结论。此时可引导学生对勾股定理来思考:对勾股定理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举数例如下:

(1)中国人老早就发现了勾股定理,那么外国人有没有发现勾股定理?如发现了,最早是什么时候、是谁发现的?(这个问题如何解答呢?咨询、查图书资料、网上搜索……)

(2)勾股定理有哪些应用呢?(求边长、计算、证明其他命题、图案设计、列方程……)

(3)如何证明勾股定理?(咨询、查图书资料、网上搜索……几何的、代数的、三角的、面积的、向量的……多种方法)

(4)到目前为止,勾股定理有多少种证明方法?(咨询、查图书资料、网上搜索……)

(5)勾股定理有逆定理吗?如有,如何证明它?

再如,学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之后,接着就建立勾股数的概念,可以要求学生对勾股数可提出哪些问题呢?举数例如下:

(1)填空:

32+( )2=52, ( )2+62=102,52+( )2=132, 52+( )2=182,

72+( )2=252, 92+( )2=412,722+( )2=972,902+562= ( )2。

从32+42=52及上面的练习可知:至少有一组勾股数3、4、5,即勾股数是存在的。那么,勾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2)能不能建立公式求勾股数?

(3)勾股数与直角三角形是什么关系?

(4)古人是怎样发现勾股数的?

2.从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仍然以勾股数概念的建立为例,给出下列问题:

n是大于1的正整数,下列三个数n2-1、2n、n2+1是不是勾股数?

自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这三个自然数是不是勾股数,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三个自然数是勾股数。于是,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去探究、去提出问题:

(1)设自然数k,这三个数的k倍k(n2-1)、k(2n)、k(n2+1)是不是勾股数?如何判断呢?(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由勾股数的定义去判断出,由一组勾股数就可以得到许多组勾股数)

(2)n取不同的值,就得到不同的勾股数,是不是就求出了所有的勾股数?(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勾股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怎样用有限去表达无限)

(3)这三个数是怎样得到的?(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探求发现这三个数的途径)

3.从命题的证明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问题:如图:AD为ABC的高,∠B=2∠C,

用轴对称图形说明:CD=AB+BD。

给出如下解答:

(1)如图,在CD上取一点E使DE=BD,连结AE;ADBE,

AB=AE,∠B=∠AEB,

而∠AEB=∠C+∠CAE,

所以∠B=∠C+∠CAE;

又∠B=2∠C,

2∠C=∠C+∠CAE,

∠C=∠CAE,AE=EC,

AE +BD=DE+EC,

即AB+BD=DC。

(2)上面的证明有没有错误?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有没有漏洞?如果有的话,在哪里?

在进行全方位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中国梦的21世纪,培养不出有人本意识、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人就不能造就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建设者,是与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格格不入的。因此,要倡导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精神,多元生活,为培养未来的建设者提供自由的空气、精神的土壤。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

上一篇:地方电视台娱乐节目的本土化发展 下一篇:香港岛各界联合会第八届理事会暨香港岛各界社...